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编码过程

编码原则

我比较推崇优秀编码中的SLAP原则和面向对象的SRP原则。

  • SLAP原则(单一抽象层次原则)的含义是:让一个方法中所有的操作处于相同的抽象层。符合SLAP原则的代码,阅读起来更流畅且易于理解。
  • SRP原则(单一职责原则)的含义是: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遵循SRP原则的好处是,减低了类的复杂性,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

我的编码过程主要借鉴了这2个原则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两个原则:

  • 自顶向下逐层编码:做任何一个编码动作时,都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在本层次没有完成之前,不要涉足下一层的编码。这样在整个编码过程中,会时刻掌握着大局,不会迷失方向,更加胸有成竹,避免因为陷入细节迷失大局方向而导致的不合理设计和返工。
  • 单任务非抢占编码:不要一次做多件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做完一件事情再做另外一件事情,不要中途跳转。例如:在做当前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想到前面做完的某件事情可能还需要修改一下,或者突然想到一个好的设计后面的事情会用到,先用txt文件把自己突然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继续把手上的事情做完。

编码过程

自顶向下逐层设计

  • 拿到需求分析文档,看懂需求。
  • 用PPT或白纸简单画一下系统中各部件的交互流程。
  • 用UML设计各部件的包、类图(遵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使用合理的设计模式)。
  • 在类图中补充各类的公共方法。
  • 用txt文档记录需要编码的任务(只简单记录任务,不含设计的内容,设计内容在PPT、白纸、UML类图上)。
    例如:
    1 新建类A
    1.1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A1();
    1.2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A2();
    2 新建类B
    2.1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B1();
    2.2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B2();

自顶向下逐层搭建代码框架

  • 把每个类的空架子搭起来:public方法先写一个空的,在方法里面用注释把大致的逻辑写出来,写清楚什么条件下调用了其他类的哪个pubic方法。把类大致的成员变量写上去。
  • 对照设计的流程图,简单看一遍现在的代码框架,看是否与设计的有偏差。
  • 逐个类实现其中的public方法。先设计public方法中的操作应该怎么抽象,应该抽象出几个下一层次的private方法(按照SLAP原则抽象)。然后把public方法注释去掉,改为对private方法的调用,这时候public方法已经编码完了。
  • 把前面抽象出来的private方法实现任务写入到txt文档中。
    例如:
    1 新建类A
    1.1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A1();
    1.1.1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3();
    1.1.2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4();

    1.2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A2();
    1.2.1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5();
    1.2.2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6();

    2 新建类B
    2.1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B1();
    2.1.1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B3();
    2.1.2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B4();

    2.2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B2();
    2.2.1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B5();
    2.2.2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B6();
  • 对照设计的流程图,再看一遍现在的代码框架,看是否与设计的有偏差。

写UT测试用例

。。。。。。

自顶向下逐层填充代码实现

  • 逐个类逐层实现其中的private方法。参考上面实现public方法的步骤:先按照SLAP原则抽象本private方法,实现本private方法,然后在txt文档上记录新抽象出来的下层private方法实现任务。
    例如:
    1 新建类A
    1.1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A1();
    1.1.1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3();
    1.1.1.1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7();
    1.1.1.2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8();

    1.1.2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4();
    1.2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A2();
    1.2.1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5();
    1.2.2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6();
    。。。。。。
  • 继续逐层实现其中的private方法,直到所有代码都写完。当正在实现某个方法时,突然想前面已经写完的方法可能还需要修改一下,先用txt文件把自己突然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继续把手上的事情做完,然后再去修改前面实现的方法。
  • 编码过程中也是逐步细化设计的过程,可能会反过来修改前面的设计文档和类图。

按照各个维度多次走读代码

  • 业务端到端正常流程快速走读
  • 业务端到端异常流程快速走读
  • 自顶向下逐层详细走读每个方法(按代码行自上向下检视,每次完整看完一个方法,不要中途跳转到该方法调用的底层方法上去)
  • 重点检查每个方法中循环、控制语句在各条件下的处理逻辑
  • 业务端到端正常流程详细走读
  • 业务端到端异常流程详细走读

按照上面这几个思维维度来多次走读代码,每次走读只用一个思维维度,走读过程中查找BUG和写得不好需要优化的地方,走读过程中把找到的修改点先用txt文档记录下来(如下:),等这次走读完后,再集中修改BUG和优化代码。修改完BUG后,再开始下一次走读。
1 新建类A
1.1 实现public方法MethodA1();
1.1.1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3();
1.1.1.1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7();
Bug1:xx场景没有考虑,功能缺失。
优化2:方法太长了,要再抽象提取几个方法出来。

1.1.1.2 实现private方法MethodA8();
。。。。。。

执行UT测试用例

通过多次检视,当觉得自己写的代码,各种场景都考虑全了,觉得没问题了。再通过自测试来证明一下自己的代码没有Bug。
而不是刚写完代码,心里还没底,就急着想通过测试/调试 来找自己代码中的Bug。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编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