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PLY TO "医生是如何看待国内媒体对于医疗行业的报道的"

【背景提要 Background】

今天下午在教室上自习的时候,一位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妹发来消息,想要问我一个问题。

原话是这样:“学长你们医生是怎样看待媒体的?”我向她提示说,你问问题的对象不对,以及询问的内容没有指向性。于是她补充了一句“其实我想问的是在医生的眼中媒体是怎样的?主要是通过媒体对医学这方面的报道”。我再次提醒她,问题的目的性不太明显,医生的群体很大,媒体的概念也很宽泛,你到底想问什么呢?接着,她再说明了一下问题,是想听听医疗从业人员(我姑且这么认为)的见解,媒体也限定成国内媒体。

【与正文无关 Context-free】

在我看来,学妹还是没有弄清楚状况。

作为一名普通群众,我对提问的方式表示理解。但是对于她这位学这个专业的学生,我还是要提出批评。我虽然不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但是我见得太多啦。 【不膜

咳咳,正经点说。

一般情况下,提出一个问题之前,提问者会把这个问题的相关知识背景弄清楚,如果是专业性问题,必要时还要请教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了解基础知识,避免犯下低级错误。

我不想长篇大论地讲“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诸如这种问题和回答在知乎上面多了去了,当然,装逼的有干货的也有。然而, 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相关背景,现状以及你想了解的东西,必然要在问题题干中有所体现。这是我作为一个宣传工作的amateur所认为的提问的基本要求。

话说回来,这不算是学妹的一个offical的提问,我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人物。问题于我,算是有条件,能讲几句看法的。既然有人想听,那我就认真或不认真地写一点吧。

【文章摘要 Abstract】

我先说明我对于题目的看法:医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我的看法不能代表整个群体的观点,即统计学意义上说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媒体同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按照分类的不同,有国内媒体和国外媒体,有以报纸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电子杂志和网络新闻为代表的新媒体,甚至还出现了以微博微信为载体的自媒体。

对象不同,视角即不同。问题的倾向性,或者说提问者的目的,对于答案的影响也很大。提问者想要我评论媒体的报道“好”还是“不好”,还是站在中立观点论述(所谓“政治正确”),我从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并未找到答案。 【也非诱导性提问

再进一步说,这么宽泛的问题,说了也等于白说。“你怎么看待国内媒体的报道,”看起来能说很多东西,其实,什么事情都说不了。我指的当然是实质性的内容。老生常谈谁都会,不用我多说,自己找找看。我最先想到的是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答,我觉得它已经能够满足你的提问了:媒体近二十年来对中国医疗系统的报道是否有失偏颇?

再写一点,关于提问这方面的。我想说,提问也要看对象。如果不愿意回答你的,随便敷衍几句就完事了,也完全可以老生常谈,引用别人的观点,避免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更可能的是,受限于回答者的水平,各个答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你也许什么内容都听不到,或者是回答内容和你的提问意图不符。

实话说,这样的问题真得很考验回答者的功力。我很想宽泛解答而又鞭辟入里,可是我水平很有限,于是我就简而言之了吧。

下文的视角,我将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我的观点。至于问题,我将其浓缩修改,成为我的title,“医生是如何看待国内媒体对于医疗行业的报道的。”

【正文 Main content】

国内媒体对于医生,医院的抹黑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就像上文中提到的这个问题(媒体近二十年来对中国医疗系统的报道是否有失偏颇?),这二十年来,媒体对于医生就没说过什么好话。需要你的时候,把你捧成天使;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又变得一文不值了,更有甚者,把你写作是金钱至上的“恶魔”。03年非典,04年禽流感,08年手足口病,09年甲型H1N1,12、13年的高致病亚型禽流感(H5N2,H7N9),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每年大型的传染病流行之时,就要把医生搬出来大肆宣传,渲染出一种灰色的悲壮的气氛。仿佛医生群体就是他们笔下的悲剧角色,性格和行为都是他们所赋予,要你去死你就得去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评头论足,好不气派。

不过,十多年来媒体宣传的水平一年比一年低劣,我真是感到捉急。

不光是医疗行业,其他行业也屡见不鲜了。整体上来说,医生,教师,警察三大行业算是近年来被媒体黑得最惨的。

下文我将分两步讲述我对于问题的看法:

1.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

作为一家新闻社,生存是第一准则。新闻要生存,就得有人买你的帐,要得到特定读者群的支持。

猫抓老鼠不是新鲜事,老鼠抓猫才能上新闻。同理,对于医生这个行业,医生把人救活是天经地义,把人治死就是道德败坏。

国内媒体报道的乱象,从某个方面来说,其实反映的是部分普通民众的想法。他们是新闻的受众,但是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医生就是靠卖器材,卖药品,从中攫取高利润。医疗行业里黑心暴利,赚取我们的血汗钱。医生是可恨的,我们是受害者。唯独不认为医生是靠“卖知识”,“正大光明”地赚钱。

这样的看法你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美容广告,一针玻尿酸下去,年轻十岁。

减肥广告,一颗药丸下去,立马瘦十斤。

乳房整形广告,一刀下去,该大的大,该小的小。 

相信这些广告宣传的,往往是同一批人。贴标签,玩概念,字斟句酌。本质上,还是在于不尊重科学知识,不尊重从业者的专业分析,只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这样的例子和教训太多太多了,我并不准备展开讲。我只想问,作为看官的你,你们的感受如何?你觉得这样的看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你又会怎样做?

如果你选择去抨击,那我只想说,你并不是这家媒体的受众。媒体不会听你的意见的。从生存角度出发,作为受众的群体愿意听那些他们想听的观点。这家媒体提供了,那么读者选择支持它。没有得到支持的媒体即被淘汰。生存法则,Jungle Law,就是这么简单。因此,如果你想要生存,你只有去多提供民众想看的。那么,新闻上所讲的东西,添油加醋,歪曲事例那都是说得通的了。

再跳出问题中对于医生,医疗行业的媒体报道限制,我们看看两性故事,健康养生,明星的八卦和花边新闻。这些自始以来就是广大群众的最爱,小道消息的头条。这些东西能够成为热门的原因在于,知识门槛低,谁都能看得懂,因此每个人都能讲几句。而且他们也不分对错,也不存在真理。

然而你见过有人谈论数学,谈论物理么?你见过有媒体搞Nature,Science,NEJM的大新闻么,至少一般媒体都不会去碰这个话题。偶尔,国内媒体出现这方面内容的报道,我就没看过内容完全正确的。这个也很容易理解,一个从事新闻工作,没有任何理工科背景的人,想要短时间弄清楚别人钻研的数十年以上的东西,谈何容易?夸张点说,对于科学尖端领域动态的报道,一般媒体能不犯最基本的科学常识错误我就打80分。不过,事在人为。你不会的东西,总有人比你懂。愿意去请教该领域专业的学者,从态度上,我就给予支持。

插个例子,前几天,化学四煞的事情,一经传出,在我的社交圈里就炸了。学过最基本中学理科知识的人,都知道他们犯了哪些错误:滴管伸进试管里添加液体,直接用鼻子闻试剂,用嘴吹灭酒精灯,用冷凝管倒液体。目测过段时间中学考题的试卷当中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国外媒体对于科学(家)领域的广泛报道,在普通民众之中也引起强烈反响的,近几年,我知道早稻田大学小保方晴子的STAP细胞论文造假事件是一例。丑闻一出,在未明确论文是否造假的情况下,日本国内部分不明就里的群众把重点放在了小保方和她的指导教授笹井芳树的个人关系上。这点放在国内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国内相关责任人的后续处理是怎样的,你是否有了解?我只知道,在日本的文化底蕴下,在日本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后者最终在神户市尖端医疗中心内上吊自杀,小保方本人也在这个月的月初被早稻田大学撤销了博士学位。

2.我们要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有男人的地方就有女人,有聪明人的地方就有蠢人。出现这个现象,并不是说明聪明人不存在了,而是比例不太平衡。

舆论阵地的争夺,也这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较量。

首先,从人数上来说,根据二八法则,蠢人永远是占大多数的,真相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时间也没能力去说服他们,给他们普及科学常识。你们愿不愿意讲是一回事,他们愿不愿意听又是另一回事了。因此,作为聪明人的选择是,无视他们,别让这种事情占用自己过多的时间。科学领域的“民科” 就是一个典型。

其次,在宣传口上,公众媒体(泛指)把持了绝大多数资源,因此牢牢掌握着话语权。科学家这一方是没有途径和渠道表达自己观点的。在过往,只有靠着传统媒体的施舍,才能在公开场合,向公众传递正确的观点。一旦他们不让你说,你就不能说了。在问题的选择上,也往往存在各种偏倚(Bias)(比如幸存者偏差的问题)。然而,现在新媒体的好处就是,只要你的微博微信有足够粉丝关注,你就能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或成为大V,向公众科普一些正确的知识和观点。也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的基础科学观念会慢慢提高,一些带有常识性错误的观点能做到明辨是非。我想,等到了一定时候,舆论氛围一定比现在好很多。

我相信,媒体发展未来的方向依旧在于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媒体的作用更多的在于遴选而不是产生。

【总结 Conclusion】

宣传报道上的偏差,我始终相信是和人群有关的。人们普遍相信,那么它就会存在,就会增多。不止在中国有,国外也有。在这点上,号称新闻自由的西方某发达国家,只怕比中国的情况更严重。对于国内而言,只有提高民众的教(zi)育(shi)水平,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保证有一个和谐讨论地氛围,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这点上,媒体行业和其他行业也没什么区别,优胜劣汰,整体宣传牛鬼蛇神的,自然生存不下去。

作为一名读者,一名观众,你天真的以为自己知道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工作。然而真实情况是,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所知道的,只是媒体,只是其他人想要传达给你的。

你所认为的所谓事情的真相,往往只是你想象中的真相。符合你感情,能够接受而已。

附上韩寒的一篇杂文(需要真相,还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文章时间距现在有点久,事件估计也有很多人不太清楚。 【似乎暴露了我的年龄段

宣传报道上的偏差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宽泛,我想,人们的态度也会慢慢改观。

因此,我突然想到,不妨在知乎上提出一个问题:医生每天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通过医生的自述,看看大家对于医生的工作了解如何。同时,也给各位医生提供了一个机会来畅(tu)谈(cao)自己的工作 。总之,希望让信息的不对称慢慢消除。如果有一天,你真正了解清楚一个人的职业工作情况,你才有最基本的资格去谈论他。不过,等你的了解达到了那个阶段,我想也没有和你谈论这些的必要了。

放到每个人身上,我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全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就足够了。古人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这句话是古人用来劝诫别管他人闲事的。国内某些媒体经常赞扬日本人的敬业精神,我常常幻想道,古人提出的这个要求,不仅仅是要求一个人做好自己的事,还尽量别管他人的私事。要是现在的人们也都做到这点,至少不比日本人差。【我没有表达这个观点是对的

医生也好,教师也好,都是一项职业。古代道德观念的束缚早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现状。换句话说,我们一直都在提倡建设法制社会,要求每一位公民遵纪守法。推开来讲,就是法律之外,多余的要求和规定,我们是有权利选择不遵守的。权利和义务并存,如果民众这点思想观念都达不到的话,谈论社会的进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个口号喊了30多年,也是该出点成效的时候了。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口号喊得这么响,也该做出点行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A REPLY TO "医生是如何看待国内媒体对于医疗行业的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