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凝重的控制大厅
文:腾讯科技 乔辉
北京时间 9 月 7 日凌晨 4 点 20 分左右,印度“月船二号”的月球着陆器尝试在月球南极区域着陆(南纬 70.9 度,东经 22.8 度),但遗憾的是,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 2.1 公里的时候与地面失去联系。
后续的分析表明,着陆器失联时,对地的垂直速度为 59.8 公里每小时,这种速度坠毁无疑。
如果成功,印度就成为软着陆月球的第四个国家,前三个国家分别为前苏联、美国和中国。但目前看,非常遗憾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2019 年 4 月 12 日,以色列的“创世纪”号月球着陆器在最后降落阶段坠毁。
早在 2008 年,印度曾经向月球发射过“月船一号”探测器,那是一枚月球轨道器,就是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
本次“月船二号”探测器是“月船一号”的继任者,功能上比“月船一号”复杂得多,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三部分,能够一次性部署对月球绕、落、巡的探测,主要对月球南极的地质、 地貌、矿物和水进行科学研究。目前,轨道飞行器正常,设计寿命为期一年。
着陆器在月球的预定着陆区域
为什么这次印度选择月球南极着陆区域?这是因为,此前“月船一号”探测器在月球南极附近环形山永久阴影中发现有冰存在的迹象。
着陆器动力下降(示意图)
着陆器还携带了一个小小的月球车,这辆月球车依靠太阳能动力在月球行走,对月球进行科学勘探,这与咱们的“玉兔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类似。
月船二号重要节点回顾
7 月 22 日,发射升空,执行发射任务的是印度目前最强的运载火箭 GSLV MarkIII。
8 月 22 日,“月船二号”进入绕月球 100 公里高的轨道,随后轨道器和着陆器进行了分离。
这是此前“月船二号”的轨道飞行器拍摄的月球照片
8 月 23 日,“月船二号”的轨道器传回了在月球上空拍摄的照片。
月船二号的结构
“月船二号”由三部分组成:月球轨道器、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也就是说,印度希望通过这一次发射,完成绕、落和巡三个过程,理念是非常先进的。“月船二号”仅耗资 1.36 亿美元,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轨道器(Orbiter)
地面上的月球轨道飞行器
轨道器其实就是一颗月球卫星。印度这枚轨道器重 2379 公斤,其中燃料重 1697 公斤,因此,净重 682 公斤。轨道器最终运行在距离月球表面 100 公里的圆轨道上,携带有五件科学仪器,将对月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观测,为着陆器选择合适的降落地点。
着陆器(Lander)
着陆器与月球车(顶上的小车)
着陆器就是降落月球表面,而无法自由移动的探测器。我们熟悉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就是这类。
印度这枚着陆器重 1471 公斤,净重 626 公斤。
首先,着陆器和轨道器一起进入轨道,然后二者分离,着陆器点燃反推火箭,把轨道高度调整为远月点 100 公里,近月点 30 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在该轨道上停泊一段时间,再经过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后,将尝试着陆。
月球车(Rover)
6 轮太阳能月球车(月球车)
月球车就是能够在月球表面自由行走的探测器,通俗说就是辆月球车。印度的这辆月球车非常小,重量只有 27 公斤,有 6 个轮子,以 1 厘米每秒的速度缓慢行驶。太阳能板能够提供 50 瓦的电功率。
“月船二号”是如何飞往月球?
探测器采用何种方式抵达月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火箭。承担本次发射任务的是 GSLV MarkIII 火箭,这种火箭是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设计的,擅长把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而没有能力把载荷直接送入直飞月球的轨道。
由于火箭不是太给力,月船二号绕地球一圈圈飞行,靠自身的动力慢慢“甩”向月球。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采用类似“荡秋千”的轨道设计方案了。首先,火箭把探测器送到近地点 170 公里,远地点 4 万公里的长椭圆轨道上,后续的轨道爬升就要靠探测器本身了。
每当探测器到达近地点时,就会启动自身携带的发动机,抬高一次远地点的高度,经过多次抬高后,就会触达月球轨道高度。当探测器与月球相遇时,在发动机的协助下,就会被月球的引力俘获,成为绕月球的卫星。
采用这种轨道飞行方式比较消耗时间,是火箭推力不足妥协的结果。当年,中国的“嫦娥一号”也是采用的这种飞行方式。
着陆器释放月球车(艺术图)
据悉,印度还计划 2023 年或 2024 年发射“月船三号”探测器进行月球采样返回。
人类探月简史
阿波罗 11 号宇航员“奥尔德林”站立在月球上
1959 年至 1976 年,前苏联曾 60 多次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包括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以及三次采集月岩返回地球。
截至 2017 年底,美国向月球发射的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也已超 60 多次。中国 4 次,日本 2 次,欧洲 1 次,印度 2 次。比较成功的包括:
1961 年至 1968 年,美国“徘徊者”系列飞行器,“月球轨道”系列飞行器以及“勘测者”系列月球着陆器,为后续阿波罗登月计划铺平了道路。
1969 年至 1972 年,美国实施阿波罗计划,共 6 次登月成功,把 12 名宇航员送上过月球。
1994 年至 1999 年期间,美国“克莱门汀”和“月球探勘者”的数据表明,月球两极区域可能存在着水冰。
2003 年 9 月 27 日,欧空局的“智慧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是欧空局第一个飞向月球的探测器,完成科学任务后,于 2006 年 9 月 3 日主动撞击月球表面。
2007 年至 2008 年,日本“月亮女神”,以及“嫦娥一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随后印度“月船 1 号”相继进入月球轨道。
2008 年,印度向月球发射过“月船一号”探测器,首次证明月球两极陨石坑内永久阴影区存在水冰。
2009 年 6 月 18 日,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和“月球环形山观测与遥感卫星”同时发射。
2010 年 10 月 1 日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11 年 9 月 10 日,美国发射了“圣杯号”,这项任务旨在精确探测并绘制月球的重力场图以判断月球内部构造。
2013 年 9 月 6 日,美国发射“月球大气与粉尘环境探测器”,用于探测月球大气层的散逸层和周围的尘埃,该探测器于 2014 年 4 月 18 日撞向月球背面而结束任务。
2013 年 12 月 14 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成为继 1976 年“月球 24 号”后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也是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在月面着陆的国家。
2014 年 10 月 23 日,“嫦娥五号 T1 试验器”发射升空,为未来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提供试验验证。2014 年 11 月 01 日,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使中国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