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这样上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有效的课堂,这样上_第1张图片
饶华章老师课程
有效的课堂,这样上_第2张图片
课堂教学误区

如果没有具体目标,只是“见什么学什么”,就很容易出现“瞎折腾”的现象,让学生成为试验品。如果先明确目标再寻找方法,就可以避免“比照葫芦画瓢”的问题,有利于教师选择性地制定教育机智,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真正体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应该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思维产品为成果。如果教学互动不具备这些条件,课堂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劳而无功。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畅想、各抒己见、辩驳争议、论证事实,碰撞出无数个“精彩观念”,让学习过程幻化为奇妙的“生产之旅”,才会真正产生“课堂生命活力”。

有效的课堂,这样上_第3张图片
课堂教学不良现象

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图片发自App

有效课堂教学不能看做一种“时髦”,简单冒进、包装打造,使课堂教学变成成为闹剧,失去了教育的严肃性。我们对待课堂教学应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能“拍脑袋”下决策,要学会科学论证。教学是慢的艺术,容不得急躁与冒进,那种指望“马到成功”,指望全体教师“齐步走”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违反教育发展规律的。要记住,课堂是“为学生发展而改、为教师发展而改、为学校发展而改”,而不是“为喝彩而改”,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有效的课堂,这样上_第4张图片
最低标准

有效的课堂,这样上_第5张图片
较低标准

有效的课堂,这样上_第6张图片
较高标准

有效的课堂,这样上_第7张图片
理想标准

第一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构建一种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的“五步设计”教学法,再到我们经常提及的洋思、杜郎口等等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至今为止我们仍然还没有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理想的课堂并不排斥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是我们探索构建起的教学模式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一切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其属于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乃为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一重境界。

有效的课堂,这样上_第8张图片
第二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提出一个叫“构造得宜的头脑”的理论。莫兰认为,与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相比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更为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头脑是“得宜的头脑”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准:第一个方面是必须具有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个方面是则是要具有链接知识和给予知识以意义的组织原则。而要达成上面的两个标准,关键是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就要不断刺激和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要不断激发和磨砺学生探寻知识的禀赋。与此同时,莫兰还反复引用哲学家帕斯卡《思想录》中的话强调:任何事物都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既受到作用又施加作用。所有事物,包括相距最遥远的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恰恰又都相互紧密联系着。所以,不认识整体也就不可能认识部分,而不认识部分也不可能认识整体。而所谓知识的内在魅力就在于看似无关却紧密联系,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必须由部分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要发掘这种魅力,关键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要不断激发与唤醒学生不断探寻知识的好奇心和勇气。一句话就是要努力激发和唤醒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有效的课堂,这样上_第9张图片
第三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构建理想课堂就必须改变现有课堂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的状况,努力展开三重对话。即,人与知识(教材、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及其它相关者)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反思性的、历史性的、生长性的)。

理想课堂在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他者、人与自我的深刻对话并形成共鸣的同时,还需要实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境界。

课堂的时空将越来越大。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是在一段特定空间、特定时间里根据一定规则发生的教学行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与在线内容在知识教学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空,而且就如眼下翻转课堂所揭示的那样:时空的不同,导致了教育形态的颠覆。传统中,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课外消化吸收,但网络授课却是课外学习知识,课堂上争鸣和吸收。传统课堂会逐渐式微。

知识的渠道将越来越多元。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是知识的拥有者,最起码是更多知识的拥有者,在学生面前以权威的形象出现。但是,网络的出现让信息乃至知识的查找与拥有变得越来越简洁,甚至因为兴趣的不同、学生的众多,一位老师的知识占有量根本无法超过全班学生。在知识面前,师生关系将更加平等,教学相长将成为常态。

对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科技的发展无论导致课堂教学怎样变化,对于教师的基本素质不会变化,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成长方式不会变化。相反,对于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同时要理解现代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而且教师的角色从在课堂上讲授知识转变为在课堂上指导获取知识的方法,并且还将在课堂的延展中、在更广义的课堂上,以举手投足呈现出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和运用。也就是说,教师将是学习的示范者、方法的指导者、智慧的呈现者。

课堂的个性将越来越强。一方面,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大面积指导的作用明显下降,针对个性的学习指导将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备课模式讲转变成针对性更强的一对一备课模式,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而准备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加强对于每个学生的观察、研究和指导。另一方面,因为课堂更少受到时空局限,有个性的教师将因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个人魅力,吸引到更多学生。个性的课堂将愈发成为师生双方生命共鸣的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的课堂,这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