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我年少无知,在看完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口出狂言:“宫崎骏的动画真无聊,一点都不好看。”结果,十年后的今天,我居然会主动找宫崎骏的动画来看而还会深究作品背后的主题,而且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会用一个星期去研究对比宫崎骏的作品并且写下这篇文章。
宫崎骏作品年表:
参与点评的动画分别是:
风之谷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
天空之城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1986)
幽灵公主 もののけ姫(1997)
千与千寻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2001)
哈尔的移动城堡 ハウルの動く城(2004)
(哈尔的移动城堡原著是小说,动画省略了比较多的东西,这里只是做初略点评)
一、 风格点评
宫崎骏的作品有两大鲜明的特点:1. 动画都是纯手工画,没有运用华丽的3D技术。老爷子认为日本动画主题质量的下滑和先进的3D技术有关,动画制作人过分依赖技术而忽略了最基本动画要传达的思想。2. 宫崎骏老爷子从来不出续集,不像迪斯尼还有梦工厂那样无节操无下限,因为动画好卖就出续集。最经典的例子是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奖的《千与千寻》,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真正的结局,希望看到白能回到人类世界和千寻在一起。但是老爷子没有这么做,老爷子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悬念,让我们每个人去构思自己的结局。
从表现形式方面,宫崎骏早期的作品(以《千与千寻》为分界)大多以森林和蒸汽朋克steampunk作为背景,表达老爷子强烈的环保意识还有反战思想。蒸汽朋克的作品往往依靠新某种假设的技术,如通过新能源、新机械、新材料、新交通工具等方式,展现一个平行于19世纪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观,努力营造它的虚构和怀旧等特点。汽朋克描绘的世界观,另一大特点就是承前启后。现代科学刚刚走进人们的视野,许多常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对于今天,当时的人多少有点愚昧。不过正是这种落后,使设计师有更多的素材可选择。中世纪的魔法鬼怪,可以在作品找到非常妥当的位置。而在某些方面,发达的科技甚至可以和今天相抗衡,设计师又可以把今天的某些科技素材加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总之,这样大大增加了设计师能够使用的素材,也丰富了他和他的作品的想象力。例如《风之谷》和《幽灵公主》的世界都是构建在森林之上;而《天空之城》和《哈尔的移动城堡》则有很强的蒸汽朋克的味道:各种飞行器和工业时代的大型机器。说到飞行器,宫崎骏老爷子非常喜欢基本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看到飞行器的身影,而他本人就是一个飞行器迷。“吉卜力”是意大利文GHIBLI,意为在撒哈拉沙漠上吹着的热风。二战时期,意大利军给其侦察机命名为“吉卜力”,身为飞行器迷的宫崎骏,便给他的工作室命名为“吉卜力工作室”。吉卜力原则上只制作由原著改编,剧场放映用的动画。由于从不以盈利为前提,而且痛恨当时风行的粗制滥造的动画长剧,因此没有人认为吉卜力能生存下来,包括这两个创始人在内。然而倔强的沙漠热风,创造了历史。它用自己的存在,慢慢树立了动画界的荣誉感和良知。
宫崎骏动画的开篇手法在《千与千寻》之前大致都遵循同一个套路:唯美的壁画上嵌入解说文字,配上淡淡忧伤的开场音乐,让观众对动画的世界观有一个基本认识。而其中描绘最多的,是像《风之谷》和《天空之城》一样讲述失落的文明是如何从发达发展到没落的。
除此之外,吉卜力对短发女性的钟爱也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基本上每部动画的女主角都是短发的,即使在动画开篇是长发美女,到片尾的时候都会被强行弄成短发:《天空之城》女主角希达被穆斯卡用枪打掉双辫;《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苏菲最后也是被强行变成短发。粗略的看,貌似只有《千与千寻》的千寻由始至终保持着长发马尾的形象。
二、 主题点评
倡导生态
宫崎骏的动画或多或少都提及生态问题。老爷子在他作品中一直反复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就必须要以牺牲自然为前提吗?在宫崎骏的动画里面,老爷子一直想要寻求一种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他认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以破坏自然为前提繁荣必将重蹈玛雅文明的覆辙,人类社会必将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参考动画:《风之谷》、《幽灵公主》
反对战争
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正直二次世界大战尾声的年代,1945年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给那一代人的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战争摧毁了宫崎骏的童年,但他用想象力在自己头脑中描绘了一个虚拟的美丽欧洲,那就是《红猪》的世界背景——一战和二战间的动荡年代。尽管欧洲事实上战火更猛烈,但这个虚拟的美丽欧洲成了宫崎骏的避难所。
参考动画:《红猪》、《哈尔的移动城堡》、《萤火虫之墓》(吉卜力出品,但不是宫崎骏的作品)
对人类社会的反思
宫崎骏的作品还加入了很多他对于人类社会的反思,特别是人类的贪念。宫崎骏作品的反派角色和酿成灾害的都是人类的过度膨胀的欲望。虽然我们一直认为人类会被其他物种取缔和淘汰,但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是人类自己。面对外敌人类虽然会暂时团结在一起,但是来自人类内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在外敌入侵之前已经足以将人类瓦解。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也很关注日本国民的教育和孩子的发展,千寻其实就是日本小孩的写照,在日本的教育下,学生变得越来越冷漠。但是经理过神隐后,千寻成长得更加坚强,这是宫崎骏希望看到的。
参考动画:《天空之城》、《千与千寻》、《风之谷》、《幽灵公主》
三、 作品点评
风之谷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
《风之谷》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自从七日之火大战发生后,曾经繁荣的人类文明就此崩坏。一千年后,仅存的少数人类即将被栖息着虫类的广大森林腐海所征服。在腐海的一角,有一个以海风抵挡虫类来保护人民的王国风之谷。娜乌西卡是此谷族长的女儿。她乘着滑翔翼,像鸟儿一样飞行。是个能和人人害怕的王虫以心相通,充满不可思议亲和力的女孩。娜乌西卡是荷马诗史《奥德赛》中,一为派阿基亚公主的名字。传说他终生未嫁,却从一个宫廷旅行到另一个宫廷,不断咏唱奥德修斯和他的航海故事。成为第一个女性游吟诗人。早年在巴奈德•艾维斯林的《希腊神话小事典》这本书上读过她的故事后,宫崎骏就完全迷上了这个角色。电影《风之谷》的剧本,源自漫画的前三分之一。其中人与人,人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全剧冲突的核心。女主人公娜乌西卡在这些关系中周旋、斗争,演绎出一个勇敢细心和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而宫崎骏丰富的想象力,构造出了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遍地的黄沙,古怪的植物、昆虫,还有代替马使用的鸟马;水上飞机、飞艇等等。完全是一幅幅世界末日后的真实镜象。从山谷到村落,从野兽到植物,所有的细节似乎都寄托着,宫崎骏寓言的心思。然而在这么多让人惊叹的东西之中,大多数观众还是对那个可以驭风驾驶的小女孩最难忘怀。娜乌西卡的形象连续十年,在日本本土排在最受欢迎的女主角第一位。她是宫崎骏笔下最完美的女性。这种完美在于她展现了令人折服的坚强和奇异的灵性。她敏感地打开全身的细胞以接受外界讯号的精灵,像一个游走在人类、野兽、植物与自然之间的媒介体。现实中,人们的交流是那么脆弱而扁平,语言几乎是种无能的工具。娜乌西卡的灵性却是完全立体的。在人们认为不可能与虫交流的时候,在人与虫相互憎恨,从来没有想能共同生存的时候,娜乌西卡是唯一一个想到去和虫对话的人。她相信虫类只是敏感地想自我保护。它们并不想挑起战争。
然而对于外界,娜乌西卡依然感到无力,四处充满了愤怒与敌意。毒气在向她的家园蔓延。人与虫争夺着生存领地,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无休止的侵略。野心勃勃的多鲁美奇亚人为了彻底征服世界,挖掘出培吉特领土上的最终兵器,一种史前文明遗留下来的庞大机器人——巨神兵。而不甘心的培吉特人,便以小王虫为诱饵,引诱王虫来消灭占据风之谷的多鲁美奇亚人。
面对着战争与敌意,面对着疯狂的王虫。娜乌西卡勇敢地承担起了保卫家园的责任。
最意外的是一直被人类认为是污染环境的腐海还有虫族竟然是净化环境的生物。一度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在大自然缓慢的修复下慢慢焕发出生机,所以对于污染,对于大自然的破坏,人类要做的就是停下发展的步伐,让大自然自行修复。
天空之城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1986)
《天空之城》有斯威夫特写的小说《格列佛游记》改编而成。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宫崎骏一人兼任了原作、监督、脚本和角色设定四项重任。使得这部作品从头到尾都是纯粹的宫崎理念。宫崎骏的音乐搭档久石让,这次也达到了他配乐生涯的顶峰。电影的时代背景是一座幻想的欧洲大陆。在一座金矿里流传着理想世界天空之城;拉普达的传说。据说那里拥有无尽宝藏和控制世界的奇异能力。生活在矿山里的男孩帕索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因为他的父亲就曾经拍到天空之城的照片。有一天,帕索救下了从天上慢慢飘下来的女孩希达。她脖子上戴的飞行石项链,引来了军队和海盗。原来,希达就是来自天空之城的孩子。那块飞行石,也代表了寻获史前文明的拉普达的唯一线索。
关于拉普达名字的由来,《格列佛游记》中提到:“飞岛”或“浮岛”的这个词,原文是“Laputa”(书中原文是勒皮他,天空之城中翻译成拉普达),可它的真正来源,我永远也没有能搞得清楚。“Lap”在古文里,意思是“高”;“untuh”是“长官”的意思。由此他们以论传讹,说“Laputa”这个词是由“Lapuntuh”派生而来。我并不赞成这种行化,因为这未免有些牵强附会。我曾冒昧地向他们的学者提出了我的看法:勒皮他其实是“quasi lap outed”;“Lap”正确的意思应该是“阳光在海上舞蹈”;“outed”表示“翅膀”。
《格列佛游记》还对飞岛Laputa的外形还有运作模式作了详细的描述:
“忽然,天暗了下来,可是我觉得那情形和天空飘过来一片云大不一样。我转过身来,只见在我和太阳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不透明的物体,它正朝着我所在的岛飞来。那物体看上去大约有两英里高,它把太阳遮了有六七分钟,可那并没使我感觉到空气凉爽多少,天空也没有变得更加灰暗,这情形就和我站在一座山的背阴处差不多。随着那东西离我所在的地方越来越近,我看它像是一个固体,底部平滑,在下面海水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我站在离海边约两百码的一个高处,看着那个巨大的物体逐渐下降,差不多到了与我平行的位置,离开我已经不到半英里了。我取出袖珍望远镜,用望远镜清清楚楚看到有不少人在那东西的边缘上上下下。边缘似乎是呈倾斜状,可是我分辨不出那些人在做什么。
……
我主要想知道,这岛是怎样运行的,是由于人工原因,还是凭借了自然的力量。现在我就要来向读者作一个哲学上的解释。
飞岛,或者叫浮岛,呈正圆形,直径约有七千八百三十七码,或者说四英里半,所以面积有十万英亩。岛的厚度是三百码。在下面的人看来,岛的底部或者叫下表面,是一块平滑、匀称的金刚石,厚度约为两百码。金刚石板的上面,按照常规的序列埋藏着一层层的各种矿物。最上面是一层十到十二英尺深的松软肥沃的土壤。上表面从边缘到中心形成一个斜坡,所有降落到这个岛上的雨露都因斜坡沿小河沟流向中心,之后全都流进四个周界约半英里的大塘;这些大塘距岛的中心约有两百码。白天,因为太阳的照射,水塘里的水不断得到蒸发,所以不会满得溢出来。除此之外,君王有本事将岛升到云雾层以上的区域,因此他可以随意地不让雨露降落到岛上。博物学家们一致认为,云层怎样也不会升到两英里以上的高度;至少在这个国家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么高的云层。
岛中心有一个直径约为五十码的窟窿,天文学家由此进入一个大的圆顶洞,叫 “佛兰多纳•革格诺尔”,意思是“天文学家之洞”。这个洞位于金刚石板上表面以下一百码的深处。洞内有二十盏灯长明不熄,金刚石板面的返照又将强烈的灯光投射到四面八方。这地方收藏着五花八门的六分仪、四分仪、望远镜、星盘以及其他天文仪器。决定该岛命运的东西是一块形状像织布工用的梭子一样的巨大的磁石。磁石长六码,最厚的地方至少有三码。磁石中间穿着一根极其坚硬的金刚石轴,依靠这轴,磁石即可转动。因为磁石在轴上绝对平衡,所以就算力气最小的人也可以转动它。磁石的外面套着一个四英尺深四英尺厚直径十二码的金刚石圆筒。圆筒平放在那儿,底部有八根六码长的金刚石柱子支撑着。圆筒内壁的中部,是一个深十二英寸的凹口,轴的两端就装在里面,可根据所需随时转动。
任何力量都没有办法将磁石从原来的地方搬开,因为圆筒。支柱和构成岛底面的那一部分金刚石板都是连在一块儿。
飞岛就是借助于这块磁石,或升或降,或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在这位君王统治的这部分土地上,那磁石的一端具有吸力,另一端具有推力。如果把磁石竖直,让有吸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岛就下降;如果让有推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岛就径直往上升。假如磁石的位置是倾斜的,岛的动向也是倾斜的,因为这磁石所具有的力量总是在与其方向相平行的线上发生作用。”
而笔者认为,天空之城的城堡模型是参照巴比伦塔的传说来做的。
下面两张图是天空之城拉普达的原画:
下面三张图是画家笔下的巴比伦塔:
巴比伦塔,又名巴别塔。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于是这座塔就称作“巴别塔”。也有人将“变乱”一词解释为“巴比伦”,称那座城叫“巴比伦城”,称那座塔叫“巴比伦塔”。而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都是“神之门”的意思。人类希望摆脱重力,借助科技和文明的力量离上帝更加近。结果,上帝用不同的语言将人类隔开,让他们彼此之间不再可以畅通无阻沟通。“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圣经旧约》创世纪)。
天空之城的拉普达也有类似的遭遇。身为皇族的拉普达因为利益的冲突导致分裂成两家,两家之间展开了开场动画描述的战争,最终科技和文明都不复存在,剩下的人留在地上生活着。拉普达的发展应验了“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人类最大的敌人是人类自己。
“如谷之歌 扎根土里与风共存
与种子越冬 与鸟儿歌颂
尽管有可怕的武器
操作很多可怕的机器人
离开了泥土还是活不成”
女主角希达家乡的歌谣传达出来老爷子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人类不管科技再怎么发达,终究不能离开赖以生存的大地。大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人类文明是在大地上生长的树,离开大地的树存活不了,同样离开自然的人类也无法继续发展。当地球资源日益枯竭,当众多科幻作家描绘人类移居人造卫星的美好蓝图时,宫崎骏反其道而行之,倡导人类应该留在地球和自然和谐相处。人造卫星也好,移居其他星球也罢,何尝不是另类的天空之城呢?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人类文明的衰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幽灵公主 もののけ姫(1997)
《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是笔者在这么多宫崎骏的作品中最喜欢的,没有之一。
《幽灵公主》是宫崎骏在对自然与人的关系苦苦思索后的作品,该片从1980年开始筹划,1995年,宫老师全心投入制作,成本共计20亿日元。是自己也没有答案的宫崎骏面对这个时代所看到的唯一希望。1997年,宫崎骏在总结了多年来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思考后,终于下定决心要踏出在13年前《风之谷》电影里怎么也没能踏出的最后一步:结束以往犹豫不决的态度,丢掉自我的规制,从而向深处挖掘,创造成一个没有结论的保持混沌本色以及符合他常年解读的有关常绿广叶树林文化论的作品。日后,这些都成为宫崎骏全身心投入《幽灵公主》的创作,并力求“要做个了断”的目标。《幽灵公主》剧本酝酿畅达16年之久的《幽灵公主》在上映后给很多观众带来了震撼性的冲击,电影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第11部影片。其中应用了很多电脑技术。这是对吉卜力的一大挑战。电影胶片总数多达13万5000张,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一度有传言说,宫崎骏在《幽灵公主》之后便要退休不再制作动画片了。他自己也曾经说,做动画电影的导演这个工作简直是呕心沥血。由于身体的问题,他也不能够再亲自指导一些诸如《幽灵公主》这样的大制作了。机会应该让给那些年青人。但着并不等于他会放弃动画制作的工作。不过很快地他还是放不下动画的诱惑,撤回了封笔的宣言,并宣布筹排一部以21世纪,人口和环境问题为背景的作品。2002年2月17日《千与千寻》赢得了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创下了日本动画片有史以来的最高海外获奖记录。
《幽灵公主》和《风之谷》其实可以归为同一类,甚至说《幽灵公主》是《风之谷》的续集都不为过,因为这两部作品都是讨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幽灵公主》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日本的室町时代,在室町时期,农业仍居各种产业之首,并且又因农民生活的提高,一些原为隶属民的“下人”、“所从”等因获得解放,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而随之的技术进步、农具改良、肥料种类多样化、商品作物需要量增加等因素,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弥补了不少因战乱而带来的损失。随着地租由劳役、杂徭形式改为实物以后,农村的各种产品加工业也兴盛起来,并且因技术人员增加与产品需求量扩大,手工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在农耕器具制作、住宅建筑方面,除了为领主服务外,还能够满足一般农民的需要。工业方面,需要量最大、技术工人最多的首推冶炼、铸造、纺织三方面。其中冶炼、铸造不仅供应农民所需的劳动工具,也是各类兵器的生产地。除此以外,由他们制造的刀剑还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正是在室町时代的日本炼铁技术开始发达,以制铁业的发展为契机,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成几何倍数的增长,人类用地的急剧扩张必将导致伐木烧林。宫崎骏正是要通过再现人类放弃对自然的敬畏,开始向自然大量掠夺生存资源的历史性时刻,去展开他关于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命题的思考。森林的保护神,就是那些山神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而奋不顾身抵抗,最终被人类的火枪射杀,怀恨变成邪神而死。邪神的诅咒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诅咒。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科技文明的发展,肆意破坏自然,最终的结果,就是引火自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掌管生死的鹿神被射杀则是间接映射了为了利益驱使去射杀濒危动物和破坏自然的行为。变化后的鹿神不断吸收周边生物的生命,暗示着如果人类继续破坏自然终有一天会面临灭顶之灾。
故事的最后,没有通常的大团圆结局,阿希达卡认识到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他对珊说的那句:“一起活下去吧”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和让步,这是宫崎骏在宣扬的理想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无奈和期待。珊自小被人类抛弃,由莫娜抚养成人。虽然有人类的表白但是珊却和莫娜一样和森林共存亡,她是大自然的代表。阿希达卡虽然没有幻姬大人那样破坏过自然,但是他是人类的缩影。正如珊对阿希达卡说的,她不讨厌阿希达卡但是她绝对无法原谅人类的所作所为。在一番破坏后,虽然山林间再次长出花草,但是昔日的森林已经不复存在。“一起活下去吧”是作为人类的阿希达卡对身为自然代表的珊的一种期望,阿希达卡希望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但是这句话是如此苍白无力,终究只是阿希达卡的自我安慰而已。人类不可能和自然和谐共处,只要人类的欲望不止,人类和自然的冲突就不会停止。虽然阿希达卡和珊可以经常见面,但是他们并且真正意义上的在一起。宫崎骏没有指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他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共处。生命虽然高贵尊严,自由虽然不可侵犯,可是在没有任何支持力量的时候,人们也不知道未来到底会如何。宫崎骏在《幽灵公主》中把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抛回给了观众,活下去这个主题就成为不停变化,却贯穿始终的意念,深入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千与千寻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2001)
从宫崎骏作品的时间轴看,《千与千寻》和《幽灵公主》是连着的,昔日一度对外宣称封笔的宫崎骏为何再次创作动画?其实,《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给广大少男少女一个温馨的成长礼,请看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自述:
“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在困惑,我还要继续做导演吗?对人类的怀疑在电影里色彩浓重,不停作画给身体带来的压力也不小,我质疑自己这种作品是否还应该出现。
已经做母亲的侄女带着孩子来到山上小屋渡假,当我看见她可爱的面容,就会想,我还没有给她这样大的孩子做出过合适的动画。少女漫画扔的满屋都是,我看了看,内容大都是如何吸引男生的浪漫故事,怎么潮流已经变成这样了呢?我深信这绝不是一个10岁女孩所渴求的。难道我们就不能创作一些能引起她们共鸣的故事吗?无论如何,我要重新动笔作画,为了所有的孩子,在没有被恋爱和思考打扰的年纪里,让他们拥有童年的快乐。同时,我还是没有放弃过去的理念,尽量有所批判和思考,有所把握。
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成年人追求不断的娱乐,以填补心灵的空虚。这同时反映在孩童身上。过剩的娱乐,使他们的知觉淡化了,天赋的创造力减退了。我们的电影创作,就是要刺激那麻木了的知觉,唤醒那沉睡了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舍不得让孩子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出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鉴的好对象。就是这个信念,促使我制作出了这部电影。
我刻意将千寻塑造成一个平凡的人物,一个毫不起眼的典型的10岁日本女孩。我要让每个10岁女孩,都从千寻那看到自己。她不是一个漂亮的可人儿,也没有特别吸引之处,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更是惹人生厌。我要给大家这样的感觉:一见之下不过尔尔,发展下去觉得“还是有些可爱”,最终经历千山万水走到她身边,才惊呼“啊,原来她有这样的魅力” ——大吃一惊而记忆深刻。
为什么选择“现代”作为故事背景呢?毕竟还是活在现实里的人多嘛。可怕的是活在“现在”太久了,人会变得麻木,有时忘记了来时的道路。我一直没怎么们对现实发言过,不过身边的人总是七嘴八舌,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现在该轮到我说话了吧?”
千寻在幻境里遇见的各种生灵都是对现代日本的意指。魔女汤婆婆对自己的孩子放纵不加管制,是个失职的母亲。她任意挥霍金钱,不尊重他人的存在,性格缺乏理性。还有千寻自己是映射了日本教育的失败,在日本教育的体制下,学生变得越来越冷漠。千寻在没有进入这个世界之前,也不过是个懒惰,爱发牢骚,并且性格古怪的普通女生罢了。在必须经历的磨难中,小千学会了忍耐、尊敬、诚实和善待别人。她毫无怨言地做着汤婆婆安排的苦工,帮肮脏的河神洗去身上的污垢;她让无根漂泊的无面人,有了一个躲避风雨的所在。帮小白归还了他从钱婆婆那里偷来的宝物。并且在帮助小白寻找自己名字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最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父母重新恢复成人。在这个充满了东方礼仪的奇异成长礼之中,除却千寻的故事之外,宫崎骏还为观众延伸出了另外两个小枝桠。其一是无面人的故事。漂泊无依的无面人,偶然地走进了洗浴中心。他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却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就要在膨胀中走进死亡。好心的小千带着他逃离了这个充满欲望的世界。无面人也和小千之间,产生了纯真的友谊。其二是汤婆婆宝宝的故事。如果没有小千,宝宝将永远被禁锢在望不到风景的摇篮里。他已经成年的身体上,有一个不可能长大的脑袋。由于一次意外的事件,被魔法加身的宝宝,变成了一只小老鼠。他因而得以跟随小千做一次短暂的旅行。他终于明白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可怕的病菌。成长需要的是一个广阔的世界。相信最令观众感动的场景之一,就是眼前的这一幕,铁轨从水面上升起,列车准时出现。小千、无面人和宝宝一起,在黑夜的旅途中静静地守侯各自的光明。直到远处透出一道微弱的灯光。在这样的情节里,宫崎骏开始为自己的故事,寻找一个合理的结局。
而最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千寻和无脸男坐电车去钱婆婆的那一段。
通向钱婆婆的电车实际上就是我们人生的轨迹。和人生一样,电车只有单程,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出发不能回头,而当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蓦然回首,所有人都成长了:千寻变得更加坚强,宝宝也不再依赖千寻开始靠自己的力量去行走。很多人都想知道电车上的黑影象征什么,对此,宫崎骏在记者发布会上给出了两种答复:1.千寻刚到神隐时发现草原变成了大海无法通行时,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她在一点点的变透明,消失。但就在这时,白龙地出现阻止了这件事,他给千寻吃下了一粒药丸,让千寻再次恢复。所以,那些黑影可能是闯入神隐的人类消失后的样子,他们忘记了一切,默默的在神隐生活。2.白龙曾对千寻说:“如果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了,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句话是叫千寻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因为名字就代表着自我,一旦失去了自我,那可能就成为最可怕的事了。所以,黑影也可以代表找不到自我,失去了信念的人。他们没有希望,没有期盼,只是纯粹的活着。当然,把这些黑影设定在和千寻同路的电车上,也可以和千寻的坚强信念作对比。车上的人在逐渐适应这个社会后,渐渐变得平庸,昔日的目标黯淡下来后他们变得和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在人海默默无闻。
在这样一部成长礼中,宫崎骏除了关心青少年成长问题,还不乏提到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污染,昔日的河神居然被人类往河里排放的废物污染成了臭气冲天的污秽神。而当千寻和众人帮河神把垃圾清干净的时候,河神又再度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四、 后记
现在看来,宫崎骏的动画小时候看是一种味道,长大了看又是另一种味道。
《红猪》的新闻稿中说道:“由于他看透了人类世界,所以把自己诅咒成一只猪。”宫崎骏对于《红猪》解释是:“当一个男人步入中年,他就已经成了一只猪。”波鲁克好像有很多放不下的包袱,这也与他不再做人有关。诚然,只有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看《红猪》才最能理解它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宫崎骏的动画是值得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去细细品味的作品。有一些东西,要经历过才能深有体会,就像我现在看《千与千寻》很有感触一样。
小时候经历没有现在那么多,那个时候也没有太多去思考动画想要表达的东西,那个时候看动画,就是纯粹为了看动画,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所以年少的我更喜欢看高达这种机战片,因为热血和直接。如果让十年前的我去看现在的我超级喜欢的《空之境界》和《Psycho pass》,那还真不如杀了我算了。宫崎骏的动画也是同样,因为他的作品都一定程度表达对人类社会和人性的反思,那时候的我没有考虑这些。
那时候的我其实也反映了大多数男孩子的情况,喜欢热血的打斗片,认为有打斗的片子才是好看的片子。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我真的too young, too simple, too naive。这也大概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喜欢宫崎骏的作品了。女孩早期思想发育比男孩更加成熟,心思也更加细腻,也更能看出宫崎骏的内涵作所要表达的思想。而男孩子太躁动,坐不下来静心去看宫崎骏的作品。然而一旦形成了定性思维认定宫崎骏的作品无聊的话,那么这一辈子都要错过真正能称得上作品称得上艺术的动画了。
经典毕竟是经典,随着岁月的流逝犹如成年酒越久越香醇。流行毕竟是流行,经不起岁月的打磨,只能流行于当下,时间一过便无人问津。真正的作品不需要华丽的画面和辞藻,因为让人铭记于心的,是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