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前端大全加星标,提升前端技能)
作者:被删
https://godbasin.github.io/2018/09/02/wxapp-technology-architecture/
前端的框架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很多相似的地方,优秀的地方大家都会借鉴,同时又会有各自的一些特点。小程序也好,其他框架也好,理解他们的设计缘由、实现原理,还是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的。
上一节《小程序的诞生》中,我们也提到了小程序的双线程设计。
目前来说,页面渲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Web 渲染。
Native 原生渲染。
Web 与 Native 两者掺杂,也即我们常说的 Hybrid 渲染。
前面也说过,小程序最终的呈现形式,是 WebView + 原生组件,Hybrid 方式。我们结合之前对小程序的期望来看:
开发门槛:Web 门槛低,不过 Native 也有像 RN 这样的框架支持
体验:Native 体验比 Web 不要好太多,Hybrid 在一定程度上比 Web 接近原生体验
版本更新:Web 支持在线更新,Native 则需要打包到微信一起审核发布
管控和安全:Web 可跳转或是改变页面内容,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和安全风险
由于小程序的宿主是微信,如果用纯客户端原生技术来编写小程序 ,那小程序代码需要与微信代码一起编包,跟随微信发版本,这种方式跟开发节奏必然都是不对的。
所以方向应该是需要像 Web 技术那样,有一份随时可更新的资源包放在云端,通过下载到本地,动态执行后即可渲染出界面。
如果用纯 Web 技术来渲染小程序,在一些有复杂交互的页面上可能会面临一些性能问题。
这是因为在 Web 技术中,UI 渲染跟 JavaScript 的脚本执行都在一个单线程中执行,这就容易导致一些逻辑任务抢占 UI 渲染的资源。
总地看来,小程序选择了 Hybrid 的渲染方式,可以用一种近似 Web 的方式来开发,并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更新代码。同时,引入原生组件有以下好处:
扩展 Web 的能力。比如像输入框组件(input, textarea)有更好地控制键盘的能力
体验更好,同时也减轻 WebView 的渲染工作
绕过 setData、数据通信和重渲染流程,使渲染性能更好
现在,我们还剩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管控性和安全性。于是,双线程的设计被提出来了。
也不知道是哪位大佬,能想出双线程这样的模型,反正我是佩服得 666 的。
双线程是什么?我们先来看个官方的图:
小程序的渲染层和逻辑层分别由 2 个线程管理:渲染层的界面使用了 WebView 进行渲染,逻辑层采用 JsCore 线程运行 JS 脚本。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前面提到的管控和安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阻止开发者使用一些浏览器提供的,诸如跳转页面、操作 DOM、动态执行脚本的开放性接口。
我们可以使用客户端系统的 JavaScript 引擎,iOS 下的 JavaScriptCore 框架,安卓下腾讯 x5 内核提供的 JsCore 环境。通过提供一个沙箱环境来运行开发者的 JavaScript 代码来解决。这个沙箱环境只提供纯 JavaScript 的解释执行环境,没有任何浏览器相关接口。
这就是小程序双线程模型的由来:
逻辑层:创建一个单独的线程去执行 JavaScript,在这个环境下执行的都是有关小程序业务逻辑的代码
渲染层:界面渲染相关的任务全都在 WebView 线程里执行,通过逻辑层代码去控制渲染哪些界面。一个小程序存在多个界面,所以渲染层存在多个 WebView 线程
把开发者的 JS 逻辑代码放到单独的线程去运行,但在 Webview 线程里,开发者就没法直接操作 DOM。那要怎么去实现动态更改界面呢?
前面我们知道,逻辑层和渲染层的通信会由 Native (微信客户端)做中转,逻辑层发送网络请求也经由 Native 转发。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把 DOM 的更新通过简单的数据通信来实现呢?
Virtual DOM 相信大家都已有了解,大概是这么个过程:用 JS 对象模拟 DOM 树 -> 比较两棵虚拟 DOM 树的差异 -> 把差异应用到真正的 DOM 树上。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上,如图:
在渲染层把 WXML 转化成对应的 JS 对象。
在逻辑层发生数据变更的时候,通过宿主环境提供的 setData 方法把数据从逻辑层传递到 Native,再转发到渲染层。
经过对比前后差异,把差异应用在原来的 DOM 树上,更新界面。
我们通过把 WXML 转化为数据,通过 Native 进行转发,来实现逻辑层和渲染层的交互和通信。而这样完整的一套框架,基本上都是通过小程序的基础库来完成的。
小程序的基础库是 JavaScript 编写的,它可以被注入到渲染层和逻辑层运行。主要用于:
在渲染层,提供各类组件来组建界面的元素
在逻辑层,提供各类 API 来处理各种逻辑
处理数据绑定、组件系统、事件系统、通信系统等一系列框架逻辑
由于小程序的渲染层和逻辑层是两个线程管理,两个线程各自注入了基础库。小程序的基础库不会被打包在某个小程序的代码包里边,它会被提前内置在微信客户端。这样可以:
降低业务小程序的代码包大小
可以单独修复基础库中的 Bug,无需修改到业务小程序的代码包
Exparser 框架
Exparser 是微信小程序的组件组织框架,内置在小程序基础库中,为小程序的各种组件提供基础的支持。小程序内的所有组件,包括内置组件和自定义组件,都由 Exparser 组织管理。Exparser 特点包括:
基于 Shadow DOM 模型:模型上与 WebComponents 的 ShadowDOM 高度相似,但不依赖浏览器的原生支持,也没有其他依赖库;实现时,还针对性地增加了其他 API 以支持小程序组件编程。
可在纯 JS 环境中运行:这意味着逻辑层也具有一定的组件树组织能力。
高效轻量:性能表现好,在组件实例极多的环境下表现尤其优异,同时代码尺寸也较小。
关于基础库和 Exparser 框架,更多的也可以参考:《小程序开发指南》
这节里大概讲了小程序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模型——双线程,关于双线程的出现、设计、数据通信,到基础库、Exparser 框架,都是一个个相关而又相互影响的选择。
关于小程序的底层框架设计,其实还涉及更多更多我们未能一时半会掌握完的内容,自定义组件、原生组件,还有他们做了很多的性能优化工作,都不是只言片语能讲完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去思考。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跳转阅读)
微信小程序之圆形进度条
Node 程序 debug 小记
Web 实时推送技术的总结
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人
关注「前端大全」加星标,提升前端技能
喜欢就点一下「好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