1. 内存管理的意识:
在java中,即使引入了垃圾自动回收机制,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考虑内存的管理,因为两点:
<1> 如果分配了大量的内存,系统的可用内存减少,则系统的性能会下降。
<2> 垃圾回收机制是由一条后台线程完成的,如果反复地进行内存的分配与回收是十分低效率的行为。
2. 变量的几种类型:
存在于栈空间,定义在方法的签名,方法内部,方法的代码块中。随方法的调用结束而消亡。
存在于堆空间中,分为类变量(static修饰)和实例变量。
其实,static只能修饰类里定义的成员部分:成员变量,方法,内部类,初始化块,内部枚举类。
初始化时机:类变量的初始化总是在实例变量之前。
为什么呢?
因为类变量是在Class这个对象中初始化的,而实例变量是在具体的实例对象中初始化的。两者所依存的实体不同。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对象名来访问类变量呢,其实在底层最终执行的时候,对象名.类变量 还是会转换为 类名.类变量。
3. 实例变量的初始化时机:
分配内存和初始化时两步,举个例子:double weight = 2.3 ;会被分解为两步:
double weight; // 定义,分配内存
weight = 2.3 ; // 初始化, 指定初始值
其实,在最终执行的时候,定义时指定初始值 与 初始化块中指定初始值 的代码都会被提取到 构造器中。
4. 类变量的初始化时机:
5. 继承成员与继承变量之间的区别
看个程序:
class Base
{
int count =2;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lass Derived extends Base
{
int count = 20;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ase b = new Base();
System.out.println(b.count);//2
b.display();// 2
Derived d = new Derived();
System.out.println(d.count);//20
d.display();//20
Base bd = new Derived();
System.out.println(bd.count);//2
bd.display();//20
Base b2d = d;
System.out.println(b2d.count);//2
}
}
尤其是最后一个 b2d 和 d,虽然它们都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实体,可是b2d在访问属性的时候,还是只访问Base类的属性,在访问方法时,访问的确实是子类的方法。我想这是否说明了,属性表征的是java对象的状态,而方法表征的是行为。java的多态机制,也只是局限在行为这个阶段。
reference:
1. 《疯狂java,突破程序员基本功的16课》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