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国内软件行业的看法(一)

 
对于目前国内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在很多媒体和网站上都有报道,在这里就不想多说。这里的软件情况主要是根据个人观点,谈一下自己的想法。相对来说国内的应用软件是比较难做的,而且质量不高,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内客户对软件的认知,第二个是国内的人文体制,第三个是国内的软件人才培养体制,最后一个就是软件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一、客户认知
在软件的定义中有提到,软件的形态是无形,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对于信奉“眼见为实”的国人来说,让他们认识软件的价值,的确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个也是很好理解的,拿一个几十公斤的硬件,比如说“86交换机”和领导(客户买单的一般都是领导)说:“100万”,首先用户先不考虑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一看个头和份量,心里面就不会产生很大的怀疑。但是如果我拿一张光盘,告诉说“100万”,领导掂量着只有几十克的光盘,心理一定嘀咕着“中关村光盘才卖三块钱一张,你凭什么卖给我100万”,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就是:“你们这种软件网上到处都有免费下载,我下载一个改巴改巴就差不多了,你还卖那么贵”。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卖纯软件的销售的确不是很好做。当然随着软件在社会中的作用发挥的越来越大,国内的客户也慢慢开始成熟化,很多重点行业的客户,已经可以很客观很理智的来评判软件的价值了。
二、人文体制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于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复杂,人的关系一旦复杂了,业务流程必然精简不了,规则也不唯一,很多业务存在二义性。其他的行业我不是很了解,单是政府这个行业的应用软件就非常难做,例如OA,或者业务系统。前面也有提到,软件是把业务中有规律的流程程序化,自动化,但是如果这个规律不存在,或者这个规律变来变去,这个软件就非常难做了。这种事情是很普遍的,这个领导这么说,那个领导那么讲,上任领导一个思路,换了一个领导又是一套思路。而且一旦流程碰上了由多个部门监管,或者多个行政单位监管的事情(例如质监局和工商局有些业务就是重合的),那就更难做了。这也就是国内很多大的软件公司就算接到了大的单子,例如“金”字头的工程,也做得很辛苦,利润薄的原因之一。
三、软件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软件行业对于国内来说是一个新欣的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市场上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的。于是就有多的教育机构、包括有些学校的软件学院看准了这个时机,摇着培养软件人才的大旗,进行各种各样的闪电教学,几个月速成的培养计划来招收学生(在武汉的华中大学校园里面还看到了“三个月进微软”的广告牌子),获取丰厚的利润。但是反过来看看,这个教育的结果如何呢,我的确是不敢恭维。其实软件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是非常之多的,而且这些知识的更新也非常之快(J2EE标准出来几年就更新了好几个版本,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实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个软件人才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对软件的感悟,而这需要经过很多项目之后才能获得的宝贵财富,所以说软件人才的速成是不可能实现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目前的软件培训收费都非常之高,很多学员并不是抱着对软件感兴趣的目的进来的,他们就想找个好饭碗,有份好工作的想法开始交纳高昂的学费,这必然造成了他们工作之后一个浮躁的心态,眼高手低,跳槽频繁。这一系列的事情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公司招聘软件开发人员的时候,来面试的一大片,可是真正能用的就很难找。这些大量速成的“软件人才”进入市场,一方面使得软件开发人员的整体薪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导致软件质量的下滑,造成了软件人才使用的恶性循环。
四、市场竞争
相对来说,软件公司是比较节约成本的,他们最大的支出就是软件开发人员的工资。所有的资产也都在软件人员的脑子里,基本上无需在其他的物料成本上投入资金。由于这一点使得国内现在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多如牛毛。“和尚多了,粥自然就少了”,时髦的说法就是这块市场变成“红海”了,这就导致在竞标的时候,有些小公司报出来的价格是超级恐怖的,比如说软件所有的开发成本至少要20万,他们可以报出两三万的价格。这就使得各个公司之间开始打价格战,就算中标的公司,最后也是伤痕累累,损失惨重。但是即使是赔本,很多软件公司还是要做的,原因有二,第一就是树立成功案例,特别是一些大客户,如果项目做成功了,对公司的宣传效应是非常大的。二是抢市场,如果一个大行业的一期是我做的,后续几期别人更本就接不下去(一个软件的好坏和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能力是很有关系的,对行业的理解也是需要很长的一个时间去探索和积累的),非我莫署。所以一期我可以不挣钱,到了二期、三期再挣钱,先把市场占了再说。但是,如果商家不挣钱,这个对软件的质量是非常有害的,赔本的买卖谁会做呢,这也是导致很多软件到最后验收不了的原因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对国内软件行业的看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