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少林功夫起源!

谜一样的少林功夫起源!

1928年,在张之江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的最高学府“中央国术馆”。中央国术馆,内设少林门和武当门,号称三大内家拳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在武当门之下,其他拳种则一概统归少林门下。但是成立后不久就发生了少林、武当两门的比武争斗。正是因为这次比武,刺激了时任国术馆编审处处长的唐豪亲往少林、武当实地调查研究,并于1930年写成《少林武当考》,开了少林武术史研究的先河。近百年过去了,世人只知“天下功夫出少林”,很少人像学者们一样对少林武术从何而起的问题穷追不舍,几十年的研究,少林武术起源褪去了神话的外衣似乎非但没有变清晰反而更加扑朔迷离了。

01

谜一样的少林功夫起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达摩说

禅宗初祖达摩除了广为熟知的“一苇渡江”、“面壁九年”、“只履西归”等故事外,也被奉为少林功夫的始祖。但是,达摩创少林功夫的说法长期以来都是口头流传,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民国初期出版的《少林拳术秘诀》。

少林手技,以五拳为上乘至精至神之术。....五拳之法,人多以传自梁时之达摩禅师。其实达摩师由北南来时,居于此寺,见徒从日众,类皆精神萎靡,筋肉衰惫。每一说法入座,则徒众即有昏钝不振者。于是达摩师乃训示徒众曰:...果皆如诸生之志靡神昏,一入蒲团,睡魔即侵,则明性之功,俟诸何日?吾今为诸生先立一强身术,每日晨光熹微,同起而习之,必当日进而有功也。于是乃为徒众示一练习法,其前后左右,共不过十八手而已。

1919年郭希汾出版的《中国体育史》是中国第一本体育史专著,书中也承此说。不过,郭氏出版此书是才26岁,而且此书是为教学应急之用,在史实问题上并未经过深入考证。之后就是1930年唐豪先生的《少林武当考》横空出世,否定了达摩创少林武术之说

“此百九十余字之记载,竟无从考其出处,想是著作此书者杜撰。”

后来徐震先生专门针对《少林宗法图说》(内容基本同《秘诀》)进行了考证,通过研究认为《宗法》与从清代开始盛行的秘密社会洪门有关,唐豪先生也认同此说

“宗法是一部胚胎于洪门的著作,其附编拳谱,就是天地会所传的洪拳”“十八罗汉手纵为洪门中人所传,其编造亦在洪拳之后”“十八罗汉手与洪拳之间,虚拟一觉远七十二手,这无非为建立其五拳衍变的史事而已。"

现在,达摩创少林功夫之说是一种附会已经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进一步的研究甚至认为,达摩生前根本就没进过少林寺,更别说传授少林僧功夫了。他在当时的形象应该是佛法理念不为中国主流佛教所认可的印度传教僧,而且由于不被官方认可,只能靠流浪化缘的方式宣扬自己的观点,最后到嵩山石洞修法,遇毒而亡,葬于熊耳山,立塔定林寺。然而,否定了达摩这个明确的“始祖”,少林功夫由何而起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而且好像更加复杂了。

02

谜一样的少林功夫起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稠禅师说

围绕着达摩祖师的种种神话一个个被研究者们破除,达摩创拳说被否定后,一些研究少林武术史的学者们便将目光集中在少林初祖跋陀的弟子稠禅师身上。而稠禅师自身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据《朝野 佥载》记载:

“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赶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给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他抱着寺内金刚塑像祈求赐予力量,七天七夜后金刚显灵,给他一盆肉筋,他吃后力量倍增。从此“拳捷骁武,先轻侮者俯伏流汗,弗敢仰视”。

以上内容,史实掺杂神话,神异部分当然不可信,但是其“拳捷骁武”却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尤其是稠禅师是初祖跋陀之后的少林第二代主持,在少林寺长达10年。因此,有学者认为少林武术起源应与稠禅师有关,安阳师院马爱民教授便是此说的提出者和支持者。

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首先,有人认为《朝野 佥载》中记载的稠禅师习武经历与《续高僧传》中的法通十分相近,而法通逝世距《续高僧传》成书仅27年,其记载应该比较可信。因此,存在《朝野 佥载》中的作者将法通事迹张冠李戴到稠禅师头上的可能。此外,中国佛教考古专家温玉成发现,传说中稠禅师习武的邺下禅院是552年高洋下令为稠禅师所建,稠禅师到少林当主持时(512年)根本没有邺下禅院。因此,否定稠禅师是少林最早武僧的说法。

03


紧那罗王说

谜一样的少林功夫起源!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的少林武术内容庞杂,少林功夫中除了拳法以外最著名的就是棍法,而且历史上少林棍法比拳法闻名于世要早的多。既然,棍法比拳法要早,那么是不是说找到少林棍法初祖就等于找到少林武术的源头了呢?

元朝至正年间,少林寺来了一位蓬头裸背,光着脚丫子的和尚,少林寺收留了他,留在厨房中干活。他挑柴烧火,干活很勤快,只是沉默寡言,闲来闭目打坐,不理别人,别人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元至正十一年,红巾军起义,逼近少林,欲行抢掠,僧众一片惊恐。这个和尚便提着一根烧火棍,从灶孔里钻进去,从烟囱里钻出来,变形为高数十丈的形象,独立于嵩山之上,口中大呼:我乃观音大士化身紧那罗王是也!红巾军惊怖遁逃。这个烧火和尚也从此不知去向。少林僧众因敬畏和纪念他,便“编藤塑像,故演其技不绝”。紧那罗王从此被封为少林寺“护法伽蓝神”。那罗延“持一火棍,独镇高峰,红巾畏之而退”

这是关于紧那罗王非常著名的故事,明正德年间所立《嵩山祖庭大少林寺那罗延神示迹碑》、明代武术大家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都有类似记载。程大力教授认为

“如果这个传说中没有隐伏着少林寺僧人习武和与红巾军对抗的事实,而仅仅是少林寺僧人为自己的武术附会一个始祖,按照中国文化和传统习俗崇古崇祖的思维,肯定会将之放在少林寺早期的背景上,并寻觅一个神秘人物。元王朝是被明王朝推翻的,朱元璋就是红巾军首领之一,少林寺僧应该没有必要也没有胆量去编造一个抗拒红巾军的故事,这也证明了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真实性。”

并由此推定,

“少林武术少林武僧初步产生的时期,可能就是元代”

神话故事当然不能当做史实,但是悉心留意也可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紧那罗王退红巾军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少林棍法是由寺外传入的可能。

04

明清大成说

“少林武术在明清以前,尚无可信的史册和图籍著录,明清以后才大量出现。”——马贤达.《试论中国武术史上的达摩与少林》

明清时期是中国武术的集大成时期。这一结论得以成立的最大原因就是现在发现的有关古代武术的历史资料明清时期最多,明以前基本都是只言片语,无法了解武术技艺原貌,而且通过史料可以发现到明代已经非常成熟,当然这得益于戚继光、俞大猷、唐顺之等军事名将和程宗猷这样的民间武艺大家对武艺的重视,并将技艺整理记载。

在历史上,除了隋唐时期活捉王仁则献与李世民一事(也就是广为流传的“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原型),少林真正意义上以武术闻名是在明代因少林棍僧参与抗倭战争而受到命政府褒奖,少林棍法从此扬名天下,而且明代程宗猷的《耕余剩技》中只有棍法、枪法、刀法,也不见拳法。所以,唐豪先生认为

“少林成派武术只此(指棍术)而已,拳技则并无籍籍之名”

但是,周伟良教授认为唐豪的结论是他选择性使用史料的结果,并认为明代中期就有少林拳法向社会流传,并举出唐顺之的《峨眉道人拳歌》中诗句为证。

“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罕有”

明中叶,少林首先以棍法闻名于世,又有俞大猷将南派棍法传入少林;少林真正以拳术著称要较棍艺晚的多,有学者推测真正独具特色的少林拳法应在清代才形成,而所谓少林内功更晚。

“构成少林武艺体系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拳术、器械和内功,算是发展完备,标志少林武术体系的最终形成,这大致为清初至乾隆年间。”

——旷文楠.《试论少林武术体系的形成》

结束语:

现在看来,在历史中寻找一个特定的人物作为少林武术的始祖似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天下功夫出少林”这句话倒过来说会不会更加符合历史真相?中国武术129个拳种,每个拳种都有一个祖师爷,要么得无名和尚、道士传授、要么遇仙获赐神技、要么观动物相斗激发灵感,我很好奇,为什么宁肯装神弄鬼也不肯承认技艺是学自别家呢。其实,不仅少林,所有拳种要形成今天我们所见的技术体系,都必然要经过长期与外界学习、交流、创新的过程,事实也证明,很多拳种之间的确可以看到技术流变的痕迹,这么看,中国武术看似门派林立,实际是一个整体

在这个不信鬼神的年代,故弄玄虚的神异故事非但不能吸引徒众,反而会显示出自身的粗俗。如此看来,达摩、紧那罗王的神话被学者们打破对少林来说是件幸事也未可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谜一样的少林功夫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