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不可离山,离山则不武;龙不可脱渊,脱渊则受困。
——郑成功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倾覆之势。
最后一个可能拯救危局的吴三桂冲冠一怒,打开山海关,清军直下,人人自危以投降,清朝铁骑踏遍中原。
一个少年,却抵死不从,他如何能够改变危局?
福建泉州有一个名叫郑芝龙的人,他精通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而且热心学习剑术。
年仅18岁时,离家出走,浪迹海上。
由于生性狡诈豪雄,郑芝龙混迹海上十余年,成为东南海面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头目,也是东南沿海最大的国际贸易商。
他有上百只大商船,还有着数万私人武装。
明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随一艘荷兰商船去了日本,并娶日本女子田川氏为妻。
婚后第二年,有了一个儿子,郑芝龙给他取名“福松”,“福”代表不要忘了他的家乡福建,“松”是希望他像松柏一样,长命百岁。
福松就是后来的郑成功。
郑成功十分喜欢读《春秋》和《孙子兵法》,激赏春秋人物的豪迈坦荡、敢作敢为、一诺千金之英雄气质,也崇拜孙子、吴起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凭借超人胆识改变国家命运的大人物。
11岁的郑成功,就让老师赞叹不已。
读书之外,郑成功还不忘练习剑法,成为骑马射箭,文武兼修的人。
15岁那年,郑成功辞别父亲,前往南京游学。郑成功到了南京后,当即以弟子之礼,拜到钱谦益门下。
钱谦益对郑成功的诗大为赞赏,想不到年纪轻轻的郑成功,写起诗来一点也不沾尘气,极有才能。
可钱谦益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非常悲观;郑成功却极为乐观,相信事在人为。
郑成功很不赞同老师的话,他认真地对老师说:“做事也有区别,能不能做是一回事,愿不愿意做又是一回事。只要下定了决心,哪怕只有将士三千,也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
钱谦益听后大为震撼,深知这个学生不论是从胆识、节操还是谋略上都胜过自己。
当时的明朝外有后金(即后来的清朝)连连进攻,内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战火愈燃愈炽。
1643年,崇祯十六年,也是郑成功在南京游学的那一年,李自成称王。
第二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不久后,郑芝龙、郑鸿逵、福建巡抚张肯堂等在6月27日,拥立唐王在福州即位,即隆武帝。
登基后,隆武帝大封郑氏一家:不仅郑芝龙为平国公,且郑氏一家将相满门。
一次,郑芝龙带郑成功觐见隆武帝,隆武帝仔细地观察了郑成功之后大为赞赏,接着又问了郑成功一些问题,郑成功对答如流。
隆武帝见郑成功不但器宇非凡,且文才了得,不停地点头称赞,可惜自己没有女儿,否则一定要郑成功做驸马。
最后,还赐姓为朱,赐名为成功。
隆武帝不会知道,纵然之后自己身死,郑成功违背父命,一意孤行,从未放弃为明朝尽忠。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也母以子贵,被封为国夫人。
日本方面得知此消息,让田川氏盛妆来到中国,使他们一家团圆。
但因为国家动荡,郑成功一直未能与母亲相见。
郑成功被任命在福州管理军务,后来又奉命把守江西、福建交界的大安关。
年轻的郑成功雄心壮志,希望能积极反攻,收复江西。
当时长江一带已经失守,仙霞关在浙江、福建的交界处,是防止清兵势力南下的第一道防线。
1646年3月,郑成功的军队镇守仙霞关时,皇帝赐他尚方宝剑,他终其一生珍藏不用。
郑成功还向隆武帝献策:
首先要守住重要关口,其次练兵选将,积极的进攻,以水陆两军合攻;
在军费筹措方面,以商养战,借贸易往来的盈余补给战争所需。
这些策略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
隆武二年六月,母亲病重,郑成功心急如焚。
自郑成功回到中国,与母亲几乎16年未曾相见。
母亲生病了,郑成功无论如何都要见母亲一面,他日夜兼程,终于见到了思念多年的母亲。
16年的思念,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两人相拥痛哭。
郑成功没有料到这一次团聚,竟是他们母子最后一次相聚。
乱世一别,竟是永远的分离。
后来清军攻进安平时,母亲田川氏谢绝与族人一起逃跑,孤身一人持剑自杀。
朝廷所在地福州,其实是郑芝龙的势力范围,所以当时军国大权,全都掌握在郑芝龙的手中。
郑芝龙是一个聪明且有心机谋略的人,他明白“国破山河在”的局面维持不了多久。于是不但不奋力匡扶大明,还借机搜刮钱粮、卖官鬻爵。
隆武帝无奈,只得独自一人闷坐不语,满面愁容。
郑成功跪地言:如果将来有一天忠孝不能两全时候,必誓死捍卫国家的疆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帝听后,痛哭不已,他伏在地上,再三叫郑成功起身。
未曾料不久后,君臣二人,亦天人永别。
清兵南下之时,郑芝龙暗通清廷投降,但清兵却半信半疑,因为郑成功正整顿军队,坚守仙霞岭。
所以不论郑成功如何哀求,郑芝龙坚持不发粮饷。
郑成功只得勿勿赶回父亲那里,再次恳求父亲,希望他能供应粮饷补给。
郑芝龙反过来想说服儿子不要再傻了,明朝大势已去,改朝换代,已是必然之事,这种没有希望的战争只能是以卵击石。
郑成功听后悲愤填膺,五内俱焚,他声泪俱下地说:
“父亲,闽、粤一带路途崎岖、山险水恶,只要我们凭险设伏,巩固防御,仍然大有可为啊。
何况,您在这一带拥有庞大的势力,决不可轻信清廷的花言巧语。'虎不可离山,离山则不武;龙不可脱渊,脱渊则受困’啊,务请父亲三思而行。”
郑芝龙视此番话为稚子之见,是不知天时地利的妄谈,最终拂袖而去。
郑芝龙最终也没有给郑成功军粮和补给,清兵长驱直入,直攻仙霞关,郑成功无法抗敌,仙霞关失守。
自此,父子决裂。郑成功奔赴金门。
郑成功到达金门不久,隆武帝死,郑成功痛哭失声,他设立灵台,隔海遥祭。
郑成功一生志在报国之恩,可君王已死,母亲自杀,父亲降清,谈何报国,泱泱国土哪里还有一块土地属于明朝,哪里还能容身。
壮士饮泣,无可归之家国!
与此同时,清朝承诺给郑芝龙闽粤总督之位,郑芝龙呈上降表。
郑芝龙写信给郑成功,希望他一起投降清军。
郑成功接到信后,写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教父篇”:
从来只听说过父亲教导儿子要为国尽忠,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做父亲的劝儿子向敌人投降。
这些清人哪里是讲信用的人,现在如果父亲不听儿子的劝告,执意要投降清政府,万一您遭到不幸,孩儿只好穿着孝服,替您复仇了。
果然,郑芝龙不久便被挟持北上。
也就是此时,郑成功接连收到父降母死的消息,他肝胆俱裂,痛心不已,多次大哭。
孤臣独子,拔剑四顾心茫然。
郑成功忍痛擦干眼泪,重振士气,发誓要为守住明朝的最后一片土地而努力,重组父亲在福建沿海一带的军力,东山再起。
自此“以只身而奉故朔,海岛群雄,拱手听其约束。且当败军喘息,又能镇定强战。继而,开辟海外乾坤”。
这一年,他年仅二十出头。
此后五年,郑成功四处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数千兵力。
也重新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海盗力量,郑成功由此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国际贸易商,他的船队远达日本、菲律宾、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1647年,清顺治四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誓师反清。
1649年,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首先举兵攻打漳浦,当年十月一举攻取云霄。
1650年,郑成功率军来到潮阳,当地知县得知消息后提前开城投降。
郑成功占据厦门后,清兵攻打厦门,只有一次成功。
那次是因为郑成功南下,让叔父独自留守厦门,结果不敌清军慌忙败走,但是很快又被郑成功夺了回来。
在其他大部分的战争中,清政府总是败多胜少。
郑成功以海上为根据地,和清廷进行多年对抗,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清兵未踏遍中原之时,猛将如吴三桂、祖大寿等早已识时务投降,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天真”少年,国土尽失,改朝换代之下仍不顾一切抗争到底,誓死不降。
这该需要怎样的铁骨、胆识、勇气与魄力!
在战斗中,郑成功总是视死如归,身先士卒。
1653年四月,清军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
在清军猛烈炮火之下,郑成功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督战。
清兵炮火齐发,部将拼命将他拉下炮台,郑成功刚离开,炮弹刚好落在他刚坐的座位上,“座位被击粉碎”。
此等九死一生之事,在郑成功身上数不胜数。
五月,郑成功以火攻大破清军,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
清军两度大败后,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拒不接受。此后清廷多次派使,郑成功始终坚决抗清。
1654年,定西侯张名振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图取江南地区。
张名振的北伐之师沿长江进攻,直达金山寺,威胁南京城。
但因后援接济不及,只得回师。
后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失败后,兵力大伤。
他考虑全局形势,决意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台湾。
明末,海上霸主地位被荷兰牢牢占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纵横海上,荷兰舰队以武器精良闻名全球,;而郑成功的军队基本由弓箭、关刀、刺戟武装,也有热兵器,但十分粗劣。
郑成功心知武器之悬殊,所以他明知台湾岛上有一千余人荷兰军队,还是召集了2万士兵。
可是,历史的车轮往后推,大清王朝拥有常备军两百多万,英国远征军最多不过两万,但大清王朝一败涂地。
郑成功真的能赢吗?
郑成功在厦门祭海,祷告上天:假我潮水,行我舟师。
1661年3月,郑成功派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守厦门,自己亲率25000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大军越过台湾海峡后,在澎湖休整,准备直取台湾。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鹿耳门,登上台湾岛。经过激战,荷兰军惨败,龟缩在两座城里不敢应战。
郑成功进一步采用切断赤嵌城水源的方式,迫使盘踞在赤嵌的荷兰人投降。
荷兰人意识到郑成功部惊人的勇敢,和他们以前认识的中国人几乎不是一个物种。
据荷兰人记载:他们有一人受伤卧在城堡前,无法救离那里,虽然他身上已经被射中几颗子弹,躺在地上,他不肯投降,还向城堡上射了十九或者二十枝箭。
陆地之战,荷兰人大败,甚至荷兰人引以为傲的海战,亦是一败涂地。
郑成功部下在激烈的战争中英勇无畏,最勇敢的五六艘帆船围攻荷兰军舰,混战之中,荷兰军舰因自身火药爆炸沉没,船上士兵同归于尽。其他军舰四散逃走。
台湾城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城墙坚固,枪炮先进,防御设施非常完备。
但是赤嵌城被郑成功占领之后,台湾城已是一座孤城,城内缺粮、缺水,荷兰军处境十分困难。
郑成功一方面派遣马信率兵围困荷兰军,一方面把剩下的兵力派去开荒。
五月,荷兰殖民当局得到荷兰军在赤嵌城战败和台湾城被围的消息后,匆忙派兵支援,均被郑家军打败。
围困八个月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军只得投降。
经过会谈,荷兰“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
被荷兰殖民主义者占领了三十八年的台湾,终于光复了!
那时的郑成功不会意识到:
自己打败从非洲到南洋所向披靡的欧洲先进势力,扭转了东亚海洋势力的发展轨道。
更使得台湾摆脱了像菲律宾、印尼那样被西方残暴统治三四百年的命运,开启了台湾成为汉人主体社会的历史。
郑成功与荷兰之战,是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和西方第一次大规模海上之争。也是唯一一次胜利。
然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这一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抹亮光。
当年五月他就病逝,正值39岁的英年。
那年一月,清政府看到郑成功已退守台湾,很难依靠武力打败他,且他又拒不投降,于是郑芝龙及抓获的郑家人全部处死。
在台湾的郑成功得到北京传来消息,父亲被害,全家无一幸免。
虽然意料之中必然如此,但是万箭穿心,痛不欲生。
“中夜悲号,不能自已。”
同年,吴三桂攻入缅甸,永历帝被俘,被绞死在昆明。四月郑成功得知永历帝的死讯后,悲愤万分,心如死灰。
君亡、父死,一生的坚持终成虚妄。
清康熙四年,郑成功初平复父死之痛,大举移民将台湾建成复明之基地,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被吴三桂绞杀,大明皇统彻底灭绝。
郑成功失去了最后效忠的对象,他竭尽全力攻下台湾,又殚精竭虑建设台湾以图复明,而这一切,全部失去最后的意义。
精神支柱土崩瓦解,郑成功已不知自己到底在坚持什么。
同时,留守厦门的长子与奶妈私通,生下一个孩子,治家极严的郑成功听闻后勃然大怒:“我欲成大事,乃不能治家,遑问天下!”。
39岁的郑成功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母亲自杀,父亲及全家余人被杀,南明倾覆,国不国家不家,他一病不起,弥留之际言:
“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七年,进退无据,罪案日增。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
临终叹曰“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与地下!”,“以手抓面而逝”。
郑成功,一个异国出生的海盗之子,以一人之力,抗清兵百万,是极致的理想主义者,更是视荣誉重于生命的英雄。
“处无可如何之境,得未曾有之局,以其螳臂之势,纵横大敌,逐夷于海上,辟地千里,为有明硕果之仅存。”
他一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泥沙俱下、灰暗绝望的晚明,留下一抹凛冽的英雄主义光辉。
暮色俱黑,一腔孤勇。
郑成功一生中最爱的女子瑜娘,19岁那年嫁给郑成功,郑成功将死之时,她失声痛哭写下:赤手曾擎明日月,丹心犹照漠乾坤。
郑成功去世后,她削发为尼,遁入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