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科研心得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过SCI期刊论文,EI会议论文,申请过专利,辅助老师写过项目申请书。现在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希望以后能够用上。

一、选题的大方向与小方向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在大方向上,要与国家研究大势紧密贴合。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两会报告等把握研究的大方向。在研究的小方向上,在实验室现有的工作基础上,选择一些不那么热门的点。除非对自己实验室工作基础特别有信心,可以选择非常热门的点。如果选择的点太过热门,那么竞争就会非常激烈。对申请项目和发表论文都不利。因为对于过于热门的点,论文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会造成你实验还没做出来,最新的论文已经发出,那么你又要去复现别人的算法。工作量就会提升。如果你提出的方法效果没有最新论文方法好,那么很尴尬,按道理,你是不能发论文的。毕竟更好的方法已经出来了。因此,我认为选题应该基于实验室现有基础,选择那些大方向热门,小方向不太热门的点进行研究为好。

二、框架

    科研选题完成后,当然需要对现状进行梳理。如果有现成的综述文章,那么就可以读综述文章进一步了解现状。如果没有综述文章,那么可以根据你感兴趣文章中的review部分再去检索其他论文。通过扩展别人论文的review,可以写成一篇综述文章。这样能够形成对研究课题的大体认识。如果是研究算法,最好能够明确有几个算法分支。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较新的算法分支,详细的阅读这个分支的算法,弄清楚文章中的假设条件,基本数学模型,算法实现的步骤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算法。同时对这个分支的算法进行复现,进行实验,进行多个维度的对比。此时可以写一篇算法比较的文章。在实验比较中,通过实验结果去探究算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进算法。

三、全局和局部

    在研究算法层面,我认为首先要搞懂的是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从宏观上,去看待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我们到底要提高哪个性能指标?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些指标?聚焦目标的同时,找到影响性能指标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改善算法。比如我在研究防碰撞协议时,从宏观上看,在一个RFID阅读器网络中,为某些阅读器分配资源,某些阅读器不分配资源。这样促使阅读器能够无碰撞的读取标签。但是,协议时在阅读器上执行,是一个分布式算法。因此,我们可以从全局来看,各个阅读器运行协议结果的总和构成了全局的结果。那么就可以从阅读器网络的角度出发,去协调各个阅读器。当然,因为每个协议的执行是在阅读器上的,从单个阅读器的角度,可以研究每个阅读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四、边界条件

    我的大部分实验都是在计算机完成,能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的,都应该具备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既然是数学模型,必然会有很多假设。既然是假设,那么就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出入。而与现实情况的不同就给对算法的改进提供了一条路子。改进的算法可能是在之前模型上表现更好。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更加靠近现实的模型,重新设计算法去求解。因此,把握住了每个算法的假设,也就把握住了边界。那么在边界以外的,是否能够进行研究,是否有机会呢?这就需要思考。

五、输入与输出

    我觉得在研究生阶段,输入和输出同等重要,大量的论文的阅读只是基础,关键是要写出来,讲出来,在同学和老师的质疑中,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别人的论文。从而找到别人论文的漏洞。为自己的创新打下基础。适当的对科研方法进行总结,也有助于更快更好的完成科研任务。

六、抽象与具体

    我是通信的学生,我认为通信的下一层是电子,电子的下一层是物理,通信的上一层是计算机,计算机的上一层是数学。当遇到一个通信中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过一些假设将其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也能更加通过对电子的了解,去将一些不合理的假设剔除,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数学模型。这都有助于科研。

    总的而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只是科研的入门,如果要走科研这条路,必然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科研的过程中,总结科研的规律和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