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 [MVC模式]

一、深入理解MVC概念,MVC模式是什么

MVC即Model-View-Controller。M:逻辑模型,V:视图模型,C:控制器。
  MVC模式下,系统框架的类库被划分为3种: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
模型对象负责建立数据结构和相应的行为操作处理。
视图对象负责在屏幕上渲染出相应的图形信息展示给用户看。
控制器对象负责截获用户的按键和屏幕触摸等事件,协调Model对象和View对象。
  用户与视图交互,视图接收并反馈用户的动作;视图把用户的请求传给相应的控制器,由控制器决定调用哪个模型,然后由模型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对用户请求进行加工处理,如果需要返回数据,模型会把相应的数据返回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调用相应的视图,最终由视图格式化和渲染返回的数据,对于返回的数据完全可以增加用户体验效果展现给用户。
  一个模型可以有多个视图,一个视图可以有多个控制器,一个控制器也可以有多个模型。
(1)、模型(Model)
  Model是一个应用系统的核心部分,代表了该系统实际要实现的所有功能处理。比如:在视频播放器中,模型代表一个视频数据库及播放视频的程序函数代码;在拍照应用中,模型代表一个照片数据库,及看图片时的程序函数代码。在一个电话应用中,Model代表一个电话号码簿,以及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的程序函数代码。
  Model在values目录下通过xml文件格式生成,也可以通过硬编码的方式直接Java代码生成。View和Model是通过桥梁Adapter来连接起来。
(2)、视图(View)
  View是软件应用传送给用户的一个反馈结果。它代表软件应用中的图形展示、声音播放、触觉反馈等职责。视图的根节点是应用程序的自身窗口。比如,视频播放器中可能包含当前播放的画面,这个画面就是一个视图。另一个视图组件可能是该视频的文字标题。再一个就是一些播放按键,比如:Stop、Start、Pause等按钮。
  View在layout目录下通过xml文件格式生成,用findViewById()获取;也可以通过硬编码的方式直接Java代码生成。
(3)、控制器(Controller)
  Controller在软件应用负责对外部事件的响应,包括:键盘敲击、屏幕触摸、电话呼入等。Controller实现了一个事件队列,每一个外部事件均在事件队列中被唯一标识。框架依次将事件从队列中移出并派发出去。

这个模式认为:程序不论简单还是复杂,从结构上来看,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软件架构] [MVC模式]_第1张图片

1)最上面一层,是直接面向于最终用户的“视图层”(View)。它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是程序的外壳。界面就是各种UI组件(XML布局或者Java自定义控件对象)。只负责展示数据,同时接收控制器传过来的结果。
2)最底下的一层,是核心的“数据层”(Model),也就是程序需要操作的数据或信息(系统中的业务逻辑部分)。通常是数据库SQLite、网络请求的JSON、本地XML或者Java对象数据。它代表了一些实体类,用来描述业务逻辑怎么组合,同时也为数据定义业务规则;
3)中间的一层,就是“控制层”(controller),负责根据用户从“视图层”输入的指令,选取“数据层”中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产生最终的结果(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也可以解释用户的数据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控制器是与应用程序相关联的动作集合,负责处理待响应的请求。通过界面响应用户输入,通过模型层处理数据,最后返回结果给界面。控制器扮演着模型和界面的粘合剂角色。

抽象一点,上述模型可以抽象为下述结果:
1)最上面一层,是直接面向于最终用户的“视图层”(View)。它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是程序的外壳。界面就是各种UI组件(XML布局或者Java自定义控件对象)。只负责展示数据,同时接收控制器传过来的结果。
2)最底下的一层,是核心的“数据层”(Model),也就是程序需要操作的数据或信息(系统中的业务逻辑部分)。通常是数据库SQLite、网络请求的JSON、本地XML或者Java对象数据。它代表了一些实体类,用来描述业务逻辑怎么组合,同时也为数据定义业务规则;
3)中间的一层,就是“控制层”(controller),负责根据用户从“视图层”输入的指令,选取“数据层”中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产生最终的结果(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也可以解释用户的数据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控制器是与应用程序相关联的动作集合,负责处理待响应的请求。通过界面响应用户输入,通过模型层处理数据,最后返回结果给界面。控制器扮演着模型和界面的粘合剂角色。

抽象一点,上述模型可以抽象为下述结果:
[软件架构] [MVC模式]_第2张图片

展示了从Activity接收用于点击输入,控制器响应用户输入并发起Internet请求数据(网络请求),响应结果经过模型层转换,最后控制器取到模型层数据并通知界面进行刷新。

更加简化的MVC模型如下:
[软件架构] [MVC模式]_第3张图片

[软件架构] [MVC模式]_第4张图片

Android应用程序中,MVC框架是如何实现的?都充当什么角色?

  1. View接受用户的交互请求;
  2. View将请求转交给Controller;
  3. Controller(用户做的动作比如:update数据,删除指定名字的学生等等)操作Model进行数据更新(根据用户指示,执行底层的数据动作等等);
  4. 数据更新之后,Model通知View数据变化;
  5. View显示更新之后的数据;
    M层适合做一些业务逻辑处理,比如数据库存取操作、网络操作、复杂的算法等耗时操作;
    V层显示数据部分,XML布局可以视为是V层,显示Model层的数据结果;
    C层适合使用Activity担当,Android中Activity用于处理用户交互问题(发起业务请求),读取用户输入(等待业务处理结果),响应用户点击等等事件。

用更粗俗的话讲,就是
View层监听到用户触摸或按键等交互后,告诉Controller说“嘿,哥们,用户滑动页面了,你看怎么处理?”,
Controller拿着滑动事件,干了两件事,一是命令View层说“你向下滚动下列表,数据等会给你”,二是命令Model层说,你给我下一页的数据
Model层拿着Controller给到的指令和参数,赶紧跟数据库或网络层拿下一页的数据,回头丢给Controller去丢给View层,也可以是直接操作View,只是不建议这么做。
这事就结束了
反过来的情况,就是Model层监听到事件变化,如网络处理,数据库更新完毕,之后通知Controller去更新View层,也可以是直接操作View,只是不建议这么做。

Launcher实例解析

Launcher.java为控制器,LauncherModel为模型;XML界面配置文件为视图,其中Workspace为视图容器。模型中操作数据库模型,保持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的一致。控制器同步视图和模型,视图和模型之间不直接关联,通过唯一通过控制器发生关联。

举个例子,当Gallery.apk应用被删除时,数据模型(LauncherModel)接收到ACTION_PACKAGE_REMOVED消息,然后在消息处理中,从数据模型中删除该应用的信息,从数据库记录中删除该应用的信息,然后通过回调(Callbacks)去更新视图(Workspace),而这个回调就是在Launcher中实现的。(LauncherModel——>Launcher(回调)——>Workspace)

再举一个例子,当Gallery应用移动位置时,假设有空位置可以移动,Gallery应用从原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过程。View处理移动事件,Controller 将DragTarget设置为数据模型(LauncherModel)。所以最终触发数据模型的放置动作,数据判断有无空位置放置,如果有成功放置,更新该应用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记录。
(Workspace——>Launcher(回调)——>LauncherModel)

(LauncherModel)数据模型类,从数据模型上去完整维护Launcher的所有数据。加载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到模型,监听外界变化,当外部数据改变时,更新数据模型,并更新数据库,这是其核心任务。另外它有一套丰富的回调函数,当数据变更时,这些回调会被调用,主要用于更新视图(这些回调需要视图去实现)。不明白回调函数怎么回事的,需要补充一下基础知识啦。模型加载是使用消息开启一个高权限任务,加载完成后,降低运行权限。所以启动过程中很好任务在运行,而Launcher加载的时候不会卡原因就在这里。

(Workspace)视图容器类,负责视图的布局工作;用户事件的分发与处理;拖放的实现;子视图的更新操作等。

问题:
Launcher的个小实例讲解,似乎更像是一个MVP?
有点小区别,MVP是用接口定义了View和Presenter层之间的调用协议,Launcher的MVC模式中,View与Controller是互相持有直接引用,直接callback的方式调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