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紫鹊界

        近兩三年,在湖南旅遊界,位於新化的紫鵲界景區可謂聲名鵲起、風頭正勁:一方面陸續摘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19個農業文化遺產等多個金字招牌;另一方面遊客量也是一路攀升,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勢頭。

小记紫鹊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记紫鹊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關紫鵲界的各種描述,讓我對紫鵲界心向往之。所幸,上周略得兩日之閑,終於將延宕很久的紫鵲界之行變成了現實。

        關於"紫鵲界"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有很多,流傳最盛的是由”止客界"演變而來。此說又有兩個版本,其一是說此地景色奇美,令過往之客流連再三、止步不欲前行。其二是說此地據雪峰山脈之門戶,海拔高山勢險,令過往之客心生畏懼、止步不敢前行。還有一種說法,說它是由“紙鵲界"演變而來,講的是一個叫李万成的人,發現此處有王者之氣將有帝王誕生,李生便制紙人、紙鵲若幹,擬日後襄助新王,後事泄被砍頭,人們遂以紙鵲命名此地以紀念他,這個有點類神話傳說了。

        到紫鵲界,可看的,自然是梯田。紫鵲界的梯田成型已經有2000年歷史了,起源於先秦,盛於宋明,漸成規模,至今,紫鵲界一帶成型梯田達8万餘畝,核心景區擁有梯田2万餘畝,有400餘級,高差達500餘米,成為梅山地域的標志性文化景觀。關於梯田的成因,不見於正史的說法是,古時候,作為少數民族的瑤民四處受到擠壓排斥,便遷徙至山勢高險、位置偏遠的紙鵲界一帶,依山就勢,刀耕火種,畬山為田。這些梯田大小不一,大的實難以稱為大,因為最大的也不過八分;小的則可謂袖珍了,如簑衣如鬥笠,僅可栽插禾苗十數株而已。這些梯田形狀各異,有的精致如碟,有的隨意如盆,有的飄逸如玉帶,有的弯弯如曉月。不同角度看去,又会生出種種變化,讓人仿佛置身于天上瑤臺、人間仙境。瑤人開梯田,並不是盲且追求成片,並沒有濫砍濫燒山林,他們將山頂、陡坡等不適開辟梯田的山林保存下來並嚴格保護,這就成了智慧的瑤人建起的一座座巨大的"植物水庫",這些"植物水庫"使得大量的雨水得以涵養保存,使得梯田之中無需修一個水塘、築一處水壩,完全實現自流灌溉。水利專家把這種自流灌溉繫統稱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之奇蹟"。瑤人開出如此良田之後,據說又因外族排斥而遷徙,因此,現今紫鵲界已無瑤人。瑤人遷往何處了?有可能是更遠的廣西,據說廣西龍勝梯田那裏居民的習俗與紫鵲界這邊就存在高度相似。

小记紫鹊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记紫鹊界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记紫鹊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到紫鵲界,除了看梯田外,還可以體驗到一種自然、平和、淳樸的原生態。山間的花草樹木都是隨性地生長,你斷乎看不到人工修剪的痕跡;當夜幕降臨,伸手不見五指,盡管蛙聲、蟲鳴及狗的吠叫此起彼落,但你一定能在這種非靜之靜中,感知到來自自然界的若幹美妙韻律,感知到來自自然界的讓人迷醉的氣息。

        清晨,你如果能起得足夠早,便可以進行個把小時的壟上行,那種韻味絕非在城市公園漫步所能體驗到的。你會發現,行走在田埂上,必須有十二分認真,因為田埂是如此窄削,稍有不慎就可能踩進梯田,弄得滿身泥濘。你會發現,這裏的田磡都是用铁鏟鏟光的,你絕對找不到使用除草劑的痕跡。你會發現,這裏種稻仍然遵循傳統的流程:犁田、耙田、整平環環相扣,扯秧、插田、徠禾一步不落,田裏的禾苗橫成排、豎成行;三三兩兩的人在各自的田裏一邊勞作一邊聊天,言談之間充滿了對豐收的憧憬。你會發現,山邊的農戶屋頂陸續冒出早炊的煙雾,一股一股,隨微風而動,裊裊升到空中,渐渐淡去。這一刻,你感受、體會的是一種滿滿的溫馨、一種唯美的景致……

        有梯田、有原生態的紫鵲界是美的,是富有吸引力的。但,紫鵲界也並非沒有隱憂。隱憂之一是梯田耕種乏人已露端倪。現在紫鹊梯田的耕種者大多是對土地有著深厚感情、上了一定年齡的人,而紫鹊人的新生代也无例外地有着不熟農時、缺乏農技、不愛農業的问题,那么,核心景區2万畝梯田未來由誰來耕種?隱憂之二是原生態恐難長久保持。大量遊客的湧入,加上服務管理較為粗放,景區居民的商品經濟意識一定會強化、可能會異化,這使得紫鵲界包括自然和人文在內的原生態可能被侵蝕、遭到破壞。如果沒了梯田,丟了原生態,紫鵲界將會怎樣?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風光不再,淪為一個普通的地名符號而已。

        衷心希望紫鵲界景區能化解隱憂,保持本色,為越來越多的遊客所知曉、所喜愛。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记紫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