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阿里就职,我获得了什么

个人信息

性别:男 

学历:本科毕业3个月

坐标:杭州

被应聘岗位:外派阿里滨江园区

offer岗薪资:10K

目前薪资: 很低

求职过程

  我在CSDN上看到过很多标题类似于"我是如何拿到BAT的offer的,附面试笔试题”的文章,刚开始也会点进去看看,膜拜一下大神,现在觉得这些文章里的求职历程和各种试题无非是在说“我就是那么叼”,“我会的题你们不会,我不会的题你们听都没听过”类似种种的。这当然不是说作者本身就想站在“嘲讽”的角度去记录自己的求职经历,而是我们作为一个菜鸡儿程序员面对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时感到的一点自卑和自责吧。

  言归正传,说说自己的求职历程,归纳起来就是4通电话 + 1次面谈offer

  第一通电话——“跟您约个时间,XXX时间阿里那边会给你打个电话” 我说“ok”

  第二通电话——"你好,我是阿里巴巴XXX事业部的,方便面试吗?" 那时候晚上八点多,我还在玩游戏,关了游戏说“方便”,电面觉得还“ok”

  第三通电话——“你好,你过了,来谈一下offer”  电面效率这么高?一轮就过了,我说“ok”

  面谈offer —— “这边给您开9K”,我说“不考虑”,后来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回来后又把薪资提到了“10k”。我觉得薪资还“ok”。

  第四通电话——“听说你想了解一下我们公司,我是阿里巴巴XXX高管,请问你愿意加班吗?” 我说,“我效率很高,一般不用加班”。

  中间省略了很多细节,大致就这个流程,最后一个电话是我要求的,一般技术面过了,就可以直接入职了,但我个人对外包岗不太放心,于是强行要求了最后一通电话。

  最终的结果是:我没去。

  至于理由嘛,很多,搬家,户口,离职手续等等等等。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怕“生活麻烦”的人。

  不过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相较于加薪,加很多的薪,我更关心个人的成长问题,我也在跟XXX高管交流的过程中谈了这个问题。阿里非常看重员工的个人成长,但似乎和我的看法有一些不同。这可能也隐隐成为我最终做出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两种世界观

  最近“捡到”一本《2017年度阿里技术精选》,我什么也看不懂,我只看里面的技术人生部分。

  阿里的技术大牛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学习界的鬼才,几乎每个人的履历都和自主学习分不开,他们会在实际业务和各种生产环境下产生的bug中不断地去学新的东西,去补旧知识的漏洞。业务处理是他们获得成长的动力和核心。我想这应该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电面的那位高管给我的感觉和书本里的几乎相同。

  再来说说自己,相较于业务驱动,我更喜欢去自己定一些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去学一些前端领域的东西,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做有十成把握的事情,尤其是在工作领域。我不希望写了一段代码,会让我终日惶惶不安,指不定哪个时候就冒出来一个小bug,让你加班加点还定位不到问题在哪。其实我遇到好多人,他们都会写代码,但其实他们的心里有点怕,他们对自己写的代码不自信,生怕出现一个bug,自己解决不了,然后定性为技术难题。如果不去阿里上班,不去做淘宝,我针不信有什么技术难题。

  之前做一个阿里云OSS文件直传控件,用的是别人的插件和接口,遇到了点bug,定位了好几天,没找到,我最终归咎为,要不就是插件有问题,要不就是阿里的接口有问题。后来有空又去翻了一遍文档,发现是自己看漏了,所以说,怪不得别人,人家的产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有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里我只是探讨了两种世界观,并没有哪种好,哪种不好的意思,可能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罢了。

没去阿里,我获得了什么

  凡事都有其两面,去不去,对我来说,都可以,算是对个人能力的自负吧。

  目前的工作岗位,薪水可能不高,但个人比较享受这里的工作氛围,如果按平均来算的话,我差不多处于半天工作半天学习的状态,当然不是绝对的,就好像我八月发了20篇博文,九月依旧要靠发博文维持生活一样,总的来说,这两个月算比较舒适的,当然我在这里也经历过按时下班,也仅限于按时下班,陆陆续续在两家公司工作了一年,我可能真的很少加班。

  关于bug的事,除了实习那阵,现在已经很少有bug了,有时候有问题,可能是哪里忘了或漏了,很少出现那种解决不了的,当然D3和echarts这两个库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用别人的库有时候或多或少会有问题吧,毕竟不是自己的亲儿子。

  如果真要说没去阿里能获得什么的话,可能就是自己花了钱买了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吧。

 

  还是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