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

原文链接: http://www.520monkey.com/archives/575

一、前言

今天又是周六了,闲来无事,只能写文章了呀,今天我们继续来看逆向的相关知识,我们今天来介绍一下Android中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的内容,有的同学可能好奇了,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有啥好说的呢?不会是介绍那些标签和属性是怎么用的吧?那肯定不会,介绍那些知识有点无聊了,而且和我们的逆向也没关系,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Android中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的格式,首先来脑补一个知识点,Android中的Apk程序其实就是一个压缩包,我们可以用压缩软件进行解压的: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张图片

二、技术介绍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三个文件我们后续都会做详细的解读的:AndroidManifest.xml,classes.dex,resources.arsc

其实说到这里只要反编译过apk的同学都知道一个工具apktool,那么其实他的工作原理就是解析这三个文件格式,因为本身Android在编译成apk之后,这个文件有自己的格式,用普通文本格式打开的话是乱码的,看不懂的,所以需要解析他们成我们能看懂的东东,所以从这篇文章开始,陆续介绍这三个文件的格式解析,这样我们在后面反编译apk的时候,遇到错误能够精确的定位到问题。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AndroidManifest.xml格式: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张图片

如果我们这里显示全是16进制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解析,就像我之前解析so文件一样:

http://blog.csdn.net/jiangwei0910410003/article/details/49336613

任何一个文件都一定有他自己的格式,既然编译成apk之后,变成这样了,那么google就是给AndroidManifest定义了一种文件格式,我们只需要知道这种格式的话,就可以详细的解析出来文件了: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3张图片

看到此图是不是又很激动呢?这又是一张神图,详细的解析了AndroidManifest.xml文件的格式,但是光看这张图我们可以看不出来啥,所以要结合一个案例来解析一个文件,这样才能理解透彻,但是这样图是根基,下面我们就用一个案例来解析一下吧:

案例到处都是,谁便搞一个简单的apk,用压缩文件打开,解压出AndroidManifest.xml就可以了,然后就开始读取内容进行解析:

三、格式解析

第一、头部信息

任何一个文件格式,都会有头部信息的,而且头部信息也很重要,同时,头部一般都是固定格式的。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4张图片

这里的头部信息还有这些字段信息:

1、文件魔数:四个字节

2、文件大小:四个字节

下面就开始解析所有的Chunk内容了,其实每个Chunk的内容都有一个相似点,就是头部信息:

ChunkType(四个字节)和ChunkSize(四个字节)

第二、String Chunk内容

这个Chunk主要存放的是AndroidManifest文件中所有的字符串信息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5张图片

1、ChunkType:StringChunk的类型,固定四个字节:0x001C0001

2、ChunkSize:StringChunk的大小,四个字节

3、StringCount:StringChunk中字符串的个数,四个字节

4、StyleCount:StringChunk中样式的个数,四个字节,但是在实际解析过程中,这个值一直是0x00000000

5、Unknown:位置区域,四个字节,在解析的过程中,这里需要略过四个字节

6、StringPoolOffset:字符串池的偏移值,四个字节,这个偏移值是相对于StringChunk的头部位置

7、StylePoolOffset:样式池的偏移值,四个字节,这里没有Style,所以这个字段可忽略

8、StringOffsets:每个字符串的偏移值,所以他的大小应该是:StringCount*4个字节

9、SytleOffsets:每个样式的偏移值,所以他的大小应该是SytleCount*4个字节

后面就开始是字符串内容和样式内容了。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6张图片

下面我们就开始来看代码了,由于代码的篇幅有点长,所以这里就分段说明,代码的整个工程,后面我会给出下载地址的,

1、首先我们需要把AndroidManifest.xml文件读入到一个byte数组中:

byte[] byteSrc = null;
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
ByteArrayOutputStream bos = null;
try{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xmltest/AndroidManifest1.xml");
	b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int len = 0;
	while((len=fis.read(buffer)) != -1){
		bos.write(buffer, 0, len);
	}
	byteSrc = bos.toByteArray();
}catch(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parse xml error:"+e.toString());
}finally{
	try{
		fis.close();
		bos.close();
	}catch(Exception e){
}

}

2、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解析头部信息:

/**
 * 解析xml的头部信息
 * @param byteSrc
 */
public static void parseXmlHeader(byte[] byteSrc){
	byte[] xmlMagic = Utils.copyByte(byteSrc, 0, 4);
	System.out.println("magic number:"+Utils.bytesToHexString(xmlMagic));
	byte[] xmlSize = Utils.copyByte(byteSrc, 4, 4);
	System.out.println("xml size:"+Utils.bytesToHexString(xmlSize));
xmlSb.append("<?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xmlSb.append("\n");

}

这里没什么说的,按照上面我们说的那个格式解析即可


3、解析StringChunk信息

/**
 * 解析StringChunk
 * @param byteSrc
 */
public static void parseStringChunk(byte[] byteSrc){
	//String Chunk的标示
	byte[] chunkTag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stringChunkOffset, 4);
	System.out.println("string chunktag:"+Utils.bytesToHexString(chunkTagByte));
	//String Size
	byte[] chunkSize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12, 4);
	//System.out.println(Utils.bytesToHexString(chunkSizeByte));
	int chunkSize = Utils.byte2int(chunkSizeByte);
	System.out.println("chunk size:"+chunkSize);
	//String Count
	byte[] chunkStringCount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16, 4);
	int chunkStringCount = Utils.byte2int(chunkStringCountByte);
	System.out.println("count:"+chunkStringCount);
stringContent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chunkStringCount);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后面的四个字节是Style的内容,然后紧接着的四个字节始终是0,所以我们需要直接过滤这8个字节
//String Offset 相对于String Chunk的起始位置0x00000008
byte[] chunkStringOffset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28, 4);

int stringContentStart = 8 + Utils.byte2int(chunkStringOffsetByte);
System.out.println("start:"+stringContentStart);

//String Content
byte[] chunkStringContent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stringContentStart, chunkSize);

/**
 * 在解析字符串的时候有个问题,就是编码:UTF-8和UTF-16,如果是UTF-8的话是以00结尾的,如果是UTF-16的话以00 00结尾的
 */

/**
 * 此处代码是用来解析AndroidManifest.xml文件的
 */
//这里的格式是:偏移值开始的两个字节是字符串的长度,接着是字符串的内容,后面跟着两个字符串的结束符00
byte[] firstStringSizeByte = Utils.copyByte(chunkStringContentByte, 0, 2);
//一个字符对应两个字节
int firstStringSize = Utils.byte2Short(firstStringSizeByte)*2;
System.out.println("size:"+firstStringSize);
byte[] firstStringContentByte = Utils.copyByte(chunkStringContentByte, 2, firstStringSize+2);
String firstStringContent = new String(firstStringContentByte);
stringContentList.add(Utils.filterStringNull(firstStringContent));
System.out.println("first string:"+Utils.filterStringNull(firstStringContent));

//将字符串都放到ArrayList中
int endStringIndex = 2+firstStringSize+2;
while(stringContentList.size() < chunkStringCount){
	//一个字符对应两个字节,所以要乘以2
	int stringSize = Utils.byte2Short(Utils.copyByte(chunkStringContentByte, endStringIndex, 2))*2;
	String str = new String(Utils.copyByte(chunkStringContentByte, endStringIndex+2, stringSize+2));
	System.out.println("str:"+Utils.filterStringNull(str));
	stringContentList.add(Utils.filterStringNull(str));
	endStringIndex += (2+stringSize+2);
}

/**
 * 此处的代码是用来解析资源文件xml的
 */
/*int stringStart = 0;
	int index = 0;
	while(index < chunkStringCount){
		byte[] stringSizeByte = Utils.copyByte(chunkStringContentByte, stringStart, 2);
		int stringSize = (stringSizeByte[1] & 0x7F);
		System.out.println("string size:"+Utils.bytesToHexString(Utils.int2Byte(stringSize)));
		if(stringSize != 0){
			//这里注意是UTF-8编码的
			String val = "";
			try{
				val = new String(Utils.copyByte(chunkStringContentByte, stringStart+2, stringSize), "utf-8");
			}catch(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string encode error:"+e.toString());
			}
			stringContentList.add(val);
		}else{
			stringContentList.add("");
		}
		stringStart += (stringSize+3);
		index++;
	}

	for(String str : stringContentList){
		System.out.println("str:"+str);
	}*/

resourceChunkOffset = stringChunkOffset + Utils.byte2int(chunkSizeByte);

}

这里我们需要解释的几个点:

1、在上面的格式说明中,我们需要注意,有一个Unknow字段,四个字节,所以我们需要略过

2、在解析字符串内容的时候,字符串内容的结束符是:0x0000

3、每个字符串开始的前两个字节是字符串的长度

所以我们有了每个字符串的偏移值和大小,那么解析字符串内容就简单了:


这里我们看到0x000B(高位和低位相反)就是字符串的大小,结尾是0x0000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7张图片
一个字符对应的是两个字节,而且这里有一个方法:Utils.filterStringNull(firstStringContent):

public static String filterStringNull(String str){
	if(str == null || str.length() == 0){
		return str;
	}
	byte[] strByte = str.getBytes();
	ArrayList newByte = new ArrayList();
	for(int i=0;i

其实逻辑很简单,就是过滤空字符串:在C语言中是NULL,在Java中就是00,如果不过滤的话,会出现下面的这种情况: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8张图片
每个字符是宽字符,很难看,其实愿意就是每个字符后面多了一个00,所以过滤之后就可以了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9张图片

这样就好看多了。

上面我们就解析了AndroidManifest.xml中所有的字符串内容。这里我们需要用一个全局的字符列表,用来存储这些字符串的值,后面会用索引来获取这些字符串的值。

第三、解析ResourceIdChunk

这个Chunk主要是存放的是AndroidManifest中用到的系统属性值对应的资源Id,比如android:versionCode中的versionCode属性,android是前缀,后面会说道


1、ChunkType:ResourceIdChunk的类型,固定四个字节:0x00080108

2、ChunkSize:ResourceChunk的大小,四个字节

3、ResourceIds:ResourceId的内容,这里大小是ResourceChunk大小除以4,减去头部的大小8个字节(ChunkType和ChunkSize)

/**
 * 解析Resource Chunk
 * @param byteSrc
 */
public static void parseResourceChunk(byte[] byteSrc){
	byte[] chunkTag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resourceChunkOffset, 4);
	System.out.println(Utils.bytesToHexString(chunkTagByte));
	byte[] chunkSize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resourceChunkOffset+4, 4);
	int chunkSize = Utils.byte2int(chunkSizeByte);
	System.out.println("chunk size:"+chunkSize);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chunkSize是包含了chunkTag和chunkSize这两个字节的,所以需要剔除
	byte[] resourceId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resourceChunkOffset+8, chunkSize-8);
	ArrayList resourceIdList = new ArrayList(resourceIdByte.length/4);
	for(int i=0;i
nextChunkOffset = (resourceChunkOffset+chunkSize);

}

解析结果: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0张图片
我们看到这里解析出来的id到底是什么呢?

这里需要脑补一个知识点了:

我们在写Android程序的时候,都会发现有一个R文件,那里面就是存放着每个资源对应的Id,那么这些id值是怎么得到的呢?

Package ID相当于是一个命名空间,限定资源的来源。Android系统当前定义了两个资源命令空间,其中一个系统资源命令空间,它的Package ID等于0x01,另外一个是应用程序资源命令空间,它的Package ID等于0x7f。所有位于[0x01, 0x7f]之间的Package ID都是合法的,而在这个范围之外的都是非法的Package ID。前面提到的系统资源包package-export.apk的Package ID就等于0x01,而我们在应用程序中定义的资源的Package ID的值都等于0x7f,这一点可以通过生成的R.java文件来验证。
Type ID是指资源的类型ID。资源的类型有animator、anim、color、drawable、layout、menu、raw、string和xml等等若干种,每一种都会被赋予一个ID。
Entry ID是指每一个资源在其所属的资源类型中所出现的次序。注意,不同类型的资源的Entry ID有可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它们的类型不同,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资源ID来区别开来。
关于资源ID的更多描述,以及资源的引用关系,可以参考frameworks/base/libs/utils目录下的README文件

我们可以得知系统资源对应id的xml文件是在哪里:frameworks\base\core\res\res\values\public.xml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1张图片

那么我们用上面解析到的id,去public.xml文件中查询一下: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2张图片

查到了,是versionCode,对于这个系统资源id存放文件public.xml还是很重要的,后面在讲解resource.arsc文件格式的时候还会继续用到。

第四、解析StartNamespaceChunk

这个Chunk主要包含一个AndroidManifest文件中的命令空间的内容,Android中的xml都是采用Schema格式的,所以肯定有Prefix和Uri的。

这里在脑补一个知识点:xml格式有两种:DTD和Schema,不了解的同学可以阅读这篇文章

http://blog.csdn.net/jiangwei0910410003/article/details/19340975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3张图片

1、ChunkType:Chunk的类型,固定四个字节:0x00100100

2、ChunkSize:Chunk的大小,四个字节

3、LineNumber:在AndroidManifest文件中的行号,四个字节

4、Unknown:未知区域,四个字节

5、Prefix:命名空间的前缀(在字符串中的索引值),比如:android

6、Uri:命名空间的uri(在字符串中的索引值):比如: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4张图片

解析代码:

/**
 * 解析StartNamespace Chunk
 * @param byteSrc
 */
public static void parseStartNamespaceChunk(byte[] byteSrc){
	//获取ChunkTag
	byte[] chunkTag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0, 4);
	System.out.println(Utils.bytesToHexString(chunkTagByte));
	//获取ChunkSize
	byte[] chunkSize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4, 4);
	int chunkSize = Utils.byte2int(chunkSizeByte);
	System.out.println("chunk size:"+chunkSize);
//解析行号
byte[] lineNumber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8, 4);
int lineNumber = Utils.byte2int(lineNumberByte);
System.out.println("line number:"+lineNumber);

//解析prefix(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行号后面的四个字节为FFFF,过滤)
byte[] prefix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16, 4);
int prefixIndex = Utils.byte2int(prefixByte);
String prefix = stringContentList.get(prefixIndex);
System.out.println("prefix:"+prefixIndex);
System.out.println("prefix str:"+prefix);

//解析Uri
byte[] uri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20, 4);
int uriIndex = Utils.byte2int(uriByte);
String uri = stringContentList.get(uriIndex);
System.out.println("uri:"+uriIndex);
System.out.println("uri str:"+uri);

uriPrefixMap.put(uri, prefix);
prefixUriMap.put(prefix, uri);

}

解析的结果如下: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5张图片
这里的内容就是上面我们解析完String之后的对应的字符串索引值,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个xml中可能会有多个命名空间,所以这里我们用Map存储Prefix和Uri对应的关系,后面在解析节点内容的时候会用到。

第五、StratTagChunk

这个Chunk主要是存放了AndroidManifest.xml中的标签信息了,也是最核心的内容,当然也是最复杂的内容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6张图片

1、ChunkType:Chunk的类型,固定四个字节:0x00100102

2、ChunkSize:Chunk的大小,固定四个字节

3、LineNumber:对应于AndroidManifest中的行号,四个字节

4、Unknown:未知领域,四个字节

5、NamespaceUri:这个标签用到的命名空间的Uri,比如用到了android这个前缀,那么就需要用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这个Uri去获取,四个字节

6、Name:标签名称(在字符串中的索引值),四个字节

7、Flags:标签的类型,四个字节,比如是开始标签还是结束标签等

8、AttributeCount:标签包含的属性个数,四个字节

9、ClassAtrribute:标签包含的类属性,四个字节

10,Atrributes:属性内容,每个属性算是一个Entry,这个Entry固定大小是大小为5的字节数组:

[Namespace,Uri,Name,ValueString,Data],我们在解析的时候需要注意第四个值,要做一次处理:需要右移24位。所以这个字段的大小是:属性个数*5*4个字节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7张图片

解析代码:

/**
 * 解析StartTag Chunk
 * @param byteSrc
 */
public static void parseStartTagChunk(byte[] byteSrc){
	//解析ChunkTag
	byte[] chunkTag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0, 4);
	System.out.println(Utils.bytesToHexString(chunkTagByte));
//解析ChunkSize
byte[] chunkSize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4, 4);
int chunkSize = Utils.byte2int(chunkSizeByte);
System.out.println("chunk size:"+chunkSize);

//解析行号
byte[] lineNumber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8, 4);
int lineNumber = Utils.byte2int(lineNumberByte);
System.out.println("line number:"+lineNumber);

//解析prefix
byte[] prefix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8, 4);
int prefixIndex = Utils.byte2int(prefixByte);
//这里可能会返回-1,如果返回-1的话,那就是说没有prefix
if(prefixIndex != -1 && prefixIndex<stringContentList.size()){
	System.out.println("prefix:"+prefixIndex);
	System.out.println("prefix str:"+stringContentList.get(prefixIndex));
}else{
	System.out.println("prefix null");
}

//解析Uri
byte[] uri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16, 4);
int uriIndex = Utils.byte2int(uriByte);
if(uriIndex != -1 && prefixIndex<stringContentList.size()){
	System.out.println("uri:"+uriIndex);
	System.out.println("uri str:"+stringContentList.get(uriIndex));
}else{
	System.out.println("uri null");
}

//解析TagName
byte[] tagName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20, 4);
System.out.println(Utils.bytesToHexString(tagNameByte));
int tagNameIndex = Utils.byte2int(tagNameByte);
String tagName = stringContentList.get(tagNameIndex);
if(tagNameIndex != -1){
	System.out.println("tag name index:"+tagNameIndex);
	System.out.println("tag name str:"+tagName);
}else{
	System.out.println("tag name null");
}

//解析属性个数(这里需要过滤四个字节:14001400)
byte[] attrCount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28, 4);
int attrCount = Utils.byte2int(attrCountByte);
System.out.println("attr count:"+attrCount);

//解析属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属性单元都是由五个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占用四个字节:namespaceuri, name, valuestring, type, data
//在获取到type值的时候需要右移24位
ArrayList<AttributeData> attrList = new ArrayList<AttributeData>(attrCount);
for(int i=0;i<attrCount;i++){
	Integer[] values = new Integer[5];
	AttributeData attrData = new AttributeData();
	for(int j=0;j<5;j++){
		int value = Utils.byte2int(Utils.copyByte(byteSrc, 36+i*20+j*4, 4));
		switch(j){
		case 0:
			attrData.nameSpaceUri = value;
			break;
		case 1:
			attrData.name = value;
			break;
		case 2:
			attrData.valueString = value;
			break;
		case 3:
			value = (value >> 24);
			attrData.type = value;
			break;
		case 4:
			attrData.data = value;
			break;
		}
		values[j] = value;
	}
	attrList.add(attrData);
}

for(int i=0;i<attrCount;i++){
	if(attrList.get(i).nameSpaceUri != -1){
		System.out.println("nameSpaceUri:"+stringContentList.get(attrList.get(i).nameSpaceUri));
	}else{
		System.out.println("nameSpaceUri == null");
	}
	if(attrList.get(i).name != -1){
		System.out.println("name:"+stringContentList.get(attrList.get(i).name));
	}else{
		System.out.println("name == null");
	}
	if(attrList.get(i).valueString != -1){
		System.out.println("valueString:"+stringContentList.get(attrList.get(i).valueString));
	}else{
		System.out.println("valueString == null");
	}
	System.out.println("type:"+AttributeType.getAttrType(attrList.get(i).type));
	System.out.println("data:"+AttributeType.getAttributeData(attrList.get(i)));
}

//这里开始构造xml结构
xmlSb.append(createStartTagXml(tagName, attrList));

}

代码有点长,我们来分析一下:

解析属性:

//解析属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属性单元都是由五个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占用四个字节:namespaceuri, name, valuestring, type, data
//在获取到type值的时候需要右移24位
ArrayList attrList = new ArrayList(attrCount);
for(int i=0;i> 24);
			attrData.type = value;
			break;
		case 4:
			attrData.data = value;
			break;
		}
		values[j] = value;
	}
	attrList.add(attrData);
}

看到第四个值的时候,需要额外的处理一下,就是需要右移24位。

解析完属性之后,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标签的名称和属性名称和属性值了: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8张图片

看解析的结果: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19张图片

标签manifest包含的属性: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解释一下:

1、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三个属性,但是解析打印的结果是5个?

因为系统在编译apk的时候,会添加两个属性:platformBuildVersionCode和platformBuildVersionName

这个是发布的到设备的版本号和版本名称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0张图片

这个是解析之后的结果

2、当没有android这样的前缀的时候,NamespaceUri是null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1张图片

3、当dataType不同,对应的data值也是有不同的含义的: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2张图片

这个方法就是用来转义的,后面在解析resource.arsc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个方法。

4、每个属性理论上都会含有一个NamespaceUri的,这个也决定了属性的前缀Prefix,默认都是android,但是有时候我们会自定义一个控件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导入NamespaceUri和Prefix了。所以一个xml中可能会有多个Namespace,每个属性都会包含NamespaceUri的。

其实到这里我们就算解析完了大部分的工作了,至于还有EndTagChunk,那个和StartTagChunk非常类似,这里就不在详解了:

/**
 * 解析EndTag Chunk
 * @param byteSrc
 */
public static void parseEndTagChunk(byte[] byteSrc){
	byte[] chunkTag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0, 4);
	System.out.println(Utils.bytesToHexString(chunkTagByte));
	byte[] chunkSize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4, 4);
	int chunkSize = Utils.byte2int(chunkSizeByte);
	System.out.println("chunk size:"+chunkSize);
//解析行号
byte[] lineNumber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8, 4);
int lineNumber = Utils.byte2int(lineNumberByte);
System.out.println("line number:"+lineNumber);

//解析prefix
byte[] prefix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8, 4);
int prefixIndex = Utils.byte2int(prefixByte);
//这里可能会返回-1,如果返回-1的话,那就是说没有prefix
if(prefixIndex != -1 && prefixIndex<stringContentList.size()){
	System.out.println("prefix:"+prefixIndex);
	System.out.println("prefix str:"+stringContentList.get(prefixIndex));
}else{
	System.out.println("prefix null");
}

//解析Uri
byte[] uri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16, 4);
int uriIndex = Utils.byte2int(uriByte);
if(uriIndex != -1 && prefixIndex<stringContentList.size()){
	System.out.println("uri:"+uriIndex);
	System.out.println("uri str:"+stringContentList.get(uriIndex));
}else{
	System.out.println("uri null");
}

//解析TagName
byte[] tagNameByte = Utils.copyByte(byteSrc, 20, 4);
System.out.println(Utils.bytesToHexString(tagNameByte));
int tagNameIndex = Utils.byte2int(tagNameByte);
String tagName = stringContentList.get(tagNameIndex);
if(tagNameIndex != -1){
	System.out.println("tag name index:"+tagNameIndex);
	System.out.println("tag name str:"+tagName);
}else{
	System.out.println("tag name null");
}

xmlSb.append(createEndTagXml(tagName));

}

但是我们在解析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循环操作: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3张图片

因为我们知道,Android中在解析Xml的时候提供了很多种方式,但是这里我们没有用任何一种方式,而是用纯代码编写的,所以用一个循环,来遍历解析Tag,其实这种方式类似于SAX解析XML,这时候上面说到的那个Flag字段就大有用途了。

这里我们还做了一个工作就是将解析之后的xml格式化一下: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4张图片

难度不大,这里也就不继续解释了,这里有一个地方需要优化的就是,可以利用LineNumber属性来,精确到格式化行数,不过这个工作量有点大,这里就不想做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格式化完之后的结果: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5张图片

帅气不帅气,把手把手的将之前的16进制的内容解析出来了,吊吊的,成就感爆棚呀~~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看到这里还有很多@7F070001这类的东西,这个其实是资源Id,这个需要我们后面解析完resource.arsc文件之后,就可以对应上这个资源了,后面会在提到一下。这里就知道一下可以了。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发现这个可以解析AndroidManifest文件了,那么同样也可以解析其他的xml文件: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6张图片

擦,我们发现解析其他xml的时候,发现报错了,定位代码发现是在解析StringChunk的地方报错了,我们修改一下: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7张图片

因为其他的xml中的字符串格式和AndroidManifest.xml中的不一样,所以这里需要单独解析一下: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8张图片

修改之后就可以了。

四、技术拓展

在反编译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只想反编译AndroidManifest内容,所以ApkTool工具就有点繁琐了,不过网上有个牛逼的大神已经写好了这个工具AXMLPrinter.jar,这个工具很好用的:java -jar AXMLPrinter.java xxx.xml >demo.xml

将xxx.xml解析之后输出到demo.xml中即可

工具下载下载地址: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jiangwei0910410003/9415323

不过这个大神和我一样有着开源的精神,源代码下载地址: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jiangwei0910410003/9415342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29张图片

从项目结构我们可以发现,他用的是Android中自带的Pull解析xml的,主函数是: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30张图片

注意:

到这里我们还需要告诉一件事,那就是其实我们上面的解析工作,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搞定了?那就是aapt命令?关于这个aapt是干啥的?网上有很多资料,他其实很简单就是将Android中的资源文件打包成resource.arsc即可: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31张图片

只有那些类型为res/animator、res/anim、res/color、res/drawable(非Bitmap文件,即非.png、.9.png、.jpg、.gif文件)、res/layout、res/menu、res/values和res/xml的资源文件均会从文本格式的XML文件编译成二进制格式的XML文件
这些XML资源文件之所要从文本格式编译成二进制格式,是因为:
1. 二进制格式的XML文件占用空间更小。这是由于所有XML元素的标签、属性名称、属性值和内容所涉及到的字符串都会被统一收集到一个字符串资源池中去,并且会去重。有了这个字符串资源池,原来使用字符串的地方就会被替换成一个索引到字符串资源池的整数值,从而可以减少文件的大小。
2. 二进制格式的XML文件解析速度更快。这是由于二进制格式的XML元素里面不再包含有字符串值,因此就避免了进行字符串解析,从而提高速度。
将XML资源文件从文本格式编译成二进制格式解决了空间占用以及解析效率的问题,但是对于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来说,这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工作。Android资源管理框架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根据资源ID来快速找到对应的资源。

那么下面我们用aapt命令就可以查看一下?

aapt命令在我们的AndroidSdk目录中: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32张图片

看到路径了:Android-SDK目录/build-tools/下面

我们也就知道了,这个目录下全是Android中build成一个apk的所有工具,这里再看一下这些工具的用途: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33张图片

1、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aapt.exe生成R.java类文件
2、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aidl.exe把.aidl转成.java文件(如果没有aidl,则跳过这一步)
3、使用JDK提供的javac.exe编译.java类文件生成class文件
4、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dx.bat命令行脚本生成classes.dex文件
5、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aapt.exe生成资源包文件(包括res、assets、androidmanifest.xml等)
6、使用Android SDK提供的apkbuilder.bat生成未签名的apk安装文件
7、使用jdk的jarsigner.exe对未签名的包进行apk签名

看到了吧。我们原来可以不借助任何IDE工具,也是可以出一个apk包的。哈哈~~

继续看aapt命令的用法,命令很简单:

aapt l -a apk名称 > demo.txt

将输入的结果定向到demo.txt中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34张图片

看到我们弄出来的内容,发现就是我们上面解析的AndroidManifest.xml内容,所以这个也是一个方法,当然aapt命令这里我为什么最后说呢?之前我们讲解的AndroidManifest.xml格式肯定是有用的,aapt命令只是系统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工具,我们可以在反编译的过程中借助这个工具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这里我就想说,以后我们记得有一个aapt命令就好了,他的用途还是很多的,可以单独编译成一个resource.arsc文件来,我们后面会用到这个命令。

项目下载地址: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jiangwei0910410003/9415325

五、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那么现在我们也可以不用这个工具了,因为我们自己也写了一个工具解析,是不是很吊吊的呢?那么我们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解析AndroidManifest吗?肯定不是,写这篇文章其实是另有目的的,为我们后面在反编译apk做准备,其实现在有很多同学都发现了,在使用apktool来反编译apk的时候经常报出一些异常信息,其实那些就是加固的人,用来对抗apktool工具的,他们专门找apktool的漏洞,然后进行加固,从而达到反编译失败的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apktool的源码和解析原理,这样才能遇到反编译失败的错误的时候,能定位到问题,在修复apktool工具即可,那么apktool的工具解析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解析AndroidManifest.xml,然后是解析resource.arsc到public.xml(这个文件一般是反编译之后存放在values文件夹下面的,是整个反编译之后的工程对应的Id列表),其次就是classes.dex。还有其他的布局,资源xml等,那么针对于这几个问题,我们这篇文章就讲解了:解析XML文件的问题。后面还会继续讲解如何解析resource.arsc和classes.dex文件的格式。当然后面我会介绍一篇关于如果通过修改AndroidManifest文件内容来达到加固的效果,以及如何我们做修复来破解这种加固。

六、总结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写的有点累了,解析代码已经有下载地址了,有不理解的同学可以联系我,加入公众号,留言问题,我会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回复,谢谢,同时记得关注后面的两篇解析resource.arsc和classes.dex文件格式的文章。谢谢~~

 

 

关注微信公众号,最新Android技术实时推送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35张图片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_第36张图片

转载请注明:尼古拉斯.赵四 » Android逆向之旅—解析编译之后的AndroidManifest文件格式

喜欢 ( 17) or 分享 (0)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