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Boolean参数作为入参”的函数

《Clean Code》一书中对于如何写好函数有着很动人的描写,其中对于函数参数的建议有如下两点:

  • 函数参数的数量应该尽可能少
  • 给一个一元函数传入bool类型的参数很“罪恶”

昨天在浏览Hacker News的时候恰好发现一篇文章提到了上面的第2点,即有关“Boolean参数”的讨论。所以结合此篇文章,略作小结加深印象。

对于《Clean Code》在3.6.2当中的描述,给一个函数传入Boolean参数其实也就是很明显的宣称该函数不止做一件事情,这和该书当中所倡导的“函数只做一件事情”显然是相违背的。尽管如此,就并没有丰富编码经验的自己而言,这一点多少是没有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相反的,我曾经还极其认真的写过这样的函数,因为那个函数如此实现看起来多少有些风韵,能够"以一敌双"不是非常cool的做法嘛,并且那个函数本身很短小,自己压根没有想过把它分作两个函数来写—— 或许在之后,碰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略作斟酌了。

如上提到的文章,标题为“Boolean parameters to API functions considered harmful”。显然地,作者也是提到了给一个函数塞入Boolean参数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因为当一个函数作为API的时候,使用者很难将true/false与具体API当中实现的功能对应起来,如文中的举例:

// open的第三个参数为Boolean类型,确定是否以async/sync的方式打开,但是option当中的值未必与open内部的操作相对应。    
_xhr.open(options.type, options.url, options.sync);

// AddObserver的第三个参数为Boolean类型,其对应的true/false具体意味着什么显得很模糊
mDocument->AddObserver(observer, "load", true);

而对其进行优化之后便可以这样:

// 此时openAsync很明显的告之了以async的方式打开。
xhr.openAsync(options.type, options.url)

// 接口AddWeakObserver提示了增添weak的Observer
mDocument.AddWeakObserver(observer, "load");

对比如上的两个例子,后者看起来更为清晰,其函数直接表达了接口的主要权责,这也是Clean Code一书当中所建议的做法。当然,对于这种做法是不是一定必要,就得因人而异,因各团队而不同了。举出反例来证明这种方式的不必要是很简单的事,就比如作者文中的 setVisiblity(false)一样。

总而论之,就个人而言,在函数命名与接口设计上面多作考虑,使代码更为自然和清晰是一件需要去追求和学习的事情。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当前的这种建议,仅仅对于自己略知的强类型语言C/C++/Java,其他语言是否有所特殊之处,另当别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boo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