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创意公司和科技公司,如Google、Facebook在创新过程中开始广泛使用一种“问正确问题”的新思路。它以“我们怎样做可能就会……”(How Might We……简称“HMW”问句)这种句式来提问。句中的“可能”代替了“应该”、“可以”之类的词,这给了沟通双方一个信号:让大家意识到要保持开放性地提问,延缓判断,开拓更多的可能性。
但与之相反的是,在美国数据分析公司Mu Sigma的一项调查中却发现,小孩的说话内容中有70%到80%是由问题组成的,而家长说话的内容里只有15%到25%的提问。
那么如何提出开放式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时又需要注意些什么?这里就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层次、提问者心态和提问的技巧四个方面来阐述。
问题的类型
结合美国分析公司Mu Sigma的价值和战略主管汤姆·帕尔曼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澄清式问题。
澄清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已说过的内容。
例如:两个孩子发生争执了,妈妈问:
“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原因你哭了?”
“是什么原因你这么说?”
“还有吗?”
澄清式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孩子说话内容背后的意图,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的想法。
第二、相邻式问题。
用于探讨谈话内容中容易被忽略的相关方面。
例如:
“这个方法下次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还有哪些物品有类似的功能?”
对眼前问题的专注,通常会抑制我们对探索性问题进行深究,所以提出“相邻式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广泛地了解一些事情,也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
第三、漏斗式问题。
提出这种问题是为了理解答案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理解问题的根源。
例如:当孩子在做某件具体的事情时,比如手工、家务等,可以问: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是什么原因没有包括这几步?”
第四、“无人机式”问题。
太过于沉浸在当前的问题上会使人难以看清问题背后的全貌,“无人机式问题”可以把我们带到更高、更远的层面,从而发现单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引发更广泛层面的思考。但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具备抽象思维的成人,特别是面临某种困境或阻碍时。
例如:
“后退一步看,更大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从高空无人机的角度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再过十年往回看,你对现在的处境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问题的层次
ORID(焦点讨论法)是目前看过并实践过后,觉得既清晰、又实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特别适用于团队讨论和头脑风暴会议。它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
O(Objective Level)客观层次:询问事实和外在的状况。
R(Reflective Level)反映层次:唤起对客观事实/资料立即出现的反应和内在的回应,有时呈现为情绪、感觉、隐藏的形象,以及客观事实所带来的联想。
I(Interpretive Level)诠释层次:这个层次的问题寻找的是涵义、意义和价值重要性。
D(Decisional Level)决定层次:找出决议和行动方案,促进对完成方案下定决心。
ORID法并不高大上,我们甚至可以在亲子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来做延伸阅读,例如:
这本绘本里有哪几个人物?(O)
你最喜欢谁?(R)
他做了什么让你这么喜欢他呢?(I)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怎么做?(D)
提问者心态
帕尔曼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他认为人们通常都不问问题,因为人们常常会自己做假设,然后自行补充缺少的部分。
所以,一个好问题,背后隐藏着的是提问者的尊重、好奇和不作评判。
尊重就是给予对方选择权。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当自己有权利选择解决方案时,会增加对事件的掌控感,提升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感。
好奇是以一种“not-knowing(不知道)”的姿态,借由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去引发、测试、了解对方对问题所给予的意义以及对方眼中的“真相”。
当我们评判对方时,对方很容易以防御的心态来回答问题、自圆其说。有些问句被包装成隐含有评判的问题,比如以“为什么”开头的提问,试着比较一下:
为什么你今天没有穿外套?(隐含责备,表示没穿外套是不对的)
是什么原因你今天没有穿外套?(了解原因,解决方法自然呈现)
提问的技巧
重力问题变成可解决的问题
重力问题,指的是类似地球重力这种作为现象普遍存在的、几乎无解的问题。在设计思维里,就叫做“重力问题”,而设计师是不会死磕“重力问题”的。当我们尝试去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先停一下,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重力问题。
例如:
“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外向?”(想要改变别人是典型的重力问题)
“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陌生的环境?”(把焦点拉回到自己身上,把问题分解成可行的具体步骤,更容易得出解决方案)
名词转动词
亨利·福特也是重新定义问题的大师。他说:如果问汽车发明前的人们想要什么,他们会说“一匹飞快的马”(名词),但如果问他们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答案是“更快地抵达”(动词)。
只有可控、可操做、指向未来的问题,才是可以被解决的问题。
例如: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爱学习的小孩?(名词)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动词)
结语
开放式问题启发思考;封闭式问题得到答案。对孩子多提问题而非直接给出答案,可以激发孩子的创意,同时,使孩子们从不断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感、培养自信心。
家长朋友们,如果邀请您今天对孩子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那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