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AM DRAM
前者用来实现cache较多,后者则用来实现主存也就是内存。
局部性: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存储器访问和总线
总线:数据总线(DB双向三态)、地址总线(AB单向三态)、控制总线(CB双向三态)
按CPU分为内部和外部总线:通常指外部。
控制芯片:CPU要和存储器还有IO进行交互,因而 需要不同的芯片,称为控制芯片组(Chipset)。
控制芯片集成在主板上,典型的有南北桥结构和单芯片结构。与芯片相连的总线可以分为前端总线(FSB)、存储总线、IO总线、扩展总线。
南北桥结构:
北桥芯片,控制着CPU的类型,主办的总线频率,内存控制器,显示核心等。直接与CPU、内存、显卡、南桥相连,数据量很大。
前端总线: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FSB的频率指的是CPU和北桥之间数据交换的速度。速度越快,数据带宽就越高,性能越强;
内存总线:是将内存链接到北桥的总线,用于和北桥之间的通信;
显卡总线:是将显卡连接到北桥的总线。目前有AGP,PCI-E等接口。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显卡总线,属于IO总线。
南桥芯片,负责外部和内部CPU的联系;
IO总线:IO设备到南桥的总线,比如USB设备,ATA,SATA设备,以及一些扩展接口;
扩展总线:主板上提供的一些PCI,ISA插槽。
单芯片结构:
主要取消了北桥,CPU内置内存控制器,这样就可以提高内存控制器频率,减少延迟。可能现在的一些CPU还内置显示单元,也使得显示芯片频率更高。
运行频率
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外频:建立在输在脉冲信号震动速度的基础上,是CPU与系统总线以及其他外部设备共同运行的速度。我们知计算机中有一个时序发生器来保证各个部件之间协同工作,这里所说的外频就是这个时序发生器的频率。外频也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
频率和控制芯片
起初没有控制芯片的概念,所有部件在同一总线频率下工作。
引入倍频概念,使得CPU在不改变外频和总线频率的前提下能够在更高的频率下工作。
发展到后来出现了北桥芯片,于是CPU和北桥之间的总线称为前端总线,而内存和北桥之间的总线称为内存总线。
分频和倍频
分频:使得IO设备可以和较高外频协同工作。
倍频:为了提高CPU频率又能够正常和内存工作,CPU的工作频率是外频频率*倍频。
FSB频率:CPU和北桥之间的连接通过FSB,FSB频率表示北桥芯片和CPU之间的工作速度。随着北桥芯片的消失,FSB的概念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内存频率:
包括核心频率、总线频率和传输频率。
核心频率和外频类似,建立在脉冲震荡信号上。
总线频率是指内存的工作频率,也就是内存和北桥之间的工作频率。
传输频率类似FSB,指实际数据传输的频率。
对SDR来说,三个频率是一致的,而对于DDR在一个周期内就能够传输两次数据,因而它的传输频率是核心频率的两倍。DDR2(4bit预存)总线频率是核心频率的2倍,DDR3(8bit预存)总线频率是核心频率的4倍。这里DDR指芯片拥有两个内存控制器,使得传输速率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