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训练营总结——勤勤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组 勤勤

一、学习感受:

1.相对于之前的分身术和真自由训练营,PORT训练营对我来说是较难的。分身术和真自由训练营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花了很大心思想去解决的,也有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实践起来就觉得容易些。而PORT训练营的很多概念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需要我接收、消化,再运用到实践里的话,10天就很短。秀燕老师说:“先理解基本概念,再使用,发现问题,找到知识阻塞点,再去理解更多的知识,再使用”,这10天里,我才做到“理解基本概念”、稍加“使用”这两步,实践太少,还来不及发现问题。好在又看到秀燕老师说:“本次训练的目标是让大家建立凡事先PORT的意识,并不让你熟练掌握。”那我首先保证树立起PORT第一的思维习惯吧,应用水平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再提高。

2.每一次课老师都准备了老大的相关文章供我们阅读,里面有大量新的知识和概念,看一两遍是根本不行的,多看才能把握内涵,不断有新的收获,最后理清脉络、总结输出(这点我没做到,群里很多小伙伴都是榜样)。虽然现在训练营马上就结束了,还有很多概念和原理我并没有理解,通过答疑意识到自己还是存在概念不清的情况(概念不清很可能会导致从源头犯错),还要继续阅读和学习,更新和丰富自己的概念库。

3.做作业过程中,感到自己的笔记、资料、信息整理混乱,接下来将抽出时间来整理,同时更加期待CEO课程中学习知识管理系统。在答疑过程中,知晓了“找不到发展方向”是因为我缺乏“目标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方法”,更加期待在CEO课程中学习建立目标管理系统。

二、前后变化:

在这10天内,老师引导我们做了三次PORT分析。尽管实践不多,但当我在头脑里树立起PORT意识后(尤其是其中的RSQC模型),发现面对一些要推进的目标、任务时有了抓手,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以理清思路,敢于“下手”了。同时意识到自己执行者的思维特征很明显,日常推进任务时,对目标和目的重视不够,常常上来就抓“任务”。接下来对工作生活上的大事小事,可推进的任务坚持做PORT分析,刻意训练,争取快速拥有管理者思维。

三、课程内容上的感受和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很多问题上我找错了原因,我缺乏“目标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方法”。

  2. “改变,要先获得首胜体验,再赋能扎实推进”。我常被“一上来就失败”给打倒,今后推进任务时可以设计一些方式,让自己获得“首胜体验”。

  3. “目标,分为领域、时长、复杂度目标”。按时长来分,有日、周、月、年目标等。我本以为先学会制定日目标,才能做好月周目标。但是,老师讲到”先学习月周目标管理,大约掌握了一部分之后,就开始优化效率,那就需要再学习日计划怎么做“,”月周目标管理和日度时长的目标和计划管理,使用的方法论、工具、策略完全不同,日计划是关注流程、触发响应、具体执行有关,而月周目标是关注整体规划和结果反馈上。

  4. 目标作用的三个层次:一是追求达成;二是指导发展方向(期待导向和问题导向);三是修正假设的工具(通过目标的达成情况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前提假设,让自己的假设更逼近于真实世界、更能够指导未来的发展)。这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认知刷新了。我目前制定目标还达不到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二个层次的,以期待和问题为导向。我才明白,目标不是不能改变的,是可以调整的,我以前连这个认知都没有,总觉得制定了目标就必须完成,不然就很挫败。

  5. PORT的重要性:
    非常非常重要,是管理者第一位的思考模型,管理者在理性推荐任何事情前都要使用PORT模型进行思考。PORT可以做年月周日计划、可以做情绪和问题管理、可以去理解人的行为、可以去获得巨大的力量。必须在头脑中树立起PORT意识,推进任务时首先想到要用PORT做分析。

  6. PORT模型四步是:目的—目标—结果—任务。

(1)要区分目的、期待、意义、目标。这是01课阅读的主要任务。因为老师做了详细地阐述,并且与小组成员进行了讨论,这部分暂时没有问题。

(2)结果/成果:

我因为对“结果”的概念没弄清楚,所以在答疑会上提了一个很小白的问题:结果为什么不可以放在任务之后?后来才发现问题很欠思考。这里的“结果”是用来作为衡量目标的标准的,为目标提供方向。以结果为导向,是富人思维方式,可以更有效的调动资源来达成目标。

“目标到底怎么达成,没有标准啊,所以用结果衡量,只要结果出来了,目标就有了!所以,当我们平时做事情之前,问问自己,我这次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奔着这个方向去就好了,基本不会出错的”。

(3)任务。 “任务是排在最后的”。我以前是典型的执行者思维,把所有精力都关注在任务上,而管理者,最后才考虑任务是什么。不要随随便便上来就不假思索地做任务,要有“思路”,再具体推进。这部分StepAs我领会还不到位。

  1. 期待管理模型---RSQC模型。
    这是让我受益颇大的一个模型。尤其是因为四要素相互限制,在设置目标时可以通过调整要素来找到解决方案这一点,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比如我以前在任务上期待太高时,甚至不知道我可以降低质量来保证进度,一味追求完美主义,结果陷入极大焦虑之中。现在知道有些任务并不需要极高质量,我应当放弃完美主义,随之范围、进度和成本都做相应改变,就可以避免陷入焦虑情绪之中了。

场景:
•在制定完某个目标之后,或者推进目标过程中被挫败感卡住,不想前行.
话术:
•请把你的目标说给我听听,关于目标的范围、进度、质量和成本,你是如何期待的呢?
•RSQC的四个元素中,我是否都能保证自己可以达成,尤其是保进度、达质量和省成本这三个值,能不能变化?
•判断哪个元素是可以变动和调整的?你要如何做出目标的调整来保证目标的达成呢?
•请重新描述你的目标吧。

  1. 区分行动、任务、计划:
    行动是不可细分的最小事项/活动;
    任务是行动的有机组合;
    计划是将任务拆分成行动后,对这些行动的排序。
    通过执行“任务”,达到“目标”,最终实现“目的”。
    任务分类有许多种,我现在多是愿景梦想目标类的任务,“梦想、愿景、目标都是目标管理中的关键内容,这类任务就通过目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转化既可。”

四、优秀作业推荐

1.口天 http://www.jianshu.com/p/14d5f2213099

不知道这位亲投入了多少,对课程做了分析,并将PORT模型切实运用到了学习中,当真是“学中用,用中学”,对课程内容的内化和吸收是我无法企及的高度。

2.茶香:http://www.jianshu.com/p/974ed466e033
好高能的小伙伴,任务思考模板太棒了,好全面

3.小喆《想望得远,得站得高》http://www.jianshu.com/p/bde01736c473
很有深度,一看就是经过了真真正正地思考。反观自己,理解还比较浅。

4.博根http://www.jianshu.com/p/5c485551f1b9
对老师的课程内容做了再梳理,输出成概念澄清的表格和逻辑关系图,更加清晰。看完表格,好像又重读了老师的文章,从中受益很多。

五、同侪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余智坤组长对我的帮助,帮我澄清了“期待”和“目的”的区别,理解了投影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涵义,还教给我很多其他知识。
群里光牧、茶香、小喆、学良、梁秀平老师等众多小伙伴输出的宝贵成果,大大加深了我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再次致以诚挚的感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PORT训练营总结——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