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1~100页笔记总结

阅读时间:2015年10月19日

阅读地点:单一寝室

阅读书目: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趁着上课的空闲时间,粗浅地阅读了约翰·斯道雷著《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前100页,关于对“大众文化”的定义及对多种文化研究流派的介绍,学习到了很多在撰写本科论文时候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让我对大众文化研究的这一部分有了一个总括性的认识,由于才疏学浅,只是阅读了部分篇章,得出了些许不甚完整的见解,权当一个记录,以便日后整理。

文化的定义:

1、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

2、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是否适用于对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概念的架设?)

3、指意实践。

必须与文化连带提出的“意识形态”

罗兰·巴尔特:意识形态=神话

注目句:生产大众文化所需的原材料必然是商业提供的;大众文化只有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才能出现。

大众文化的定义:(注意与群氓文化的区别与关联)

1、被很多人所广泛热爱与喜好的文化(量化毫无价值)

2、除“高雅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界限模糊,可变)

3、等同于“群氓文化”

4、来源于“人民”的文化(人民是谁?忽视商业属性)

5、是自上而下灌输给“群氓”的欺骗性文化与自下而上的由“人民”创造的对抗性文化进行交流和协商的场域

西格蒙特·佛洛依德“替代性满足”


威廉斯:文化三种定义类别

1、一种理想的文化,意指人类的某种尽善尽美的状态或过程,以某种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的状态存在;

2、记录功能:文化是知识性与想象性的作品,是人类的思想和经验得以保存的各种具体形式;

3、社会性:文化是对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描述

注目句:文化是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是对某种特定生活方式的表达,而文化分析则是一种对特定生活方式的重构。

“感知结构”:某一特定的群体、阶级或社会所共享的价值观,是某种不确定的结构,是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意识形态的混合物。

文化的三个层次:

1、特定时空下的活文化;

2、各种形式的文化记录;

3、“选择性传统”(与统治阶级利益相关)的文化。

注目句:所谓文化传统不但是现在的人对昔日文化的一种选择,更是现在的人对昔日文化的一种解读。

斯图亚特·霍尔《大众艺术》

群氓文化在为大众所吸收之前,早就被预先消化过了(我们的反应并不是从与文本或实践的真正互动中产生的,而是被文化生产者预设的)

受众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对文本或由商品转化而来的文本加以改造,对抗着文化生产者的本来意图。

青少年文化是本真文化预批量生产过的文化的混合物,这里既有年轻人的自我表达,也为商业文化生产者提供了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

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伯明翰学派)


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文化工业:群氓文化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

文化工业生产的产品两个特征:1、同质性;2、可预见性。

“被蒙蔽的大多数”  “本真文化”是否就是高雅文化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和休闲构成强制性关系:劳动的性质为文化工业的效应提供了保障,文化工业又从劳动过程中获得了安全感。

文化工业规制着人的娱乐时间

阿多诺“伪个人化”:音乐的标准化使消费者按照生产者规定的方式“规矩”地听歌。而伪个人化所发挥的作用就是让他们在乖乖听歌的同时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听歌方式是被控制的,或者说,这些歌都是被预先消化过的。

流行音乐不过是生活的一种“贫瘠的关联物”严肃音乐提供的是一种想象的愉悦,让人们去探索世界可以变成什么样。(是否可以解释后来的音乐现象?)

文化工业并非无所不能

技术复制挑战了文化文本与实践的“灵韵”(本真性、权威性、自洽性、间离性)

技术复制改变了文化生产

如今,消费文化建立在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并没有变成群氓消费。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是“一套表征的系统,是使人类体验到自己与真实存在的社会条件产生关联的一种实践”。

“问题域”概念(广告的研究):确定了哪些问题需要被回答的系统

文本是由被呈现出来的东西和缺席的东西共同结构的,若想对某个文本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解读,不但要发现文本中有些什么,还需弄清楚文本背后潜藏的种种假设。

派生物:阿尔都塞症候式解读方法。“潜文本”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1~100页笔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