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Java基本原理解析

RxJava是一个异步开发框架,Rxjava Rx含义 ReactiveX是Reactive Extensions的缩写

首先提这几个问题:

  • RxJava框架内部的主干逻辑是怎样的?

  • RxJava究竟是如何实现一句话线程切换的?

  • 多次调用subscribeOn()observeOn()切换线程会有什么效果?

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以后,我们大概就能对RxJava的基本原理有初步的认知了。

这里的代码抽取自RxJava2,RxJava1虽然在实现上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其核心思想与原理是一样的。

RxJava的基本角色

一般我们使用RxJava都是编写类似如下的代码: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 //创建一个事件流,参数是我们创建的一个事件源
                .map(...)//有时我们会需要使用操作符进行变换
                .subscribeOn(Schedulers.io())//指定事件源代码执行的线程
                .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指定订阅者代码执行的线程
                .subscribe(new Observer())//参数是我们创建的一个订阅者,在这里与事件流建立订阅关系

RxJava是一种基于观察者模式的响应式编程框架,其中的主要角色有:

Observable 是RxJava描述的事件流,在链式调用中非常清晰,事件从创建到加工处理再到被订阅者接收到,就是一个接一个的Observable形成的一个事件流。在上面代码中,每一步方法的调用,都会返回一个新的Observable给下一步,这个是RxJava源码的基础。同样是链式调用,但它与我们常见的Builder模式不太一样,每个操作符,每次线程切换,每步都会新建一个Observable而非直接加工上一步的Observable返回给下一步。(在源码中不同的加工会创建不同的Observable,比如map()会创建一个ObservableMapsubscribeOn()会创建一个ObservableSubscribeOn,但它们实际上都是Observable的子类)。

ObservableOnSubscribe 是这个事件流的源头,下面我们称之为事件源,一般由我们自己创建并传入。我们创建时,需要重写其subscribe()方法,为了和Observable中的subscribe()方法区别,我们将在下面贴出的代码中将其改名为call()。我们在调用链中有时会用到各种操作符进行一些变换,事实上每个操作符都会重写这么一个call()方法,相对于我们创建事件源时在这里写入的源业务代码,这些操作符在这里要做的事是由RxJava钦定的,一般是连接事件流的上下游。在这里我们将准备好被订阅的数据,并调用subscribe()参数中ObservableEmitteronNext()onCompleted()onError()通知订阅者数据准备情况。

Observer 是整个事件流的订阅者,也就是说,它将会订阅前面事件创建,加工以后的最终结果。它也是由我们创建的,我们将要重写它的onNext()onCompleted()onError()onSubscribe(),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简化一些,只关注onNext()。我们创建出了Observer以后,将会使用经过上面所有步骤的最后一步生成的Observable,调用它的subscribe(),与事件源产生联系。

最简单情况

我们先来看最简单的情况,没有使用操作符,没有切换线程。我们写的调用代码是下面这样的(以下源码都是精简、改写过后的主干逻辑代码),为了区分,我将ObservableOnSubscribe中的subscribe()改叫call(),于是: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NonNull Observer e) throws Exception {
                //事件源业务代码
                e.onNext(o);
            }
        }).subscribe(new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NonNull Object o) {
                //订阅者业务代码
            }
        });
 
  

去繁就简,订阅者中我们暂时只关注onNext()。我们在这里,创建了一个事件源,一个订阅者,并以订阅者为参数调用了subscribe()。那么其中的调用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跟进源码看看。

先看Observable类的静态方法create()

public class Observable {
    final ObservableOnSubscribe source;

    ...

    public static  Observable create(ObservableOnSubscribe source) {
        return new Observable(source);
    }

可以看到create()使用我们在参数中提供的source创建了一个Observable(实际上创建的是ObservableCreate,但是为了简化代码,我们统一视作Observable,下同)。其中ObservableOnSubscribe是个接口,我们创建的时候必须重写它的call()方法,我们的源业务代码就写在这里面。

然后看Observable类中的subscribe()方法:

public class Observable {
    final ObservableOnSubscribe source;

    

    protected void subscribe(Observer observer) {
        source.call(observer);
    }

其中参数中的observer就是我们创建传入的订阅者。可以看到,subscribe()中回调了我们重写的call(),并把我们创建的订阅者以call()参数的形式交给了事件源。这样在call()中,我们就可以在我们的事件源业务代码中适时调用onNext(o),这样,就将事件源和订阅者联系了起来。也就是说,调用subscribe()方法实际上建立了我们创建的事件源与订阅者的订阅关系。如果画图来描述代码执行的流程的话,就是:

RxJava代码执行流程(最简).png

上面这张是代码执行顺序图,在这张图中我们发现,所有的业务代码都是在subscribe()调用以后才会执行的。也就是说,在我们使用RxJava的时候,不管前面调用了create()map()或是observeOn()等等有多少东西,只要没有调用subscribe(),所有的业务代码,包括事件源的代码,都不会执行。

流程中加上一个操作符

有时我们会使用操作符对事件源产生的数据进行变化,这里以比较常见的map()为例,我们来看一下作为一个链中的中间过程,RxJava是怎样做到承上启下的。

map()的作用是将传递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比如调用map()的上游是一个Observable,经过转换以后,会将一个Observable返回给调用链的下游,代码一般如下: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NonNull Observer e) throws Exception {
                //源业务代码
            }
        }).map(new Function()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apply(@NonNull Object o) throws Exception {
                //转换业务代码
                return "Obj";
            }
        }).subscribe(new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NonNull String s) {
                //订阅业务代码
            }
        });
 
  

我们在这段代码中先是创建了一个事件源,然后中间经过了一次map()的转换,使创建出的Observable转换成为了Observable传递到下游,最后进行订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RxJava是如何连接起这个事件流的,内部又进行了什么处理使得我们的业务代码最终能按顺序执行呢?我们将map()的源码精简一下:

  public final  Observable map(Function mapper) {
        //第一层
        return 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 { //新建了一个事件源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NonNull Observer e) {
                //第二层
                subscribe(new Observer() { //新建了一个订阅者,并且与新建的事件源建立了订阅关系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T var1) {
                       //第三层
                        e.onNext(mapper.call(var1));
                    }
                });
            }
        });
    }
 
  

这段代码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地方: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这里的代码的执行顺序并不是顺序执行的,它包含了三层,其中后两层都是回调层,只有第一层会被立即执行,后面两层要等到回调时才会执行。

我们先看第一层,我们发现在RxJava在map()中,跟我们创建原始Observable一模一样地调用了一次create()创建了一个Observable,并将它返回给了下游。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使用map()操作符时,实际上用它创建的新的Observable替换掉了我们自己用create()创建的包含了我们业务代码的那个Observable。那我们创建的原始Observable去哪里了呢?接着看。

接着我们看到第二层,在Observable中我们写源业务代码的地方(重写的call()中)调用了subscribe()subscribe()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他联系起了事件源与订阅者。要注意的是,在这里subscribe()的调用者是调用map()Observable,也就是我们创建的原始Observable。所以它建立订阅关系的是我们创建的原始Observablemap()创建的新订阅者。根据上文,这个call()方法的调用时机,是下游也就是我们自己手动调用subscribe()时。而这里第二层的subscribe()又将回调原始Observable创建时我们重写的call()。也就是说,这一层的执行顺序是向上的,由我们手动调用subscribe()起,向上回调call()并调用上游的subscribe(),直到调用我们创建的原始Observable中重写的call(),也就是我们的源业务代码。

我们再看第三层,在新创建的订阅者中的onNext(),调用了call()参数中的订阅者,也就是下游由我们创建的,包含我们订阅业务代码的订阅者的onNext()。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的源业务代码执行结果将交给由map()创建的订阅者,而它又将交给我们的订阅业务代码。这里的实现,有点类似于链表中增加一个节点,创建一个新节点,由上游直接指向下游,变为上游指向新节点,新节点再指向下游。

而我们使用map()产生的类型转换,就发生在mapper.call(var1)中,在第三层。

我们画个图总结一下这里的顺序:

RxJava代码执行流程(map).png

黄色是我们上面代码使用RxJava时调用的三个步骤。由这个流程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RxJava的整体执行顺序分成了三层。

第一层,是我们使用RxJava时进行的一系列链式调用,每次调用实际上都创建了一个新的Observable返回给下层,这一层的目的,就是创建一个个Observable,终点是subscribe()的调用,由此开始进入第二层。第一层按顺序执行完毕时,这些新建的Observable之间实际上还并没有建立联系。

第二层,是逆向顺序的回调层,以我们手动调用的subscribe()开始,逐级向上游回溯。每一级的subscribe()都会调用上级重写的call(),而中间每一级的call()又会调用subscribe(),直到调用到我们创建的原始Observable中重写的call(),开始执行我们的源业务代码,进入第三层。这一层的目的,是逐级建立订阅关系,我们的订阅业务代码被包含在原始Observer中,由我们手动调用subscribe()(黄色subscribe())开始,向上逐级传递。这一层执行完毕以后,第一层创建的每个Observable才真正形成了一条链。

第三层,是正向顺序的回调层,从我们的源业务代码所在的call()开始,顺序执行,并由onNext()将结果传递至下一级。可以看到,我们在map()中写入的告诉RxJava具体如何进行转换的代码,同其他业务代码一样,也是在这一层执行的。

切换线程

我们再来看RxJava是如何实现切换线程的。通常我们使用RxJava的线程切换功能时,只需要在调用链中加上一句subscribeOn()observeOn()。参数中传入的是一个Scheduler,这个Scheduler是一个调度器,这里不具体解释其运作原理,简单来说,在我们调用subscribeOn(Schedulers.io())或是subscrib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时,RxJava将会依照我们提出的不同线程要求,在不同的线程池中选择线程为我们执行代码。

subscribeOn

先看subscribeOn()的简化源码:

 public final Observable subscribeOn(Scheduler scheduler){
            //第一层
            return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NonNull ObservableEmitter e) {
                    //第二层
                    // 在调度器分配的新线程中执行。
                    scheduler.createWorker().schedule(new SubscribeTas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ource.call(e);
                        }
                    });
                }
            });
        }
 
  

我们发现跟map()类似,它同样是创建一个新的Observable返回给下游。然而它重写的call()中,没有调用subscribe()而是直接调用了上游的call(),因为它除了切换线程之外并没有其它的事情需要做。而且,调用上游的call()这件事是在使用调度器分配的一个新的线程中进行的。注意,我们在这里与之前的map()相比发现,切换线程这件事是执行在第二层,订阅回调层的,而它并没有创建相应的第三层。也就是说,我们使用subscribeOn()切换线程时,在第二层就已经切换了,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业务代码都还没有执行,它们要到第三层才会执行!

这里看图更加直观:

RxJava代码执行流程(subscribeOn).png

可以看到subscribeOn()产生的线程切换发生在代码执行的第二层,而它的回溯又将会执行在新的线程中。因此,在subscribeOn切换线程以后的流程,均将在新的线程中执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调用了subscribeOn()进行线程切换,将改变后面包括源业务代码、操作符转换、订阅业务代码的所有业务代码,的执行的线程

RxJava代码执行流程(多次subscribeOn).png

如果我们多次调用subscribeOn()进行线程切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在第二层中每次切换以后后续的代码都会在新线程中执行,但是真正影响到执行层的只有最后一次切换,也就是我们手动调用subscribeOn()的第一次。我们第二次调用subscribeOn()实际上也起了作用,但它只影响了图中第二层中的一段代码的,而我们的业务代码均执行在第三层,所以我们在平时使用RxJava时是无法感觉到其效果的。

observeOn()

我们再来看observeOn()

public final Observable observeOn(Scheduler scheduler) {
        //第一层
        return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NonNull Observer e) {
                //第二层
                source.call(new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T var1) {
                        //第三层
                        // 在调度器分配的新线程中执行。
                        scheduler.createWorker().schedul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e.onNext(var1);
                            }
                        });
                    }
                });
            }
        });
    }
 
  

可以看到,observeOn()的结构就跟map()非常相似了,同样是分了三层。它在第二层与subscribeOn()一样,调用了上层的call()进行回溯,不同的是在这里它并没有在一个新线程中做这件事。observeOn()的线程切换发生在第三层,也就是在执行层。此时,它上游的业务代码已经执行了,将结果传递到它这里,它才进行线程的切换并在新线程中继续向下游执行。也就是说,observeOn()不会影响调用链中在它前面的流程,而在它后面的流程全部都将在切换后的新线程中执行

Observable.create(...) //不受影响
                .map(...)//不受影响
                .observeOn(线程1)//切换到线程1
                .map(...)//在线程1执行
                .subscribe(new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NonNull Object o) {
                      //在线程1执行
                  }
              });
 
  

我们再画个流程图,比较清楚:

RxJava代码执行流程(observeOn).png

图中看的非常清楚,两次调用observeOn()产生的线程切换都发生在第三层执行层,而在切换线程前的业务代码由于已经执行了,故不受切换线程切换的影响。

这里我们还看到,在我们多次调用observeOn()进行线程切换时,每次调用都将改变下次调用observeOn()前部分的代码执行线程,而我们的订阅业务代码将执行在链中最后一次调用observeOn()指定的线程

总结

RxJava的主干分为了三层,其中第一层创建Observable,第二层从下游回溯建立起上下游的订阅关系,第三层开始真正执行我们提供的所有的业务代码。其中,操作符进行的转换发生在第三层,而我们调用subscribeOn()切换线程发生在第二层,调用observeOn()切换线程发生在第三层。

到此,我们只是通过精简过的代码初步了解了RxJava的主干逻辑和基本原理,实际上RxJava的源码中进行了大量的封装与解耦,同时还包括了错误处理,背压处理以及订阅回收等一系列的东西。我们要完全了解这个框架的精妙之处,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作者:澳门记者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8aacbed8aa5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Rx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