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森类似度(Pearson Similiarity)计算举例与数学特性和存在问题

Pearson Similiarity

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也叫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用来反应两个变量相似程度的统计量。或者说可以用来计算两个向量的相似度(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文本分类、用户喜好推荐系统中都有应用)。
皮尔森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ρX,Y=cov(X,Y)σXσY=E((XμX)(YμY))σXσY=E(XY)E(X)E(Y)E(X2)E2(X)E(Y2)E2(Y) ρ X , Y = c o v ( X , Y ) σ X σ Y = E ( ( X − μ X ) ( Y − μ Y ) ) σ X σ Y = E ( X Y ) − E ( X ) E ( Y ) E ( X 2 ) − E 2 ( X ) E ( Y 2 ) − E 2 ( Y )
分子是协方差,分母是两个变量标准差的乘积。显然要求X和Y的标准差都不能为0。

当两个变量的线性关系增强时,相关系数趋于1或-1。正相关时趋于1,负相关时趋于-1。当两个变量独立时相关系统为0,但反之不成立。比如对于 y=x2 y = x 2 ,X服从[-1,1]上的均匀分布,此时E(XY)为0,E(X)也为0,所以 ρX,Y=0 ρ X , Y = 0 ,但x和y明显不独立。所以“不相关”和“独立”是两回事。当Y 和X服从联合正态分布时,其相互独立和不相关是等价的。

对于居中的数据来说(何谓居中?也就是每个数据减去样本均值,居中后它们的平均值就为0),E(X)=E(Y)=0,此时有:
ρX,Y=E(XY)E(X2)E(Y2)=1NNi=1XiYi1NNi=1X2i1NNi=1Y2i=Ni=1XiYiNi=1X2iNi=1Y2i=Ni=1XiYi||X||||Y|| ρ X , Y = E ( X Y ) E ( X 2 ) E ( Y 2 ) = 1 N ∑ i = 1 N X i Y i 1 N ∑ i = 1 N X i 2 1 N ∑ i = 1 N Y i 2 = ∑ i = 1 N X i Y i ∑ i = 1 N X i 2 ∑ i = 1 N Y i 2 = ∑ i = 1 N X i Y i | | X | | | | Y | |

进一步当X和Y向量归一化后,||X||=||Y||=1,相关系数即为两个向量的乘积

ρX,Y=XY ρ X , Y = X ∙ Y

计算案例

以下以还有一篇文章中的用户-物品关系为例,说明一下皮尔森类似度的计算过程。
皮尔森类似度(Pearson Similiarity)计算举例与数学特性和存在问题_第1张图片
皮尔森类似度的原始计算公式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不继续展开化简:
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以usr1与usr5为例
1)定义用户数组(向量)

user1<-c(5.0, 3.0, 2.5)
user5<-c(4.0, 3.0, 2.0)

2)计算方差
这里写图片描述

var(user1)=sum((user1-mean(user1))^2)/(3-1)=1.75
var(user2)=sum((user5-mean(user5))^2)/(3-1)=1

3)计算标准差

sd(user1)=sqrt(var(user1))=1.322876
sd(user5)=sqrt(var(user5))=1

4)计算协方差
这里写图片描述

cov(user1, user5)
=sum((user1-mean(user1))*(user5-mean(user5)))/(3-1)
=1.25

5)计算相似度

cor(user1, user5)
=cov(user1, user5) / (sd(user1)*(sd(user5)))
=0.9449112

数学特性和存在问题

以下1)和2)整理自维基百科:

1)代数特性

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到1。 系数的值为1意味着X 和 Y可以很好的由直线方程来描述,所有的数据点都很好的落在一条 直线上,且 Y 随着 X 的增加而增加。
系数的值为−1意味着所有的数据点都落在直线上,且 Y 随着 X 的增加而减少。系数的值为0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因两个变量的位置和尺度的变化并不会引起该系数的改变,即它该变化的不变量 (由符号确定)。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把X移动到a + bX和把Y移动到c + dY,其中a、b、c和d是常数,
并不会改变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该结论在总体和样本皮尔逊相关系数中都成立)。我们发现更一般的线性变换则会改变相关系数。

2)几何学含义

对于没有中心化的数据, 相关系数与两条可能的回归线y=gx(x) 和 x=gy(y) 夹角的余弦值一致。
对于中心化过的数据 (也就是说, 数据移动一个样本平均值以使其均值为0), 相关系数也可以被视作由两个随机变量 向量 夹角theta 的余弦值(见下方)。
皮尔森类似度(Pearson Similiarity)计算举例与数学特性和存在问题_第2张图片

3)存在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导致User1和User4更为相似的原因了,尽管User4只对Item101和103评分,但是这两个评分形成的直线与User1形成的直线趋势更为接近。
同时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些几何变换不会影响相关系数,则评分的高低也被忽略掉了,只是分数的趋势会影响。当然这对于矩阵中都是0和1的用户-物品购买矩阵没有什么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algorithm,principle/原理,算法原理,推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