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呼机兴衰史:服务中国20余年

[导读]1983年,中国内地市场第一家寻呼台落户上海,标志着传呼机正式进入中国消费电子市场。

腾讯数码讯(苏扬)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众生活开始引入科技产品和元素,传呼机走进消费电子市场可以看成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不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服务中国市场二十几年后,技术的变革和市场的竞争让传呼机和寻呼业务在中国内地悄然黯然落下帷幕。

传呼机兴衰史:服务中国20余年_第1张图片

  “Beep声”传入中国大地

  1925年,贝尔实验室成立,这个和电话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研究机构,在23年后的1948年,为世人奉上了世界上第一台传呼机Bell Boy。随着通信技术的变迁,到20世纪70年代,传呼机通信业务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蔓延。

  1983年,中国内地市场第一家寻呼台落户上海,标志着传呼机正式进入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而中国内地的第一个寻呼信号来自于上海华侨商店的一间盥洗室内。作为新生的通讯载体,传呼机就像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一夜间爆红,并在随后的10年时间里,风靡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华旅、万声、国信、亚太、新华和远望这些寻呼台先后成立,并且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传呼机兴衰史:服务中国20余年_第2张图片

  伴随着传呼机的流行,寻呼小姐也成为了当时一个热门的职业。在当时,一个寻呼小姐的月薪可达800,堪比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当然,光鲜的职业背后,同样也有辛酸,最夸张的就是每月疯狂的打字、普通话、语文基本功培训和绩效考核。而超强度的工作也会让寻呼小姐们工作和生活出现紊乱。2006年,一名工龄长达7年的寻呼小姐骆兴接受了《竞报》的采访,讲述了同事在工作中闹出的笑话:一位寻呼小姐,有两天老想着吃咸鸭蛋,上班了,她还在想。接了几个电话,她还在想。又一个电话进来了,她应该接起来说,“您好,远望寻呼”,可是她说的却是,“您好,远望咸鸭蛋”。用户在那边大笑不止。

  从模拟机到数字机再到中文定制机

  传呼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模拟机、数字机阶段。在众多类型的传呼机中,模拟机的呼叫方式相对低端,接收者要查看呼叫信息需要回拨到寻呼台查询。到了数字机阶段,传呼机开始加入了电话号码和英文信息显示的支持。在当时,很多用户习惯性的在传呼机背后贴上传呼代码,尝试自助解码工作,提高传呼机的使用效率,有很多人可能对传呼代码倒背如流。比如最通用的0X-9X,aX-eX为姓氏代码,2X—3XX为日常用语。

传呼机兴衰史:服务中国20余年_第3张图片

  为了迎合中文用户的使用需求,1990年,浪潮联合摩托罗拉,推出了首台支持中文信息显示的传呼机。此后,越来越多的寻呼机加入了对中文语言的支持。人们再也不用为了记住冗长的传呼代码而绞尽脑汁。到传呼机发展的后期阶段,一些定制信息服务开始问世,可以向用户提供天气、财经、新闻等类别的资讯订阅服务。

  “有事您Call我”

  传呼机可以看成是硬件即时通讯的鼻祖之一,在移动通信并不发达的年代,利用寻呼台作为交换媒介,人们可以将重要的信息快速传递到配有传呼机设备的用户手中,进而成为沟通的捷径,也是沟通提醒的最佳解决方案。但用今天的话来说,传呼机实际上就是一个只提供通知提醒的即时通信硬件设备。

  传呼机在市场上曾有众多称谓,传呼机、寻呼机、BP机和BB机,这些名称或来自于官方,或来自于形象的描述。当然,还有更加广为人知,并且泛着港台腔的昵称——Call机。Call这个词在香港电影中出现的频率超高,最初“Call我”的意思就是“用传呼机呼叫我”,随着时间的演变,Call一词如今也变成了打电话的通用词汇。

  20世纪80年代,通信行业远没有当今这样发达。早期的传呼机市场,设备和服务费用也并不平民化,很多传呼台仅入网费就需要100元人民币,而中文传呼机的年费更是达到了600元,这在那个年代可以被看成是一笔“巨款”了。但正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对即时通讯的渴望和依赖尤为突出,而传呼机又配备了突出的即时通讯能力,传呼机瞬间被推向时代的前沿。和“大哥大”一样,腰间别一台传呼机,一度被当作身份的象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传呼机在中国市场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固定的用户群开始培养起来,与之相关的寻呼台和增值服务也遍地开花。在市场机制的刺激下,部分寻呼台开始通过价格战和增值服务的方式吸收用户。到20世纪90年代末,传呼机市场规模达到顶峰。据资料统计,1998年,全国寻呼机用户突破6546万,名列世界第一。然而物极必反,盛极一时的传呼机业务从这一年开始走下坡路,并且迅速的在几年之内从市场上销声匿迹,仅偏居在特殊行业如医院和酒店。

  手机的兴起成为绞杀传呼业务的屠刀

  1973年4月,一名男子在纽约街头举起了一个庞然大物,并且谈笑风生,其手中的庞然大物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由摩托罗拉推出的手机,而这个人就是摩托罗拉的高级工程师马丁 库帕。14年之后的1987年,摩托罗拉3200带着中国第一台手机的显赫身份,进入市场。时间距离传呼机进入中国市场仅相隔4年。

  早期的手机无论是便携性还是价格,和传呼机均无法相提并论,一直被传呼机压制而处于竞争的下风。但是随着整体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手机的便携性和价格优势越来越明显。更为重要的是,手机通信属于更为直接的点对点连接,不需要像寻呼台这样的中间媒介。综合下来,手机因为通讯的时效性、设备的便携性和价格优势,在与传呼机的竞争中胜出,传呼机也就开始走下神坛,脱离用户的视线,逐渐走进人们的记忆中。

传呼机兴衰史:服务中国20余年_第4张图片

  据统计,到2002年底,曾经作为中国传呼机最大市场的沿海城市深圳,专业寻呼台仅剩21家,用户不足40万。同年,天津市有90%的寻呼台都退出了市场。到2005年,远望寻呼的一名负责人满眼悲情的对来访的记者讲述,“7月份卖了13台寻呼机,10月份4台,11月份5台……放在寻呼热的那几年,一天卖出的数量都是这个数的十几倍。”同样还是这一年,赴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年检的企业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家,而在前几年,这里还是门庭若市。再到2007年,信息产业部发表公示称,中国联通(微博)公司已经申请停止经营北京等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8/199、126/127、128/129无线寻呼服务,彻底退出传呼市场。而中国的部分偏远地区也于这一年悉数关闭寻呼业务。至此,传呼机在中国市场的常态化运营最终落下帷幕。

  1983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007年基本落下帷幕,传呼机的“昙花一现”可以俏皮的形容成“二十年磨倒一剑”,但磨不倒的却是几代曾经为其“趋之若鹜”的使用者内心的记忆。到如今,手机也从功能机时代进入到了智能机时代,但是传呼机的引子却还清晰可见,最典型的就是智能手机的通知推送功能,当年传呼机不就是这样提醒消费者的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线移动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