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与展望(大学三年)

问题1:关于当初

         博客B的作者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在短期内的确会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却贻害无穷。长此以往,会使人丧失判断力、理解力和交流能力,只留下可怜的记忆力——这样的人难有大成。这样的学习方式会使我们的思考方式沦为简单地重复和机械地回忆,胆子变小,创新力几乎丧失——对于计算机这种快速变化和要求很高的学科来说,显然没有什么价值。”我对此有一个问题:机械的重复学习真的不好吗?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去不断重复理解掌握已知的知识,才能使这些知识根深蒂固,而不是过段时间就被遗忘。
        对于这个问题,我首先同意作者强调的要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要多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计算机知识更新如此之快,我们在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很容易把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忽略,很多知识也只有不断地机械的重复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真正的道理,不能一味的批判机械的学习不好,我们确实需要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可是社会发展过于快速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知识理论的根基不稳,我们需要不断机械的重复去使现有知识更加根深蒂固,去验证新的知识的正确性。而且有很多知识恰恰只有不断地重复才能更好的运用,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回想当初,不确定的填写了华中科技大学,随意的在第三志愿写了软件工程专业,就这样我进入了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第一门专业课C语言,第一次敲helloworld,第一次编写贪吃蛇小游戏,第一次学习操作系统,我也像博客B的作者一样,迷迷糊糊的,庸庸碌碌的学习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却很少真正的去运用老师上课讲的理论知识,很少去思考问题。虽然如此,我也在不断重复的学习中学到了不少知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使用C++实现日程管理系统应该是我所做过的最复杂的项目 ,大二暑假的实训我和其他四位同学一组合作完成。

问题2:关于未来

         博客B的作者认为“加强实践与执行力。不要欠生活,不要欠工作。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不会的知识,你懒于想通的东西,总是会在一个必要的时候提醒你、惩罚你。将没有搞懂的、希望做到的东西,写在纸上、贴在面前,认真实践,当你做到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自信,你的层次会提高的。”我对此有一个问题,在本科阶段我们是应该更好地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还是应该更多的实践?
        大学里有些人喜欢搞技术,但这些人里大部分成绩不是很优秀,也有人喜欢想学习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实际编程能力却很有限,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编程能力固然是最好的,可是这样人只是极少数的,我们现在学的理论知识真的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好用到吗?我相信中国目前这样得教育制度存在必定有存在的优势,大学所学的知识一定有用的,可是现在的教育制度是不是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或是本科阶段我们应该更好地打好基础,至于实践项目的经验以后工作后自然会得到。
        未来我想要进一步读研深造,因为我感觉本科学习的知识实在是有限,想要进一步的提高自己。我觉得我相对于其他同学的优势在于我有更好地基础知识储备,劣势在于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会差些,对于新的流行的技术了解较少,所以我决定接下来的一年半认真复习,好好准备考研,希望能够在研究生阶段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问题3:关于当下

        博客D的作者认为“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是你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前提。个人感觉,学生时代不要刻意去追求项目经验。”我对此有一个问题,大学课本所学的知识如果没有项目实战经验,怎样才能更好的结合实际掌握?
        我认为大学时还是要去寻求些项目实战经验,只有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学了之后不确定其实际用途,即使到了要运用时依然不知道该怎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我不喜欢也不讨厌自己的专业,就目前的专业技能而言,我确实做的很不好,缺乏实际的项目经验,也很少去钻研某一知识,对大部分知识的认识都很浅显,不能很好的实现自己的想法,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我需要更多的真正的实战项目经验来提高自己,同时也需要更加扎实的基础来为自己护航,只有这样我才能够走的更远。

问题4:关于课程

        博客H的作者认为“大学本科的所有知识都可以自学获得。这些知识都是烂大街的大路货,又不是什么国家机密核心技术,只要你想学,没有学不到的。图书馆里的书琳琅满目,很多引进的国外书籍深入浅出,比什么东拼西凑的“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强一百倍。”我并不这么认为,大学课程安排必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存在即合理,不得不承认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缺陷,但是我相信目前的中国的教育制度利还是大于弊的。
        中国的教育制度确实存在问题,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但有很多东西也是迫不得已的,有很多事情也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所必然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相信中国的教育改革会越来越好,同时我们也还是要认可目前的教育制度的,在大学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新的知识,有老师帮我们解惑,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到目前我学到的课程里面我最喜欢的课程是计算机网络,这也是我本学期刚开始上的一门课,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黄立群老师经常举身边的例子,并自己在黑板上画图说明,使难以理解的问题更加容易懂,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本身也非常有趣,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好奇人们是怎么通过一台笔记本就可以获得世界上各个地方的数据的,我们又是如何向如他人传输数据的,而这门课恰恰正一步一步告诉我一直想要知道的原因。我觉得我们与速成班的区别在于我们有更好的基础,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可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只会用现有的技术。

问题5:关于师生

         博客O的王德华老师认为“师生是一种互惠关系。双方共同努力,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在学术研究上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我比较怀疑这种师生关系是否真的存在,师生关系更像是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
        老师和学生的忘年交真的存在吗,毕竟老师和学生的年龄相差一般在20岁以上,两者是否真的能够互相敞开心扉,真的能够在很多事情上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双方所处的知识水平也不同,很难在一些事情上能够共同努力。老师应该更多的还是起到指导学生的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努力去学习理解知识,这才是目前绝大多数师生关系的现状。
        到了大学师生关系似乎只限于课堂,在课后很少与老师有沟通,我不太确定高中的师生关系更好,还是大学的师生关系更好,因为年龄的增长,我们需要学会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去思考问题,不是任何时候都有人教你该怎么做,但是我觉得在自己迷茫的时候还是有必要询问下老师的看法,主动地去联系老师,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资源,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相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而具体的该怎么学习应该由学生自己探索。

更改了博文排版

博客链接:B.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D.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H.https://www.cnblogs.com/freeflying/p/4796369.html
O.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1100240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首与展望(大学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