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1本书: 13 原来这就是童年——《童年的消逝》

前言:

本次解读的书是《童年的消逝》

作者:

尼尔·波兹曼,世界知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他生前一直在美国纽约大学任教,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专业——媒介生态学。

关于本书

本书是媒介生态学领域的代表著作。在书中,作者不仅指出了“童年在消逝”这一社会现象,还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提问:

1、我们常熟的“童年”什么时候产生这个概念的

2、为何书名说“童年”正在消失

3、面对消失的“童年”我们能做什么


取自得到APP


正文:

一、“童年”概念的来源

作者认为,“童年”这个概念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一个文化产物,虽然具有生物基础,但是只有在社会环境的激发和培养下它才有可能实现。

从社会约定规则看,

关于儿童年龄的划分,目前国际上和中国都遵循着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的规定。在这部法律中,儿童指的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需要用特殊的方式抚育和保护的特殊人群。如果按照这一规定,那童年这个概念的存在还不到400年。在西方的中世纪时期,也就是从大约公元476年到1640年间并没有童年的概念,因为那时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读写能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人们都用口语进行沟通,儿童和成人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在儿童面前成人们通常口无遮拦地谈论性秘密、暴力问题、人性的丑陋面和阴暗面。天主教会将7岁指定为明辨是非的年龄,一个人一旦长到7岁,就要进入成人世界,去当学徒,像成人一样去工作,面对残酷的社会,再大一些就要结婚生子,像成人一样养家糊口。

从信息传播看,

到了16世纪,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了,与我国毕昇齐名的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术,在西方产生了广泛影响,随后,一种全新的印刷文化诞生了。根据阅读能力的不同,人们对成年人的概念有了全新的定义,与此相对应地便出现了童年的概念。也就是说,成年人就是指具备阅读能力的人,儿童则是指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印刷导致社会进入知识大爆炸时期,关于成年人世界中的很多知识和秘密被隐藏在书籍中,儿童只有通过识字、通过去学校读书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看懂商业社会的合同、契约等,从而顺利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童年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儿童和成人在各方面也逐渐有了显著的区别,儿童有了自己独特的服装、语言、游戏和社交生活。

到了19世纪50年代,在整个西方世界,享受童年已经被看作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换言之,童年不再被视作文化的产物,而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必经阶段。


二、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正在蚕食“童年”

    在过去,如果想要获取某个方面的知识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读那个领域范围内的信息,而要阅读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且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导致儿童很难学会,所以儿童很难简单地阅读就能够理解不同解读的信息内容,加之成年人对于儿童的读物内容有着严格的审查,会根据不同年龄段来划分,这使得儿童和成人划分开来。

   在当今社会,更多的信息为了便于理解和传播采用图像的方式表现,类似电视传递信息的方式就是快速的、流动的,只需要投入情感而不需要理智去判断、思考,另外为了谋取利益更多厂商会在这类信息加入性、暴力、恐惧等元素来诱惑吸引观众;这种电子传递信息的方式最大弊端就是无法区分观众,所有个体都能够简单便捷地接触到这些信息,换言之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的儿童往往比较早熟,而成人却慢慢像一个孩子一样。

   这种快速信息时代,各类节目鼓励人们跟着情绪和感觉走放弃理性思考,一切都是为了娱乐,并逐渐演变为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比较让各类专家担心的一点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搜索引擎就能快速便捷地获取到各类知识,直观的影响就是人们渐渐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三、如何面对童年消逝的现状

针对童年消逝的问题,作者提出两个建议:

1.限制子女接触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时间;

2. 细致地监督子女接触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内容,并不时敲打,让他们批判性地、更深层地了解媒介存在的意义。

作者特别强调,这些家长不仅是在帮助孩子拥有一个纯真的童年,还是在培养未来的知识精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分钟1本书: 13 原来这就是童年——《童年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