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杂志你也在看?

一、介绍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于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尔逊创办,该杂志英文电子版可通过移动App、网站或者有声版阅读每周完整内容。

我接触《经济学人》这个杂志更多是在《得到》APP上,李翔和万维钢都经常引用这本杂志的内容时,往往对于他们正在讲述的观点都能有很好的解析力,由此种下对这个杂志探索的好奇心。

罗胖最近一期节目说:现在社会区别穷人和富人,不再是能否用上LV的包包,而是,你能否谈吐中优雅的引用《经济学人》杂志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在他看来,能安排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沉淀知识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的“富人”标志。

这就是杂志介绍和名人的推荐介绍。

二、阅读途径

网上有很多购买链接、网站阅读分享、如何免费获取、淘宝便宜订阅等。我自己不善长用这么多,我选择了能用的APP《经济学人·商论》,如图:

《经济学人》杂志你也在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软件介绍

订阅用户将可以在每月的1号阅读10篇文章并在接下来的每个工作日各收到1篇精选文章。非订阅用户将可以在每月的1号免费阅读3篇免费文章,并每周免费阅读1篇同步推出的最新文章或样刊。这个软件年订阅价格是388元,另有其他赠送品。

这个软件对于我这个层次人的好处在于:

1、非订阅用户每月能看到12篇左右的文章,再决定是否购买(我建议没坚持看上两个月不要冲动购买)。软件包涵的内容可上溯到2015年4月;

2、支持中英文阅读,切换时包括图片都能切换到中英文两个版本。

作为在学习英语的人,拥有两个设备有很大优势,iPad可以直接看英文,iPhone可以看中文,英文不好的可以同步对比看。据说《经济学人》的主要读者群体是高级知识分子以及准备考研、考博的同学学习英语的阅读资料,可以看出杂志英文文笔很好。

四、阅读感受

1、《经济学人》读者定位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杂志认为自己的读者都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对很多经济名词、专业术语,从不屑于做解释,比如“看不见的手”、“微经济理论”等。这就要求在看到很多概念的时候,自己理解或者多次遇到相同概念的时候,综合理解,阅读前后都能大量去学习背景知识。

2、《经济学人》的数据来源比较可靠,但解读需要多方面论证。尤其是经济类,学者观点特别多,而且明显偏理论派。

五、思考的例子

读2017年6月份,《关于无人机能运货吗?》的一篇,里面描写到几个报道:

1、谷歌的无人机送货项目,在交付包裹时,无人机实际没有落地,而是悬在接收者所在位置上空,用绞绳把货物放下,给泰勒送了一个新鲜的墨西哥卷饼。

2、亚马逊去年12月份首次送货,从下单到送货用了13分钟。无人机能送货到陆路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目前无人机能做到接近目的地时,收件人会在智能手机上收到提示,通过锁定来取货。

阅读完这个报道后,对比当初看到机器人送货新闻,这个无人机送货更让我震撼,这意味着:以后外出爬山,海边游船,人送不到货的地方,也能不带行李、食品出行,下单就能送吃、和简单用品,这就是很值得畅想的未来。当然文章提到很多技术和现实未能普及的总结。

六、持续学习才是关键

持续阅读这份杂志,你收获不到瞬间的好处,但我相信一定会引发很多的思考、接触很多数据来源。

通过商业文章的报道,还能在了解报道人物的基础上去关注他的Twitter,放在以前,也许还能早几年就接触到区块链等一些前沿的技术概念。

很羡慕得到里面老师对于一个问题思考的深度,我想在更多的去接触信息的来源,在长期学习和思考训练下,也能像老师一样能有独自思考的能力。

《经济学人》的其它产品也有,目前我还没接触到更多。《经济学人·商论》自己觉得好用,在更多接触后,期待再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学人》杂志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