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关于我的四台3D打印机

自2015年12月购置第一台3D打印机以来,过了两年有余。前几天收的二手打印机调整完毕投入生产以后,总共经手4台机器,三台kossel和一台i3,写篇文章谈谈我对3D打印技术的看法。

先从机型来讨论一下吧,第一台是Micromake D1,国产开源kossel滑车版,购买一个月后加置了热床。机器本身自带自动调平,是厂家特殊设计的,然而固件大改过和原版marlin相距甚远,不明白其工作原理。Kossel的机器结构没有什么好说的,滑车质量高的时候,低速下精度和线轨没有什么差别。这台机器在我手里有大概16个月,也是我研究3D打印道具的第一步,期间主要做了辐射相关的一系列模型,但并没有系统的调整精度,也没有研究固件,只是作为一个用户使用。

在此期间主要学习的是如何3D建模,最开始是用3dmax,遗憾的是3dmax对零件尺寸很难把握,也并不方便做工业件,作为入门的建模学习软件,安装又极为困难。很多人用这个大部分是因为3dmax名声在外吧,况且除了工业设计,3d建模最多的就是学学动画的学生做。3dmax的多边形建模还是很好用的,尤其是补面的时候,stl导入进来就是网格可以方便的微调。

大体上这期间掌握了一定的3d建模技术,也对3d打印机对模型本身的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什么尺寸可以打印出来,什么结构需要调整,怎么打印时间最少,积累了不少经验吧。起码可以判断一个打印机是否正常工作,打印的模型是否正常。有了一个固定的标注,就好衡量其他打印机的质量了,毕竟尚无行业标准。

还有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就是用这台机器打印的零件,然后毕业前卖掉了。研究的不透彻,没有物尽其用吧,缺少和其他人的交流。

第二台打印机是工作后买的Anycubic i3,国产亚克力版,带晶格平台。这是款集成度很高的机器,配的晶格平台冷却自动脱模,蛮好用。头一次用i3结构的,感受到最大的优点就是调平快,直观,可以边打边调,而且打印面积大。比较一下两种结构的打印面积,kossel号称有18cm直径,但最大只能打印12cm的正方形,半径为8cm的圆,一般利用面积也只有14cm宽为极限。而i3轻松就有20cm。粗略有效面积比(8*8*PI)/(20*20)=50%,其实这个限制是最要命的。打印高度二者相同,很多时候kossel最大的问题是打印面积不够。简单画图对比一下。

而最大的缺点就是高速抖动,50mm/s就无法控制的抖,原因有三:一,热床是随y轴移动,惯性很大;二,近程挤出,挤出电机随x轴运动,惯性也很大;三,亚克力框架刚性不够,机架轻。所以正常工作速度一般为40mm/s,而kossel可以在80mm/s下稳定运行,而且还不是上限。

还有一个针对anycubic i3本身的缺点就是,y轴没有刚性,用两根光轴和两根螺纹杆固定的,一旦挪动位置,就会造成机架变形,可能换成铝型材会好很多,这就意味要更换整个机架,怎么说呢,留着凑合用吧,慢速下干活还是很稳定的,没有什么升级的空间了。主板用的也是一体板,算了,没什么值得说的了。

第三台是我自己diy的kosselmini,从这里开始真正的走上了diy打印机的道路。600240欧标铝材作为框架,非标件均为i3打印,碳杆购买于micromake,主板为marlin标准的2560和ramps1.4,其余零件均购于淘宝,包括挤出机。最终是可以正常打印的,而且慢速下精度可以,高速由于滑车结构缺陷,容易甩飞螺丝。

这台机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机械结构,而是marlin固件。这次从零开始看marlin固件,烧录版本是1.16,一行行代码扔进谷歌翻译百度翻译。当然,其实真正有修改的地方只有configuration.h一个库文件,通篇阅读以后,对固件设置有了总体了解:尺寸,电机,限位开关,调平,温控,屏幕。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其实就是亏在了英语上,做了几个月javaweb的工作以后,阅读代码的能力明显提升。在修改的途中也了解了参数的具体含义,也看穿了一些厂家所谓的自主研发的噱头,就是改个固件嘛。

期间接错线烧了一片2560,买的限位开关不匹配,等等,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损耗。为了精确测量,买了万用表和卡尺,总体上是很成功的diy成果。但由于滑车的缺陷,我无法测试高速打印的效果,这时我萌生了升级线轨的想法。

于是我收了一台二手线轨kossel,第四台机器。经淘宝搜索,是什么点亮科技的kossel,起效应器改动很大,所以让我拆了扔了,附送的挤出机设计很好,淘宝通用的金属挤出机以后不准备用了,不好对准而且不好安装。又购买了铝合金效应器,打印了双风扇的效应器,稳定了许多。高速不抖了,但是效果感人,和滑车并没什么卵区别。嗯。开心,满脸写着高兴。这台机器和自己diy的机器均没加热床,打印pla没有热床效果反而更好,粘得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冷却时内应力带来的形变。

四台打印机的介绍大概就到这里,整理下自己和3d打印之间的问题吧。我对3d打印的定位很明确,它对我的功能就相当于一台廉价,安全,快速,低精度,大面积的数控机床。主要用途为解决我在手工制作cosplay道具时,遇到的可重复性低,尺寸不精确,复杂外形制作困难,整体强度低等问题。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就是,打印面积太小,依然没解决大尺寸部件无法制作的问题。今年还有一台大型机的计划,结构定为滑轮板的corexy,打印体积为500*500*400,解决大型道具打印难的问题。

    本来想做一个市面流行的打印机结构对比,但由于只熟悉两种结构,无法总结,以后再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