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晨读感悟:过你想过的生活

   沙哈尔是我很喜欢的心理学家,几年前,他的《哈佛幸福课》就在网易公开课上线了,我很喜欢,还推荐给了朋友,她也很喜欢。

   首先是选择。养老院的故事我相信是真的,因为万维钢老师也讲过类似的故事,不同的是那里的老人是主动反抗养老院的安排,要求自己可以装饰自己的房间,按自己的意愿摆放自己的家具等,结果发现,这些“不合作”的老人比那些顺从服从安排的老人活得更快乐,身体也更健康。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敢于坚持自己的选择,敢于选择做自己的人,而不是那些事事迁就大家的人,这些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模糊的。心理学家武志红就说:你选择在小事上放弃,忍让,慢慢形成习惯,在任何事上都放弃,都顺从别人的意志,长期如此就培养了抑郁的温床。因为你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选择放弃,慢慢的你的形象就变得模糊起来,你的感受也变得模糊起来,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个有活力的人,与自己的感受一定是有直接的通道的,他很明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做出选择就是肯定感受,就是肯定自我。而不去选择,最大的危害就是你不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感受,自己内在的声音,继而“自我”开始退化。我想,这就是不去“选择”的老人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由此可见,在内心给自己一个选择的空间是多么重要。

其次是讨好。不只一个人说过,想讨好所有人,是取死之道。因为这个目标就是错误的,你把“让所有人满意”看得比实现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然而,现在的大众文化似乎都在教人做个讨人喜欢的人,电视明星、主持人都在给大众做着示范。然而心理学家霍妮却说,其实讨人喜欢,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要,你只需要让你爱的人,爱你的人,或你重视的人喜欢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深陷讨好误区的人,我觉得喜欢讨好,关键还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现实感不够,不能肯定自己的缘故。所以,要多问自己想要做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别人希望我做什么”。

第三,角度。人人都想升级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然而这是不容易的。首先在知识方面,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在交往方面,要多跟牛人交往和学习,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有就是阅历,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做事情。我以前也是一个喜欢怨天尤人的人,觉得父母对我心理的重视不够,导致我有很多心理障碍。但我现在决定不去管我曾经是什么,而去关注我能够做什么?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改变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角度。就象罗振宇说的,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在乎立场、感受和意见,一种人在乎目标、方法和行动。我曾经想找到一个完美地解释我的人生的理论,但没有成功。所以我以后的日子,要做一个行动派,在目标的指引下去行动,找方法,这样脑子里的一切就被整合起来了。这就是角度的转换,我的缺点和过去还在,但我的心态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0720晨读感悟:过你想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