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三)

作者:吴丹青

本文大概2493字,读完共需3分钟

智库特约研究员简介:

吴丹青,独立教育研究人,理工科背景,多年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IT业高管经历。关心中国素质教育问题,对中国青少年的通识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现辞职独立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钱学森“世纪之问”、李约瑟难题、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西方通识教育中国化等。

其实有很多事例证明,家庭教育是决定这个孩子未来职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三)_第1张图片

到今年,我做教育做了40年,集40年之经验,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跟大家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改进家庭教育上。

刘校长这么一说,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个校长“站着说话不腰疼”,道理很简单——“您作为名校校长,当然不用考虑孩子的择校问题。”“择校就是为了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和质量”……

无论刘校长您怎么说、怎么做,也很难消除公众的疑惑。

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不具备您这种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即使大家接受您的观点和建议,也没有能力完成一项可以取代学校教育的高水准的家庭教育,没有能力、没有信心、没有底气拿自己的孩子的前程和整个家庭的希望去冒险做大家都不懂的、而您这个教育专家认为是最为先进、科学的教育实践,另外一个因素是家长缺乏足够的责任心、爱心、耐心来完成这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最省事的办法是想办法把一切都甩给学校,一般的学校现在都做不好这件事情,刘校长和北京四中做得不错,家长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当前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于——虽然刘校长您经过30年的苦心教育探索和思考,吸收了许多前辈和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欧美和日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在北京四中的教学实践中带领全体师生非常成功的闯出了一条克服应试教育顽疾的正确道路,但所有这一切未能在政府、学术界、教育界、和广大民众尤其是家长当中达成广泛的共识,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进步的巨大障碍。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北京四中这一套好东西无法推广到其他学校和广泛的家庭教育中去。

要全社会接受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现在这种缺乏思考、缺乏情感、死记硬背知识的累积和这种所谓的学习成绩和分数的高低,而是思维能力、情感能力、道德能力、身心健康等全方位的人格培养,还有很漫长的道路,如果应试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那么家庭教育几乎不起作用。

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三)_第2张图片

家庭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3岁以前家庭承担100%的责任,幼儿园时期家庭承担80%左右的责任,小学家庭承担50%左右的责任,中学阶段家庭只能承担20-30%(学校起码要承担一半以上的责任,还有四分之一是社会和网络)的责任,除了睡觉学生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学校,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力无疑大过家庭,许多孩子长期见不到为艰难的生活忙碌奔波的父母,更不要说六千万因为远走他乡谋生而无奈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

在家庭教育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的现实环境条件下,家长的逻辑是名校、名师取代家长来完成这一任务,不惜血本,天价房除去炒作和保值增值的作用外,如果仅仅为了好学校已经疯狂、愚昧到丧失理智,远高于去美国念中学、大学名校的成本。

刘校长提出加强家庭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确实是改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完全依赖学校的极端行为显然不可行,但学校对此仍然有不可推卸的、比家庭教育作用更大责任和义务,北京四中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但这样的学校在中国不是百里挑一而是万里挑一。

无奈的家长可以选择的除了把子女送出国外和忍受天价房外,大多数没有这种条件的家庭只能听天由命,孩子面对的就是自生自灭!

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三)_第3张图片

落后并且改良缓慢的中国教育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最大的痛,伟大的中国人民宁愿少吃一点、少用一点、生活清贫一点,勒紧裤腰带也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无情的现实击碎了所有人的愿望。

当大家在两会期间讨论社会、经济、政治、外交、创新等火烧眉毛尖的重大议题时,都是采用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动物条件反射式的、短期临时性应对措施这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不是有长期、战略眼光和思维的,从根源上,从人的改变、从文化上、从人的教育上更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90%的议题都是应付和解决当前以及两三年内面对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五年规划都很难落实到具体的问题,10年、20年、50年、100年怎么个弄法?

教育对于不那么长远的未来来说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但遗憾的是在两会期间依然是一个比较边缘性的议题,看不出近期会有明显突破。

教育多年来原地踏步,创新、文明、现代化、追赶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中国梦,一切的一切都会成为空洞的口号、美丽的幻想。

其实关于“学区房”问题,刘长铭校长去年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就明确表示,“老师、校长也是学区房的受害者。”

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三)_第4张图片

他是这样说的: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母把心态放平和最重要,你可以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但最好以诱发的方式去进行,发现他的兴趣,孩子喜欢,才能学得更好。

很多人在当父母前都会说“孩子健康成长就好”,一旦成为父母,可能更多的期待就来了,希望孩子更成功优秀。但我觉得,你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已经是个优秀的人了。

“孩子健康成长就好”,怎么样才算健康成长?没有一个家长能完全说清楚,如果以严格的意义来讲,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几乎很难有孩子能健康成长。

从小学到大学,孩子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重压力下,运动、休息、娱乐、睡眠被挤压到快没有了,健康、强壮、阳光、快乐的孩子在中国是极为稀有的物种,心理健康更是整个社会陌生的一个概念,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真诚、善良等等,我们的教育根本没把这些当一回事。

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三)_第5张图片

没有很高学历的人也可以很优秀。我有一次去美国,登机口的检票员是个大胖子,帽子上的绳子都快挂不住他的脖子了,整个人看上去很滑稽,但他不在乎这些,反而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骨子里透着幸福感。

有一次在北京的一个超市,我买东西问服务员一些问题。他满脸不高兴,把话含在嘴里说,我问了三遍都没听清他说啥。我说小伙子,你这样工作能开心吗?人的生活态度特别重要。所以,我当校长以后,把“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写进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中。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老老少少所有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贯穿一生的重要课题,无论是为了生存日夜忙碌的普通百姓还是升官发财的“成功人士”,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伴随着每一个人,众多的人口、紧缺的资源、奋力追赶现代化的脚步导致过度的竞争,谁想吃口轻松饭也不容易,事业、家庭、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把每个人都搞得团团转。

勤奋、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在精神上快到一根不能再拉的弹簧。(未完)

往期精彩

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一)

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二)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