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你1分钟读60页书的方法

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觉得我疯了:“吹牛皮也要先打草稿吧?1分钟读60页书,那绝对是骗人的!”

恭喜你,第一反应跟我一样,我当时看到这本书的介绍的时候,也是怀着这样极度怀疑的心情,忐忑翻开这本书的啊。翻书的时候,还担心是什么“邪教”之类的,万一给我洗脑了怎么办?

不过冲着要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我还是小心翼翼地翻开了这本《高倍速阅读法》的目录,总得先看看它“邪门”在哪里才好做出评价。

翻开目录首页,咦,是一本正经的书,翻开目录第二页,嗯,原来是一本教人如何用“影像阅读·全脑思维系统”方法去摆脱传统的一字一句的默读方式,以1秒阅读1页的速度迅速看完一本书的“神奇”的方法。

作者保罗·R·席列,当然也就是影像阅读·全脑思维系统的创始者,以自身和他众多学员的实践,来告诉每个人,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其中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到1秒读1页。保罗·席列不但是这个方法的创始人,还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理工学院生物学学士,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的人类发展硕士。据他在书中说,正是用了自己发明的阅读方法,他在研究生学习中不但轻松拿A,论文100分,还在课余时间一天读好几本书。

太燃了,单是想到一天可以读好几本就让人兴奋啊。我之前可是好几天才能看完一本书,并且看完后感觉什么都没学到!典型的浪费时间白读书,还得了颈椎病!真是祸不单行。

看保罗·席列的神奇阅读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的阅读效率如此低下。

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保罗·席列的《高倍速阅读法》、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这类由阅读达人写出的高效阅读法中不约而同提到“默读、从头读到尾、音读、一个字一个字看”这些传统的阅读法都是阻碍我们快速阅读的致命方法。

“默读、音读、一个字一个字看”这些其实属于一个阅读类型,都是你我平常都在用的逐字逐句法,而“从头读到尾”就是小学时候,老师要求的“不能落下任何一个重点”的心理影响,导致在我们长大后,拿到一本书,一本杂志,一篇文章,都要认认真真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读完才安心。

事实呢?真是如此吗?保罗·席列在《高倍速阅读法》告诉我们:NO,这样的读法不但耗时,并且在你合上书那一刻,你会发现你连书的主要内容都说不出来。

这不就是在说我吗?师太的书,我几乎全看遍了,可是《玫瑰的故事》我现在只记得女主叫玫瑰,《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被离婚了,《香雪海》里面的香雪海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喜宝》讲了个要有爱又要钱的故事,《开到荼靡》、《圆舞》、《人淡如菊》、《烈火》、《我们不是天使》、《迷迭香》、《镜子》这些都说了啥来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小说尚没掌握,更不用说《红楼梦》之类的大部头了。

哎,说多了都是泪。那么保罗·席列的《高倍速阅读法》中的影像阅读·全脑四位系统究竟怎么做到1分钟读60页的?其实不是邪门歪道,也不需要哈利波特般的神奇魔法,按照他说的方法去练习、实践即可就有希望啦。

1.阅读前,先做好准备

准备阶段包括明确阅读目的和进入集中精神状态。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还是带着目的去做一件事吧。即使你的读书是为了消遣,你在消遣的过程获得快乐和新的认知,按照目的论来说,也是目的,只是你不自知而已。我很认同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强烈的目的意识能够让你做成很多事。

设立目标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读完这本书后,你期待最后有什么样的成效?”、“这本书究竟对自己有多么重要?”、“这本书需要理解到什么程度?”、“打算花多少时间来达成目标?”然后在打开目录的时候,确定这本书是不是你想要花时间去读的。

这跟我们人生规划同理,一开始知道自己要怎么走,走向哪里,然后再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总比那些走到一半的人才发现自己的方向错了,然后重新开始的人要快得多到达目的地。

开始阅读时,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扰,眼睛在书中扫,大脑在天马行空思绪乱飞,或者是一会上个厕所,一会喝口水,一会吃零食,一会翻一下手机,一会被窗外的声音打断思路……总之,你觉得你天生不适合看书,因为根本看不进去!

而事实却是因为你没集中精神。书中作者介绍的集中精神的方法叫橘子法。就是安静下来后,把手掌伸出来摊开,想象上面有个橘子,你盯着它30秒,放松身体,调整呼吸,然后进入状态。

我是个只要一看书脑袋思绪乱飞的那种人,除了作者的橘子法,我最常用的是闭眼睛深呼吸1分钟,或者安静抄书5分钟(抄什么都行),心安静下来后,也就慢慢进入状态了。

2.做好预习工作,掌握整体结构

读书的时候,老师都会苦口婆心劝我们:“同学们,回去预习第xx课,明日评讲,不然你明日不知道我在说什么。”那时我们当然不当一回事,结果每节课都是干瞪着眼睛听天书。读书时代的预习在于我们熟悉章节脉络,提出问题。现在讲的预习则是让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通过浏览目录,了解书本大概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确定是否进行阅读。

3.影像翻阅,1秒钟1页

重头戏终于到了。先别高兴,因为真的很难做得到。可是不要灰心,作者建议,等你学知道这个方法后,请每时每刻都用这个方法去阅读,如此反复练3个月,你的阅读速度就突飞猛进了又或者,一点进步都没有。

为啥啊?因为保罗·席列的影像阅读法“旨在灵活运用大脑与生俱来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处理能力”,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相信大脑蕴藏着无限的潜力”,“不要追求完美,不要过于努力”才做有可能提高速度。

跟读书时候情况一样,相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成绩。

好了,我们开始练习吧。首先在做好了以上2点准备后,我们再来进行阅读前的自我肯定。例如“我的精神已经集中”,“我能从书中获取我需要的信息”,“翻完书我能了解书本大致内容”……积极的心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其次,进入影像阅读。像我们平时拍照那样,把一整页看进眼里,不要定焦在某个字,或者某一行,尽量看到书的四个空白角。

就像我们画画那样,“如果要画大拇指,就去画大拇指周边的空间”,利用拓宽视野的方法,防止眼睛只盯着一个点看的狭隘。我们看书只聚焦在某一点其实跟我们想在抽屉找东西是一样的,明明要找的东西就在桌面,可是因为我们只盯着抽屉看,所以对桌面的东西自然视而不见。

做不到一眼一整页是吧?不要紧,不要否定,不要怀疑,不要心存杂念,继续保持这个一眼一页的方法和速度把书翻下去就可以了。

4.影像翻阅完毕,立刻复习

完成第3步,合上书,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吗?伍迪·艾伦曾经有个玩笑:“我刚刚读完了《战争与和平》,讲的是关于俄国的故事。”是的,在影像翻阅法过程,主观层面可以说没有吸收到任何信息,但是它就是绕过主观意识,在大脑的潜意识中收集信息的过程。事实上,我们的潜意识已经收集到了信息,只是你不知道。

要想激活它,让它变成主管层面的就要进行复习。复习步骤为:调查,找触发词,提问。

调查是指浏览书的题目、目录、黑体字,再次让文章结构清晰起来。还要去看介绍报道、摘要、他人评论,以帮助自己理解主要内容。

触发词是指书中反复出现的,可以帮你理解内容的词语。根据直觉找,不要在浏览的过程停顿。

提问。有问题的学生往往知道自己不懂的在哪里,带着多个“为什么”去翻书,便于自己在寻找答案的过程更加集中精神。

要提醒的是,复习全过程,我们依然不能停下来细读。

所以在完成第3步后,隔5到20分钟,就马上进行复习吧。没时间的话,可以隔天再复习。如果时间隔得太久,那就先重复第3步,接着进行第4步。

5.知识要有意识去激活

在前面所有步骤做完后,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激活是从中挑选一些必要的信息,进行深阅读,从“有点印象”上升到“熟悉理解”,再到“掌握”的程度。

在完成第4步复习之后,我们最好休息10-20分钟,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过一晚。等大脑充分生养休息好,再进行激活。

激活第一步,重新审视在复习中提出的问题,然后去找答案。

找答案过程,用到的方法是超读+摘读和跳读,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最好的方法是反复加深理解。超读时,分章节进行,从文章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快速滑动视线,俗称一目十行,在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停下来摘读,理解后再以超读方式继续进行。不用担心错过精彩,罗素·斯托夫在他的《视阅读为思考的过程的教学》中列出的统计数据是:一篇文章的重点,大概只占整体的4%-11%。

是的,你看到的大多数是废话,包括为了例证论点而存在的“废话”。

跳读适用于逻辑思维较强的人,对阅读教科书材料特别有效。跳读也是迅速浏览文章,跟一目十行差不多,但是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抓首尾句,和与主题相关的词语,把相关词语连接起来组成主要内容。

读完后,用简洁的关键词把主要内容制成思维导图。传统的笔记法帮助我们记住细节,但是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整体架构,在以后想要回忆书本内容的时候,一看到这个思维导图就能想起主要内容。

到此,“1分钟读60页书的方法”结束,我们还要来一次自我肯定,表扬自己在三个小时内读完了一本200页的书,并且写出了读书笔记。

颠覆传统的方法如果学得会,那将受益无穷。它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任何方面。考试、读书、考证、工作报告、学术论文……任何方面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像作者保罗·席列那样,用影像阅读法在研究生考试轻松拿A,论文100分!

我用影像阅读法练习了半个月,虽然还是没有做到作者说的1分钟读60页,但是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我改掉了一字一句的默读,学会了其它步骤的方法。

在练习过程,我发现我跳读的效率更高。方法有千千万万种,对别人来说最好的未必适合自己。我们要学会在众多方法中找到合适自己那个。

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教你1分钟读60页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