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

做自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经最怕的是冬春交接的日子,害怕一次次的呕吐和难受,身体仿佛就是食物榨汁机,装进去了原材料,搅碎后一股脑地倒了出来。那种记忆 是可怕的。好几次噩梦中吃了一口东西后有连绵不断的东西涌出,醒来庆幸这只是个噩梦。2016年9月17,初秋,桂花没有如期,因为过度的劳累住进医院。10月30日,晓永远记得这是她重生的日子。44床,曾经晓以为这个可怕的床号···44个日日夜夜,晓和家人是一天天熬过来的。

 

做自己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些人的出现应该就是来给你的社会大学上课的吧!没有身临其境的人真的不懂。

  45床,51岁,有个独子在上海打拼,家里男人出海了,常年不在家,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持,终于这次重病住进来可以好好休息了。女人房子2套,一套乡下别墅自己住,一套市里给儿子买的,自己省吃俭用,后悔自己没买社保,每天的三餐也很省,都是医院配送的,一盒饭会分2次吃,晚上冷了会开水泡着吃。有人给他打电话她会祥林嫂般的倾诉她的病情,后悔她没有买社保····出院的那天她对晓说,你还年轻,不要像我,钱挣到了,身体坏了,要对自己好点!

  46床的爷爷,85岁高龄,近3年每年过来住2个月,今年已经住了三个多月了,奶奶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请了护工24小时陪伴,子女轮流守夜,奶奶每天晚上回家休息,早上天还没亮就赶来,精神饱满的迎接每一天,给爷爷读报纸,讲新闻,听越剧,不亦乐乎。爷爷已经很少吃东西了,大小便不能自理,没有听到奶奶一次的责备,奶奶会帮爷爷处理好大便后还乐呵呵的过来临床道歉,说气味影响到大家了。时常帮助隔壁没人照料的“祥林嫂”。每逢节假日,爷爷床前也特别的热闹,子女儿孙,没有大声喧哗,足见这个大家庭的教养。唯一一次听到奶奶大声说话是爷爷在医院第100天的日子,跟家人示意要回家,奶奶说,你今天还大便了的啊!你一定会好起来的!爷爷哭了,紧紧的握着奶奶的手。在医生和子女,奶奶的商议下,答应了爷爷的要求,急救车护送回家后1小时,爷爷就走了,那天是重阳节。愿善良慈爱的奶奶保重!

······

    44天的住院并没有让病消失,持续的治疗让晓觉得抽血复查拿药吃药是生活的日常。看过一些疾病养生方面的书,再看看他的生活习惯,早餐不按时吃,有时还错过午餐,晚上稍微有空就开始暴饮暴食,吃了还忘不了来一根说是可以成为神仙的烟,还很少运动,越想越担心,忍不住的会对他讲养生的知识,让他锻炼身体。他哪听得进去,上班已经够累的了,哪有时间这么折腾。晓觉得无比的委屈,自己对他的关心完全不被感激,甚至被挖苦。“你还是 先管好你自己的身体吧!”心底有一句话在呐喊:“我是有病!”

  晓使劲力气哭出来似乎会让自己好受点,身边边的那本《遇见未知的自己》仿佛可以治愈了晓内心的伤痛。你关心他,在乎他,怕他生病了给你带来麻烦,怕他早在你前面走,让你老了孤苦伶仃,当然有一份真心也是更好!书中的老人告诉我们世上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对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你何德何能让他为你改变?他为什么要改变?你能为别人改变吗?谁都不愿意别人把自己的想法和做饭法强加在他身上,尽管是善意的,方式方法还是很重要。

  觉得他的生活习惯不好,而你自己有一些体会想改变生活,饮食的习惯,你自己就努力尽心地去做,让他觉得好奇,让他看到效果,你不是生病了嘛,以前身体不好,你把自己的身体养好,锻炼好,让他看到效果,然后他可能会更愿意听听你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或许他也会做些你在做的尝试。如果把你的想法或者做法强加在他的身上,他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抗。

"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孩子周末了要去楼下去撒欢,你担心他衣服出汗受凉感冒,担心楼下停车的人不注意不安全,试图阻止,孩子大了阻止不了,所以他出门的时候你让他不要这不要那,注意这个注意那个,一直叨叨的出门,这个孩子出门的时候你给他带走了什么能量,你知道能量世界的定律吗?你无法承担一丝丝的可能失去儿子的危险,所以把它都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提醒是可以,但是仍然要看你的出发点,你的本意是出于关心,所以把提醒孩子当成一种爱的表达还是出于恐惧地把担心投射在孩子身上,给他很多压力,在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但是在能量的层面上,而且在孩子的心理感受上,可以区分得出。

如果孩子真的出了事,母亲不会觉得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提醒而惭愧吗?老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能活多长,是老天的事,一个母亲再怎么去努力保护都是无法与天命违抗的。曾经起个大早去上班,遇到交通堵塞,捶胸顿足 ,迟到了,谁造成的,老天爷呀!我们总是跟老天争辩,抗衡,多么可笑·····  无论你多么的爱他,多用的担心是最差的礼物,还是给他祝福吧!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孩子和他是晓生活的重心,晓一直在找回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