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的爱恨交加,都是价值追求差异惹的祸

01

本以为上了个二本学校,基本没有很大希望了。不知是上天的眷顾,还是个人的崛起。我在这个二流的大学并没开始颓废,反而一本正经的瞎折腾起来。

我对一件事的专注和一个组织的忠诚度极高,当然这还是无报酬的。

正所谓,付出总会有回报的。你的付出并不用到处说道,你的辛苦更不能到处抱怨,因为总有人会默默的关注你。

在时机恰当之时,伸出他那援助之手,助推你更上一层。

大学社团中相识的一位教授,成为了大学人生中最值得感恩的人。从提供艰苦的农村调研机会到介绍去政府实习,再到提供资金帮助我完成自己的新媒体创业梦。

数不清的帮助,让人震惊。可谁曾想到,这只是因为自己的专注给予了别人极大的信任感,自己所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别人坚定的信心。

这便让我对教授产生了“爱” ,是一种别人助自己改变人生而产生的感激的爱。

02

寒假折腾了一个多月,终于到了公司注册的阶段。可事情总不会那么顺利,导致注册的事情一拖再拖,让我们几位创始人很是头痛。

担忧太多,有碍项目的发展。项目本就是属于互联网领域,稍纵即逝的机会和红利,让我们根本来不及拽住它。

期间,有些法律上的问题我们知之甚少,多亏教授的朋友相助才使得我们进展很快。但后期有关股权的问题,可谓之极其复杂。

后来,也在双方的多次协调下确定了投资协议书。本以为这就算注册前的最后一步了,可不料教授又有些担忧。

个人猜测是怕资金投下来,我们会没有节制的花钱,导致很快把钱烧完。不时,我还在考虑这是不是他不再那么信任我们。

后来,多次的交流之下,隐隐约约确定不是信任问题。联想起年前的交流,发现这是年轻人和中年人价值追求的差异。

我们90后喜欢自由和速度,而他却偏向于安稳和保险。这无疑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使得我们的注册流程又被迫停止。

多次的阻断和“踩刹车”,让我们集聚成了“恨”,是一种阻碍前进让我们无奈所生的“恨”。

03

回想整个过程,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如意,我们依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几次都想表达我们的急切,但最终都忍住了。因为这样的催促不仅不会让教授改变想法,反倒心生怀疑。

如果两代人能够思维模式相同,也不会有“代沟”一说啦。

这种价值追求的差异,是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但这样的差异也会有一定益处,起码克制了那些本不该有的冲动。

也许商业红利很重要,但坚实的企业管理方法更加重要。没有稳固的地基,万丈高楼也会华而不实,毁于一旦。

虽因爱生恨,但这也是无奈之举,甚至是冲动所致。问题的关键还是得多多沟通,互相理解,这样的差异才会进一步减小。

04

到底如何解决这种价值追求的差异?我们正在践行以下几种方法,虽然不会是100%的正确,但会让你多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多多沟通,坦诚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讲述类似案例,让对方信心倍增
☞先肯定对方的方法主观可行性,再列出对方方法的不足,进而引出自己的方法
☞保持有节奏感的交流频率,避免给别人一种很急促的感觉
☞保持自己的情绪,不要冲动的做出任何不当举措

任何的代沟和沟通不畅,都可能是价值追求的差异所致。


欢迎点赞评论,更期待你更好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所谓的爱恨交加,都是价值追求差异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