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平叛》No.68 得胜还朝 功过评说(之一)

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No.68/第三十章/1

第三十章 得胜还朝 功过评说(之一)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说说正在西行途中的钦差大臣那彦成。

一年之计在于春。道光八年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那钦差不辞辛苦,率大队人马出嘉峪关,浩浩荡荡继续西行,数日后,途经安西驻次。

安西,古称“瓜州”。安西之名,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帝曾在这一带挥师大败准噶尔汗葛尔丹部属三千余众,遂称“安西”,取“安定西域”之意,这寄托了康熙帝誓将平定西北边疆的夙愿。

安西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俨然铁关雄视。它东依绿洲,西接荒漠,沿古道西行直抵新疆哈密。据考,唐代玉门关就设在这里。放眼望去,山峦起伏,烽燧林立,关内的沃野草场与关外的大漠戈壁形成鲜明对比。自唐朝设玉门关以来,这里便成为天朝将士出征西域的誓师之地,唐人豪迈的诗句“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曾经回荡于此,而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咏叹,更道尽戍边将士思乡之苦与塞外苍凉凄美的风景线。

此时此刻,夕阳西下。那彦成驻足古道,凭吊雄关,登高望远,神采飞扬。但见唐代遗留下来的烽燧城垣,虽经千百年风雨剥蚀,至今仍巍然屹立于大漠戈壁之上,重沐晚霞,熠熠生辉,竟然构成另一番壮美奇绝的风景线。此情此景,不禁让眼前这位钦差大臣生发怀古之幽情,再联想起当年康熙大帝之圣明英武,内心愈加受到鼓舞,不由得壮怀激烈,暗念:当今圣上虽未御驾亲征,而是将主持回疆善后的重任交与自己,这正是替皇上分忧之际。他必须妥处善后事宜,还要迅速拿获张格尔,一举扭转回疆战事久拖不决的被动局面。总之,平定回疆之大业,终将由他完美收官。

方今域内,舍我其谁?那彦成踌躇满志,真个像戏词中所唱的那样:这一去,若得胜还朝,圣上自有加官赐赏哩……

可就在这时,突然间远远望见古道西端地平线上,红霞落处,一骑信使手擎红旗,自西向东,风驰电掣般狂奔而来……及近,始知此乃扬威将军长龄由八百里加急发往北京、启奏圣上“生擒首逆”之红旗捷报,正巧途经安西,与那彦成相遇道左,撞了个满怀。

如此突如其来的捷报,着实令那彦成顿感有些难言的尴尬与失落,万丈豪情刹那间只剩了一襟晚照。须知,正是这面鲜艳夺目、与落霞齐飞的报捷红旗,已在毋庸置疑地表明:此番平定回疆大业,最终还是由长龄圆满完成,而无须他人代劳!

长龄,人如其名,长命也,身怀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之运势;那彦成,哪言成?至少此番出关功未成!一如长龄在向道光帝报捷的奏折中所附带建议那样:“此时张格尔业已生擒,其余善后事宜,武隆阿熟悉情形,足资办理……那彦成似可无庸前来。”

稍后,那彦成也接到了长龄特地写给他的公函,有请钦差本人“缓程前进,恭候谕旨遵行”云云。

那彦成一时间进退两难:长龄现已大功告成,一夜蹿红,善后章程亦将完备,他若继续如期前往喀什噶尔主持善后,恐怕已显得多余了;但作为钦差大臣,在没有接到圣上班师回朝的谕旨之前,又不能擅自返程。

经过左思右想,那彦成决定先折回嘉峪关,奏请皇上明示,如仍令前往,则兼程赶路,于三个月内即可赶到喀什噶尔,不误行期;如接到返回直隶的命令,他就立即从嘉峪关动身回京。

事到如今,那彦成倒也知趣,他将随行的文武官员及道光帝派来的侍卫就地遣返,各回原任,又安排所带官兵各自回营归伍,将随行粮台(行军时沿途所设置的办理军粮的机构)一律裁撤,以节靡费。他本人则蜗居在关上等候谕旨。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道光平叛》No.68 得胜还朝 功过评说(之一)_第1张图片
《道光平叛》实体书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我已获得出版社和作者授权。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光平叛》No.68 得胜还朝 功过评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