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今不怎么喜欢回家。逢年过节或是放假的时候回去一趟,然后按部就班的走几趟亲戚,和许久未见的朋友见面聚餐,和家人享受晚饭的时光,逛几次街。
街道的沥青路面依旧堆满垃圾,周围的建筑和印象中一模一样,只是在记忆的分岔口,又多了几栋宾馆和百货店,各色各式的车辆拥挤在一起,吵闹不断,灰尘满天。
街道建在不甚宽敞的省道上,从远方驶来的绿铁皮货车,在镇上稍顿片刻,便立即加满油,风尘仆仆的继续前行。路人行色匆匆,看不出任何感情的变化。镇子之外,田野里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生机勃勃的色彩。
这是故乡给我留下的印象。或许从小就开始在外地就读,接触新的事物和生活,我对重回家乡的冲动和欲望变得越来越淡。而故乡的面貌和形象,好像也被时间遗弃了一般,被搁浅在记忆的某个河床上,无人收拾,停滞不前。
我常常自省,为什么在周围人都喊着怀念故乡的时候,自己对故乡却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疏离和排斥。
后来想想,那种疏远和排斥,更多的时候,是来自那种被封闭和囿于高墙的恐惧感。
就像有一次回家,路过镇上的一家包子馆。馆子店面很小,招牌简单,远远望去,一片灰蒙蒙的色彩。而小笼包出炉时,打理馆子的一家三口,就会被淹没在热气腾腾的蒸汽中。
晚饭时分时,他们一家人就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心无旁骛的夹菜,面无表情,偶尔搭句话,也看不出任何感情的变化,然后继续陷入沉默。晚饭吃的匆匆,简单的站立片刻,便继续投入到繁琐的生意中。
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被生活追赶,好像一辈子就这样被钉在了同一处地方,一眼看到了未来,又看不到尽头。他们的生活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和憧憬,最大的愿望,无非就是包子能卖的多一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像生活就这样麻木和机械的朝前推进,人生的色调统一而固定,没有一丝的新意和变化。
你很难说,他们不会在这样的生活中活的幸福快乐。日子简单而稳定,收入能维持温饱,有着固定的生活模式,不需为此作出太大的改变。
但我恐惧这样的生活,很多人也都有着类似的恐惧。在他们看来,生活本该有着更多的可能和色彩,如果能在两者中间作出抉择,我想,更多的人会追逐后者。
就像我毕业报考大学的时候,同是二流学校,一些人选择留在了距离家乡较近的三线城市,而我选择了更远更大点的城市。因为在我看来,如果选不了好学校,那就大点的城市好了。至少眼界开阔,思想开放。
去年夏末,家乡的路口刚好铺上水泥路。早在几年前,大家就开始筹集资金,修建道路,后来这笔资金没了去处,修路这个项目也不了了之。大概因为紧靠省道的缘故,政府终于顶不住压力,才有了拖延几年的项目终于落成,但也只是修了靠近国道的一段。
在那里,像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你可以看到,诸多的福利都和老百姓们无关。而他们又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自救能力,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这些弱势群体更加弱势。
而这里的生活也极其乏味可陈,更多的,大家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操碎了心。他们能看到的世界,大概就是方圆十公里距离,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来自这方圆十里的故事或事故。他们关心的,是粮食的价格,他们奋力呐喊的,是青菜的缺斤少两,他们所看到的局限,就是他们所认知的世界。
那种狭隘落后的封闭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并不间断的影响着下一代。你在那种环境里呆的时间越长,被强行灌输的东西就越多,最终无法在周围环境的挤压下保持自我,而沦为自己也不喜欢的那类人。
并不是说,大城市人们的品质和精神会高尚很多。相反,身居在城市中,你无法感受到来自故乡的质朴气息,尝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最疏远的冷漠感。
可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钟爱这份感觉。人际关系简单,每个人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受周围的道德谴责和压力,你接受新的事物和观念,学习独立思考和理性生活的能力,享受城市带来的福利和光彩琉璃。
人们只有把自己置身在光彩夺目舞台上的小空间里,才能真正的独享到那一份自由和安全感。
而很多父母更愿意把孩子拴在身边,觉得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没个亲戚朋友照顾,想想都觉得心酸可怜,不如在附近找个踏实稳定的工作;还有些人在大城市摸爬滚打一番后,看到的是高昂的物价和房价,便开始选择逃离。他们心安理得的安慰自己:干嘛如此辛苦的折腾自己呢?付出同样的力气,在小县城可以轻松的买套房子,在城市却要每天为还房贷奔波忙碌。
可你看,这么些年过去了,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喊得再响,还是有大把大把的年轻人往这些城市挤。
有些人看不到,其实他们挤破头皮的,是机会。
我身边的一个发小,本来父母按部就班的让他学门技术,在家乡找份稳定踏实的工作,既能保持温饱,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气力,父亲亲戚也会给予足够的支持。
但发小觉得这样被安排的人生实在是枯燥无聊。他说自己还年轻,不想被囿于狭窄的枯井里,于是一个人跑去上海做汽车销售。
发小也确实有这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他善长交际,年轻力胜,没过多久,再加上勤勤恳恳的工作,没多久就做到了管理层的位置。
前段时间,他依靠自己的能力买了辆车,生活富足而忙碌。现在的朋友圈动态里,每天都能看到他斗志满满的鸡血和鸡汤。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在家乡时,他还是个只会发矫情和伤感段子的伪文艺青年。
人们往往是这样,在某种激烈的竞争和压力下,凭靠自己的能力发家致富的,就更相信努力所带来的回报和收益,因为他享受到那种努力带来的甜蜜,并时时激励他继续前行,由此陷入更加良好的循环里。
而那些在温顺环境里成长的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压力,也没有更多机会去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取足够的收益,斗志在一天天碌碌无为中消耗殆尽,最后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早晚给耗死。
大城市改变了发小的人生轨迹,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上的,都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相信像我朋友这样,依靠自己能力在城市获取成功的,不算多数。但我们都清楚,如果那个年轻人,当年听任安排,享受安逸,蜗居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无法自拔,是永远没有任何机会和出路的。
正如小地方的生活板正规矩,城市则给了你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他吸纳着一切,有吞吐出另外一些东西。你在这里荣获更多元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即使做出所谓离经叛道的事情,也不会受到所谓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谴责。
所以,有时候我们对穷乡僻壤的故乡产生厌恶和排斥,并不是针对故乡本身,而是故乡背后所背负的另外一些东西。
假如有人问我,你如此鄙视和看轻自己穷乡僻壤的故乡,难道就不心怀一点感恩和珍惜吗?
我的回答是,那里有我色彩斑斓的童年,那里有我至亲至爱的亲人,某种意义上,他也是我青春的承载体。我会怀念和记住他,但我永远不会追求和憧憬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