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乔生:七月流火!中国足球很受伤

韩乔生:七月流火!中国足球很受伤_第1张图片

七月流火,世界名校足球赛上周日在清华大学收官。来自德国的蒂宾根大学捧得最后冠军。德国足球已向全世界炫耀着青春的崭新力量以及未来的无限希望。这让一直喊了几年的校园足球的中国足球实在汗颜,被青春狠狠撞了一下腰。

韩乔生:七月流火!中国足球很受伤_第2张图片

世界名校足球赛

这项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这一赛事,今年已是第二届。去年首届,国内校园足球翘楚中国人民大学夺得最后冠军。但是仅仅一年后,中国人民大学连四强都没进入,加上参赛的其它四支中国大学的球队全都早早出局,中国足球很受伤。诚然,这几年全国校园足球搞得可谓风生水起:大学生五人制、七人制比赛,还有企业职工联赛,加上没有毕业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还有已经毕业有了孩子的老男孩都都能在绿茵场上看到他们矫健的身躯,社区足球搞的更是热火朝天,这对营造中国足球的整体氛围,也就是立体的足球文化来说,在某种程度来讲这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中超也好,请一些外国名帅也罢,都成了空中楼阁。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脚下坚实的基础,怎么能稳稳的盖起高楼。但问题是,我们的青训一直在喊口号,却没有看到实质的进步,哪怕一点点目前来看都是奢望。

韩乔生:七月流火!中国足球很受伤_第3张图片

U21欧青赛

刚结束的U21欧青赛,德国队1比0战胜西班牙队获得冠军。其实,这还不是德国足球该年龄段球员的最佳水准,因为以多数同年龄段球员为班底的德国国家队(相当于德国二队)在俄罗斯举办的联合会杯中同样以傲人战绩成功晋级决赛,再从德国蒂宾根大学此次世界名校足球赛夺冠,不得不钦佩德国人的意志品质。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德国足协针对联赛从未颁布过类似“U23政策”的规定,更没有通过行政干预为年轻球员创造硬性机会,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过往十余年来德国足坛青年才俊近乎井喷式的疯狂涌现。没有U23政策,德国足球依然是年轻人的天堂。众所周知,罗马城不是一夜建成的,青训足球的发展更是需要耐心与坚持。

本世纪初,德国足球开始了不破不立的大胆变革,每年投入一个亿的巨资推动青训设施建设,并把抓好自己教练团队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正因如此才收获到了如今的累累硕果,而这或许正是金元足球的中超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思维所永远无法体会的成功关键所在。说到头来,中超新政一时一变化,为选出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将他们训练好。做好和大牌成熟球员同场竞技的准备,比直接扔给他们出场的机会似乎更合乎逻辑些。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现在的德国队越来越多的职业球员选择在退役后投身青训工作中,比如在2006年世界杯的那支德国队中,目前就有博罗夫斯基、诺伊维尔、阿萨莫阿等人在各自俱乐部担任青训教练。或许是因为我们的青少年队伍这些年成绩每况愈下,让外界得出“中国本土教练不行”的结论。我们的青少年各级队伍已经连续12年未能获得世青赛、世少赛参赛资格,在数据当道的时间,就怕拿出数字来说话,12年那是一个轮回啊!所以,从2011年开始,中国足协为国青队请来第二位洋帅—荷兰人克林克,但是嘛,这位荷兰人给国青队带来了更为糟糕的战绩。洋帅无法主导一国足球,更不能指望来拯救我们的青训,德国队给了我们明镜。

每当我们感慨中国足球青少年球员培养的水平匮乏之际,我们的球员退役后愿意为国内青训培养和打造人才确实太少了,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德国足球已然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有着太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做法。还有更让人闹心地是,党的生日当天,中甲保定容大队赛后直接宣布退出中国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更是无奈地说了一句“中国足球没这么玩的,我们玩不起!。”

是的,中国足球不能在这样折腾下去了,改革一定要适合项目自身发展规律,遵从世界足球发展的真理,联赛为本,体系至上。必须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系统建设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青训而青训,急功近利没有任何前途,外教或名帅能给我们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战术,却无法速成我们的人才群体。

韩乔生:七月流火!中国足球很受伤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乔生:七月流火!中国足球很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