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鸟叫 关窗了吧

激发起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源自于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此套历史的上册,也就是从1840年开始的,在这本书中中国近代的形象终于不再是一个怨妇。

当重新去审视这片大陆的长时间的历史,在面对坚船利炮的不同态度,这本历史书给出了不太一样的叙述。或者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所阐述的角度不再仅仅局限在这片大陆,而是更着眼于当时世界的整体变迁。针对中国近代史中不论是西方的学者还是东方的学者,针对十八世纪的中国的描述有一个基本的认同就是:沉闷和死气沉沉。其中最恰当的描述为:国不知有民,而民亦不知有其国。

单从文字的理解,对于这句话的深刻理解需要深入的展开中国近代史的点滴,从紫禁城到遥远的边陲,从锐意革新的皇帝到处心积虑的封疆大吏,在与世界的交往中,侵占感与屈辱感是相由心生的。尤其在《中国近代史》的上册中,可以看到商业的交往背后,是无知的傲慢和封闭的内心。已至于被满人视为大不敬和叛乱的的“华夷之别”终于找到了更好的一个替代品,也是在面对新世界时,满人和汉人终于达成了共识或者是再也不分彼此了。

而在我所接受的教育中,这一段历史在官方的描述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就像是一位和蔼可亲之人,以仁义之礼接待了一群饕餮的盗匪。在伤痛中哀嚎自己的苦楚,而是这种哀嚎持续之久让人难以想象。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在历史的记录中走上一条带有情绪的现代化之路。

在我个人的阅读中,有一本书带领我走入了更深入的境地,就是《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史》,我不能不说这本书的编著思维让我着迷,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这本书在我的背囊中放置,每一页被我涂写标注不成样子,这本书也是一本意犹未尽之书,陈旭麓先生在恣意汪洋的1949年之前笔法老道,而在新中国一节时,却只能草草了事。而对于这一部分的弥补是在孔飞力先生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这本小书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从这些阅读中能获得什么呢?我还无法得出一个满意的答复。在阅读这些历史时,唯一学习的就是在历史阅读中开始注重数据和分析,而不在带有情绪的絮叨中发现作者的历史观。这些阅读的感受来自于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历史的讲述。在他们眼中,评价和总结历史,所有的集中点是来自对于人的检视和认可。哪怕这个人在官方正史中从来不曾出现,所有大历史的演绎均是小人物命运沉浮的集大成。这一点在《万历十五年》中的演绎中有清晰的说明。而中国大陆的学者还未曾到达这片寂静的荒原。

阅读历史的另外一种感受,是时间的残酷。今天也读到佛洛斯特的一首诗,他现在渐渐成为我能读懂的诗人,这首诗给所有万马齐喑的时代,均是不错的注解: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现在,关了窗吧,让原野安静下来;

 如果必须,就让树木悄悄摇晃;

 现在,没有鸟叫,如果有,

 那一定是我错过了。  

在泥泞重现之前,会有很长时间,

在第一声鸟叫之前,会有很长时间:

所以,关了窗吧,别去听风,

看风搅动的一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鸟叫 关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