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3 杂记

今天坐着出租车回来的路上,司机师傅开着收音机,听一个长篇连载,里面讲了一个关于张学良的故事(请原谅历史渣)。

中原大战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

张学良的东北军三十万东北军,如果加入南方,则与蒋介石成合围之势,南北夹击汪阎冯李;如果加入北军,则成席卷之势摧枯拉朽击败蒋介石。因此双方都希望能够拉拢张学良。

而东北军内部也分为两派,老派赞成休养生息,不加入任何一方;少壮派则赞成选择一方势力加入,加入到天下大战中,意图战后分一杯羹。张学良也很头疼,到底应该如何抉择。

张学良不堪其扰,躲到东北一个乡下想清净几天,消停消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得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评书里讲的是张学良跑到了一个男女混浴的天体浴场,被当地村姑一番说辞之后,突然顿悟。过程都真实性我们不做任何考究,然而张学良获得的却是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到本质

事后,张学良回到了东北,召开了全军会议。

会议上,张学良对当前都情况进行了分析:

  1. 当前都情况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汪阎冯李)合起来和老大(蒋介石)较劲,而且貌似势均力敌;
  2. 如果加入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都联军,纵然打赢了,自己最多变成五大势力中的一份,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四家谁都不甘居人后,肯定还会继续死磕。到时候,中国战争不休生灵涂炭。加入这一方,可谓是锦上添花;
  3. 如果加入老大蒋介石,打赢了,自己就是稳当当的老二,此举可谓是雪中送炭,而且如果蒋公战而胜之,中国将再次迎来大一统,此举利国利民。
  4. 这个选择很简单,无论是为国为民,还是为了自己的东北军,选择加入蒋介石南京政府无疑是可以是的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5. 随机,张学良马上发表声明:支持蒋公的南京政府,用户中央,支持一个中国。以泰山压顶之势,遣十万大军陈兵华北。一时间,军阀联盟鸟兽作散,出国的出国,下野的下野。
  6. 此战过后,张学良成为了中原大战最大的获益者。

眼光和格局

抛开小说家都说辞,张学良都这个决定,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眼光和格局:

通过重重迷雾,一举看清事情本质的眼光;心怀天下的格局;以及根据当前客观条件,做出最有利于自己都决定的能力。

推人及己,希望自己做事情都时候,也需要能够抓住事情都本质,以及不注重眼前都蝇头小利,眼光放的更加长远。

可惜都是,这两种能力我都没有。

既没有抓住事情本质都能力,也浮躁地只看到当下,而甚少将未来纳入自己都考虑中。

对自己都要求

如何锻炼自己都眼光呢?这种能力对某些人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不能锻炼自己都这种能力呢?说实话,我是持悲观都态度。

不过,虽然无法得到看到事情本质都能力,但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决定在以后,对自己提几个小要求:

  1. 三思而后行:不要把事情想一遍就匆匆下定论。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自己&对方。实现换位思考,也许能给自己更多的方向和提示。
  2. 尝试更加深入都想事情:这需要对人性有更深入都理解,而如何学习人性呢?也许心理学是第一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说白了都是利益动物,在任何时候,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如合作伙伴的利益,也许能让我更进一步。
  3. 想清楚自己的愿景。愿景这个词貌似被用烂了,以至于我个人对这个词很反感,认为用这个词的都是装逼犯。但貌似现在是时候仔细想想自己做的事情都意义的。每个没有实现财务自由都人,他们工作都是为了钱,我自己也不例外。只是为了钱做事情,太没动力了,很容易泄气,需要仔细考虑自己工作都意义,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给自己的工作下一个更高层次的定义,欺骗自己让自己有更高层次都追求,我想,这才是我现在都当务之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2-23 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