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 新规划

新学期开始,我们应该把这学期的教学做好认真规划,首先制定好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字编码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集合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字编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教材特点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看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度。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第14页)、调查了解一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第64页),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逐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教材提供了“班级开联欢会布置会场需要摆花”这一现实题材,设计了没有余下花的摆法、余下花的摆法,以及进一步探索余数与除数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等一系列知识,理解层层推进,概念逐步形成。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1)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本册实验教材注意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材。例如,结合教学和习题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第15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例题,利用图片和统计表,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又如,第13页第4题,让学生了解自家的用水量,与家长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等。

(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趣味性。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反映了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例如,第40页用七巧板拼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第44页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再算出这些图画的周长;第57页第5题的“森林餐厅”;第113页唐僧师徒三人拍风景照、第116页“该我演大灰狼了”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拉近了教科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喜欢阅读教科书,从而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U�P9�n<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字编码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集合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字编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教材特点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看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度。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第14页)、调查了解一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第64页),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逐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教材提供了“班级开联欢会布置会场需要摆花”这一现实题材,设计了没有余下花的摆法、余下花的摆法,以及进一步探索余数与除数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等一系列知识,理解层层推进,概念逐步形成。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1)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本册实验教材注意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材。例如,结合教学和习题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第15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例题,利用图片和统计表,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又如,第13页第4题,让学生了解自家的用水量,与家长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等。

(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趣味性。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反映了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例如,第40页用七巧板拼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第44页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再算出这些图画的周长;第57页第5题的“森林餐厅”;第113页唐僧师徒三人拍风景照、第116页“该我演大灰狼了”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拉近了教科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喜欢阅读教科书,从而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学期 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