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站桩”小记
上海闵行 单云德
7月22日至27日,我第一次参加“修行闭关”活动。由褚老师带队的一年一度的闭关活动,这次在浙江临安举行。在褚亚龙老师设计的修行闭关活动计划中,让我觉得好奇的是“感受无极桩之奥妙”。
无极桩有何奥妙?真的是“百练不如一站”吗?对此我是将信将疑的。
这让我想起自己跟褚老师学拳近四年了,平时也会站桩,然而没能做到持之以恒,我常常会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何能而不为?为何站而不久?为何站而不恒?
就动作而言,“站桩”是再简单不过了,只要有老师稍加指点就可以学会的。几乎人人都能学会并做到,然而我总是能打拳尽量不练缠丝功,能练缠丝功尽量就不站桩。所以,我时常会问自己:对于“站桩”,为什么“能而不为”?
有时想到“站桩”了,但是心猿意马,没站桩多久,就在想时间到了吗。由此我会时常问自己,为什么会“站而不久”?是自己的能力、体力不足吗?好像都不是。
其实我是知道“站桩”重要的,师傅说了,“站桩”是培根。然而还是“站桩”一段时间,又无缘无故停下来了,总是时断时续。我也会时常问自己,对于“站桩”,我为什么“站而不恒”?
这三个问题在这次临安的“修行闭关”活动中,多少有了顿悟。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闭关·站桩”小记。不是有种说法吗,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2018-7-22(周日)台风“安比”影响上海。入伏第六天。
据天气预报:今年第10号台风“安比”已于21日上午进入东海,强度仍然维持在强热带风暴级。预计它将于22日凌晨到上午在浙江象山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
这次闭关修行能否成行,似乎还很玄。感觉“安比”很有灵性,最终与上海擦肩而过。
拳友居冉自驾车,带上我们四人,吴老师、周兰、东东和我。尽管台风来袭,他从自己家一路接我们,风中雨中到了周兰家;再去接东东,在风雨中把东东小朋友接上车。
上午十点多了,我们在风雨中正式出发,在嘉兴小憩。从上海到临安十门峡风景区全程330公里。下午三点下高速。褚老师从太仓十一点半出发,路上没休息,随后也到了。我们从清凉峰镇转入乡村公路,最后一段进入景区的路,两辆车同行。
我们下榻在石长城村刘家自然村,蹲踞在半山腰的瞭望农家客栈。傍晚,云雾缭绕,瞬息万变。
晚餐就在农家乐的水泥坪上,以青山为背景,有云雾陪伴,凉风习习,暑气顿消。我们定位是素食,吃的清淡,胃感觉很舒服。晚饭后,周边散散步。
傍晚,我打了新架比赛套路,请褚老师指导。这次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请教师傅。
地面还有些积水,有时还漂起小雨,打拳时会全然不顾。
2018-7-23(周一) 入伏第七天。大暑。
清早五点半到客栈顶楼平台站桩,群山环抱,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在师傅的指导下,站桩很快就进入状态。立身中正、屈膝松胯、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力沉脚底,这些道理好像都知道,然而其分寸往往就在毫厘之间。膝曲到什么程度,胯收到什么位置,人坐到什么程度,自己心中没底,经师傅一调教,马上有了全新的感受。
在山中“站桩”,非常有诗情画意,很多古人留下的词句自然而然会从脑海里蹦出来:什么遗世独立、羽化登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等等。
然而没站多久,感觉到关节酸痛。
明明站的是髙桩,没有任何难度,只需要坚持就是。为什么肩、颈、胯关节酸,尤其是肩关节,简直酸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可见是自己身体的问题。如果是负重,那可能是东西太重;如果是跑步,那可能是体能跟不上。现在几乎就是简单的站立,因此只能归因在自己身上。这些关节有些老化了,有什么地方受到阻滞了。但愿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可以改善。
第一天“站桩”坚持了五十六分钟,这也是我第一次“站桩”这么长时间。一直站到浑身冒汗,几乎到虚脱。“站桩”结束我抓着栏杆深呼吸,慢慢才缓过来。然而对于从未有过的近一小时的站桩,我觉得这种体验很有价值。
站桩后,接着老架新架比赛套路各打一遍。
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也有上海过来的一拨人,住一晚就走了。我们可是安营扎寨,要住上一星期。
晚上,在屋前平台上乘凉,发呆,很久没能有这种机会了。再到四楼平台上站桩。
师傅出去散步回来,又在一起聊聊太极。这一整天就是沉浸在太极的氛围中。
这是第一天“站桩”,就好比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018-7-24(周二)晴天; 入伏第八天
五点三刻去四楼平台站桩。应该是五点半开始,我们晚了,师傅已经在站桩。
山里清早的气温二十六度,非常舒适。
我站桩半小时,半小时采集功,非常轻松。是采吸、采息,还是采集,要请教师傅。
师傅也和我们一起“站桩”,他跟我们分享“站桩”的感受,谈到气流的感觉,手心发烫,脚底发烫,大腿内侧发烫。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小周天与大周天吧。
接着打了两遍老架后,收早工了。
早餐,稀饭馒头,酱瓜咸菜白煮蛋。
昨天老架正了一遍,今天将正新架。后来还是继续巩固老架。
上午,师傅带着我们一个一个,一遍一遍正老架。再三强调安静,放松。气息稳。
客栈老板娘看着我们找阴凉的地方打拳,告诉我们可以去地下室看看。我们都惊叹不已,这哪里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地下室啊!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
上午就在那里,每人将老架比赛套路打了二十遍。我的天哪,从来没有集中在一个时间里一次打了这么多遍。师傅带着我们一个个打,体会四分钟完成一套拳。
这次有一个资深的小拳友,被师傅狠狠教育了之后,拳架大有长进。
中午,太仓一拨拳友到了,现在一共十一人。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整个客栈就是我们一拨人。
下午,客栈老板刘哥带我们去了一个景点,太子尖。海拔1545米。不是台阶式的,完全是自然的山路。
师傅体力好,总是走在最前面。我给自己的定位,只要登顶即可。神医对我很关照,一直跟在我后面,使我信心倍增。
我们十一人,加上刘哥导游,十二人有说有笑,顺利登顶。
真是一览众山小,远处的群山,山脚下的小水库,尽收眼底。大家忙着摆造型拍照。
登上太子尖,这充满野趣的户外运动,让我们身心得到锻炼,整支队伍充满欢声笑语。
下山的路走得很轻松。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难是难在脚上的撑劲,体力上毕竟轻松了不少。
晚饭吃得津津有味。体力消耗了,时间也不早了,其中我们还多开4.6公里弯路后折回。不过看到了另外一个景点杭徽古道的入口,也看到了我们来时的欢迎牌子。
2018-7-25(周三)晴天; 入伏第九天
四点醒了,我想今天不能落后了。四点三刻来到四楼平台。师傅随后就到了。
我抓紧机会请教,懒扎衣和单鞭两个动作。我以前吸胯不够,一味往下蹲,这次纠正了。
接着师傅帮我微调了站桩的姿势。现在站桩更准确,也更轻松。
六点十分开始站了半小时。站桩结束,双脚不急于离地,还是粘住地面,做采集功。
“站桩”时身心极度放松,感受到双手的失重感。此时虚领顶劲特别重要,因为全身都在自然的往下坠,唯有头部轻轻领起。
我现在有点明白了,“站桩”时肩胯关节为何酸?
在逆腹式呼吸时,吸气收腹、吸胯,与手掌外棚形成对拉;肩胯觉得酸,原来是肩胯对拉造成,胯往里收,肩关节往前送,随着逆腹式呼吸的节律运动着。
肩胯、腕踝既对拉又相合。往里收是一种“合劲”,相向的力。向背的劲就是对拉劲。
肩与胯的合劲,可以上下,也可以斜向的。肩与胯的对拉,借助逆腹式呼吸的动力,上次感受到肩与胯的酸,可能就是这种对拉劲所致。
相对而言,腕与踝由于距离较远,合劲容易些,对拉劲有点难,一旦找到这种感觉,就离“息以踵”不远了。比如,做白鹅亮翅,右手腕打开时不仅与左手腕有对拉劲,还与脚踝有对拉劲。
今天还会肩关节酸,但已经没有第一次那么强烈了。现在会去期待这种“酸”的感觉的到来,在细细体味中,将这种“酸”变得具体入微可触摸。这种感觉很美妙。
我“站桩”结束了,看到师傅站得满头大汗,让我很吃惊。原来站桩可以这样。师傅的境界真的不一样。
接着打了老架新架比赛套路各一遍。
上午开始正新架,正了前半段,打了十遍。发现了不少问题。几乎每个动作都有微调之处。
中午吃面,这是手擀面。老大辛苦了半天,我们打拳,他在帮着老板娘一起张罗。
这叫凉面,煮好浸在水中,自己拌料。真的好吃。
加上太仓豆腐哥带来的豆腐衣,绢豆腐凉拌,厚百叶炒辣椒等,丰盛得很。老大做的辣椒,用盐腌制一下,拌来吃,好吃。
中午午睡了一小时,体力恢复了不少。下午还要继续集训,必须养精蓄锐。
下午把新架后半段正了。每人十遍,加深印象。青龙出水,倒卷肱,三次发力,踢二起,雀地龙,这些难点师傅一一讲解并强化训练。师傅嗓子也哑了,非常辛苦。
晚上,神医小席还专门为我做了保健按摩,他的手法很好,做完很放松。
2018-7-26(周四)晴天,傍晚雷阵雨。 入伏第十天
五点到四楼平台。五点一刻开始,站桩四十分钟,还意犹未尽。
站桩的感受,平静,愉悦。不像第一天,注意力在要完成任务,现在是享受。
师傅帮我调整了手的位置,今天肩不酸了。没有任何不舒适感。
这时我会与自己身体对话:我的体验是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胯、提肛、凸命门,气流顺着背部上;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巴微颔,让气流从百会通过胸前沉到丹田。
“站桩”站得舒服了,脑海里有时就像有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驰骋,时而会有一种顿悟:我一无所有而又万事具足;无为而无不为等等。
此时东山之上,霞光万道;红日从东山之上冉冉升起,真是天地有大美又何必言。人在天地之间是如此渺小,却可以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总之今天站桩的舒适感达到了极致。非常希望能“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静安才能虑得。
上午还是强化训练,正架之后,老架新架比赛套路每套拳打十六遍,一共三十二遍。
我现在体会到,有了基本功打拳更自信。压腿拉松韧带是基本功;站桩是培根,是基本功;缠丝功是润腰,更是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打起拳来特别舒服。技高人胆大,随着自己拳艺进步,打起拳来不慌不忙、从容淡定,非常自信。
下午是自由活动,我们去了不远处的小石潭游泳。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来了一周每天都是大太阳。今晚看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晚饭后更是雷电交加。我从来没有看到如此震撼人心的闪电。
风小了,雨停了,我们都在屋檐下闲坐聊天。师傅一个人在平台上打拳,大概一口气打了六七套拳和徒手器械。我想这就是我们与师傅的差距。他对太极拳的热爱是深入到骨子里、积淀在血液中的。
2018-7-27(周五)晴天, 入伏第十一天
今天是闭关修行最后一天了。
五点到四楼平台。五点一刻站到六点一刻,整整一个小时“站桩”。平静、自然、呼吸深长细匀。
没有任何压力,没有关节的酸疼感,没有任何不适感,动作规范不走样,脸部表情放松而愉悦。
这就是闭关修行的收获,五天站桩之后,终于学会站桩,可以享受站桩,感受到“站桩”真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站桩”,妙在何处?
站桩,为了培根,让身体有根基,脚底增加“听劲”。
站桩时,身体像树一样稳定,深深扎根,根深叶茂。
站桩时,心境像树一样静默,学会沉默,内心充盈。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个形而上的表述“我思故我在”,我会开玩笑地说,我“站”故我在,这是毋庸置疑的。
“站桩”魅力无穷。在“静安虑得”之中,让你内生活充盈,无需与世争,享受与己和。
“站桩”让你“与世无争”。争什么呢?没什么可争的,争不到,也不需要。去争不需要的身外之物,何必呢?
“站桩”可以享受“与己和”。正是在“争”的过程中,消耗了宝贵的时光,丧失了自我。一旦与世无争,自我的天地敞开了,你才可能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还想补充一句:不仅是我“站”故我在,更为重要的是,我“在”我就“站”,正所谓生命不息,站桩不止。
现在可以解答自己“站桩”中存在的三个问题:能而不为、站而不久、站而不恒。
关键还是对“站桩”的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其实我是知道“站桩”很有价值的,但是还没有像缠丝功、打套路那样雷打不动、养成习惯。总觉得站桩太要时间,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自己浮躁、没有静下心来。明明知道其有价值,为什么不去践行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还得从主观方面找原因,说到底就是因为在自己心中站桩的地位似乎是可有可无的。
我突然开悟了,什么是“大道至简”。“站桩”太简单、太容易,以至于你会错误地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当然如果你有了一定的基础,又有一位好老师的点拨,就像褚亚龙老师对我的指导,让我将“站桩”的姿势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既轻松自然又恰到好处,你将很快就能享受到“站桩”的奥妙与乐趣。
结束,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22-27日“修行闭关”一周结束了,也算是长途跋涉、马不停蹄,身体有点劳累了。
今天星期六,师傅会到体育公园指导打拳的。今天是去还是不去呢?要休息一天可以找出一百条理由,结果我还是去了。能否坚持不懈,对自己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考验。
五点半第一次在红松路的尽头,看到“路平线”上的日出。
我五点半准时到车站,看着753路公交车开走了。我也不着急,静静地在车站站桩二十分钟,无怨无悔。
到了体育公园,六点一刻开始享受站桩。二十分钟后拳友陆续来了,打了招呼,我改站桩为采集功,脚底始终没有移动,这样一站又是四十分钟,加上车站站桩二十分钟,也有一个小时了。自己很有获得感。
感谢褚老师的精心指导,我想我一定会坚持“站桩”的,这才对得起师傅的付出、对得起家人的付出、也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这次“闭关修行”结束了,但是“站桩”之路还在继续着。生命不息,站桩不止,我想我是应该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