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31岁的生日,写了一篇文章《致31岁的自己:就这样慢慢长大》送给自己当成生日礼物。
文章阅读量近3000,留言特别多(58条),看留言,大家并不仅仅是祝福,感觉文章让读者产生了很多共鸣,这是我料想不到的。
想想10年前,我21岁,还在大学读书,21岁想象自己的31岁,应该功成名就、有车有房了。然而,今天31岁还没有完全实现21岁所想象的样子。
21岁到31岁,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庆幸,因为我依然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演讲与写作。
如果从31岁到41岁,又过去十年,我会是怎样呢?我相信自己依然会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演讲与写作。
唯有如此,我才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动力。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辈子不腻烦。
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以及我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自己?和自己的认知思维、行动、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31岁,我领悟了7条面向未来的能力,未来的第二个31年,我将会严格按照这7点过好我的人生。
一、认知升级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认知,即思维上的差距。
认知决定行动,要更快的行动,需要升级认知。
一件事情,想清楚、想深入之后再去做,尽量不要去做不规划、不经过思考、不知道意义何在的事情。
“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在商界有一条非常古老的守则,分两步:第一步,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第二步,非常严格按照这条道理行事。
简单、基本的道理也有点像一个人所秉持的价值观。
例如,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的价值观是:客户至上。
贝佐斯超级严格执行“客户至上”的价值观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亚马逊发现外部产品比自家网站上的产品价格更低时,会主动降价,最大限度地让利于亚马逊的用户,即使是用户不知道价格的变化也没有要求降价。
我们身边都有很多简单可行的道理,但大多数人却视而不见。
即使我们知道一些道理,也很难做到严格地按照这条道理行事。
再举个例子,演讲和写作,这两项技能对个人的发展非常有利,尤其是当一个人没有太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时。
很多人知道这些事实,也开通了个人公众号进行输出,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无法看到爆发式的增长,便选择了放弃。所以,放弃的人很难享用到公众号带给自己的价值。
我从2014年至今,陆陆续续地写原创公众号文章,写了271篇,写了约有60万字,我公众号的粉丝数不算多,但因为写作多了,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有深度和具备逻辑,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只要我坚持写作,我的粉丝数就会增加,文笔也会越来越好,虽然过程缓慢,但是一定会发生的,为什么我不继续呢?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最难的就是坚持。
至于公众号粉丝数的增加,可以边写边调整方法。
过去我对公众号的认知是不足的,2015-2016年是公众号涨粉最好的时机,我没有加强公众号的运营,没有坚持大量地发文,所以涨粉慢。
很多自媒体人的写作能力和水平看起来并没有比我好太多,因为他们抓住了时机,涨粉快。我与他们之间的粉丝数就有了几十、几百倍的差距。
为什么那些同样是凭着写原创文章起家的自媒体能够看到公众号的机会,俄日我没看到?
因为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比我更强,他们能看清事物的真相,我没看到真相,所以错过风口是必然的,并不只是对方运气好。
那,深度思考的能力又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三种途径形成:
一是思考事物背后的规律,想深几层,长期的训练,能看到普通人没看到的地方;
二是通晓人性,人性需要去揣摩和领悟,懂得人的需求,可以通过大量接触人而习得;
三是大量阅读,阅读让人习得工具和知识,能够给人提供不同的思考维度和角度。
我认为公众号还有机会,我会继续深耕内容,坚持输出原创演讲与学习的好文。
我觉得自己有生产内容的能力,我也是充满潜力的,期待与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深度链接。
除了写公众号,演讲也是我要严格执行的事情。
二、专注的能力: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专注的力量。
确实有些人的成就离不开运气,时代造就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20年前,刚毕业的普通年轻人怎样才能一夜成名?很难,除非接受邀请上中央电视台。
但今天,一个年轻人如果想成名,在公众号上写出一篇爆文,或在抖音发个火爆的视频就可以做到。
现在的人比过去能够更快成名,多亏了互联网的发展,你身处在这个时代,就比20年前、50年前的人运气自然更好。
但好运气不会人人都有,你唯有相信时间的力量。
如果你坚持长达10年、20年做同样一件事,不断打磨自己的这项技能,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抛弃你身边90%的人。
如果你知道,再过三五年,可能公众号的红利会完全消失,甚至公众号都会被另外的平台所取代,你还会坚持去写文章吗?
如果是我,我还是会坚持写文章,即使微信公众号不在了,我拥有写作技能,什么样的平台冒出来,我都可以生存。
所以,要坚定地去做一件事,哪怕每天就花30分钟,10年下来,也是1825小时。
时间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假设你能每天保持花2个小时来练习你想提高的技能上,10年下来,时间就是10950小时,10000小时定律有可能生效,你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
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被外界所诱惑,跑去干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或者去做一些浪费自己天赋和才华的事情,导致无法专注在长远的有价值的事情上。
输就输在了不够专注。
如果你能为自己立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先做一个阶段,以10年为单位,10年之后,变化一定超出你的想象。
专注还能让一个人安静下来,提升幸福感。当我写完一篇文章后,有时候觉得很宁静,原本的疲倦感也能消失。
三、扩大能力圈的能力。
能力圈是巴菲特倡导的理论,大意是投资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投就可以了,不懂的不要投。确实很多人对不懂的领域没有进行过任何研究就贸然进入,结果损失惨重。
人的精力有限,穷其一生,能够学习到的知识也有限。
但能力圈的边界可以不断被扩充。假设你现在的能力数值是10,经过学习,10可以变成20、30、40……,当你的能力圈越来越大,你对此领域的了解就越来越深入。
举个演讲的例子。假设你现在演讲的能力圈是10,你想扩展为100,这中间的扩充如何达成?可能需要你提升逻辑、写作、故事、语言、表演、心理学、肢体语言、声音一系列的能力,演讲技能就越来越全面。
四、专业学习和跨界学习结合。
专业学习有点圈类似扩大能力圈。
上两周,我回母校给2000名学弟学妹演讲,分享了7条成长建议,其中建议之一也是专业学习和跨界学习,可以看这篇文章《毕业7年,我回母校演讲给大学生的7条成长建议(适用所有人)》。
专业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但跨界学习提倡的是打破知识的边界,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能让你产生强烈好奇心并且你觉得有收获的都可以去学习。
有时候,我的一些新知会从生物学里得到启发,我以前几乎是不太可能去学习生物学,但现在我会去学生物学。
生物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有人称“生物学”是所有学科的“底层代码”、“底层逻辑”,学好了生物学,再去学其他学科,就通了。
五、自律、勤奋与善于延迟满足感的能力。
我至今还没成为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我最勤奋最自律的时候是在高三。每天准时6点半起床,晚上11点半准时睡觉,中午1点准时吃午饭,那个时候,对考试式的学习兴趣不大,很多时候也是机械地重复做练习,过了一年这样的生活,像苦行僧,十分痛苦。
那时网吧刚刚兴起,我的大部分同班男同学周末会去网吧打游戏,我周六日从来没去过网吧,我控制住自己没去,在学习。
但那个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太好。我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投入再多的时间考试分数也不高,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花的时间比较少也能考出不错的分数。
单纯的重复或勤奋并没有意义。
现在互联网流行一些企业大佬的勤奋程度常人不能企及。据说雷军在金山的时候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7天工作制,全年无休,在小米也是7天×12小时的工作制。
如果一个人聪明又有能力,再加上勤奋,就远胜于绝大多数普通人,如果再遇上一些好运,抓住趋势,就无敌了,雷军就是这样。
当你不比别人聪明时,保持一定的勤奋度,是你相对容易做到的。
但大脑是懒惰的,大脑拒绝勤奋,大脑喜欢简单和娱乐。
为什么我在高三的时候如此勤奋、自律又痛苦呢?因为我没有找到其中学习的乐趣。
为什么雷军可以常年如此勤奋、不知疲倦,因为人家从来不觉得所做的事情是痛苦,他越加班越做越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所以,要让自己变得勤奋和自律,还要培养自己对做某件事情的兴趣。
就像写公众号文章,并不是每次都是写得很顺畅,有时候写不下去会想放弃,有时候写5、6个小时,或者间隔几天还是写不完文章。但最终把文章写出来的时候,又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勤奋也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一种手段,一天比别人努力1%看不出来什么,但一年、十年都比别人多努力1%,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关于延迟满足感。
人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想要去享乐,例如刷美剧、刷电影、刷综艺节目,一开始就很难停下来。
我试过多次这样的实验,我想尝试下先看一集电视剧放松一下,再回来干真正重要的事情,结果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一口气可能就刷了十几集电视剧。
可以理解,一集电视剧的背后动用了几十个人的力量,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各种呈现手段、各种心理学悬念等,就是为了吸引你、引诱你、消耗你的时间。你一个人怎斗得过几个个人的团队作战。
怎样成为能够延迟满足感的人?
首先,我们先认清楚,大脑都是喜欢享乐的,这是天性。就像吃东西一样,我们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会先吃完,喜欢吃的东西吃完了,再去吃那些不怎么好吃的东西,甚至不吃。
但延迟满足感,需要的是先完成相对难的事情,后续才会更轻松。如果你先把容易的完成,剩下困难的你会觉得越来越难。
难道我们要对抗天性吗?对抗天性对抗成功后,可以慢慢成为习惯或本能,用习惯和本能去对抗天性就容易得多,而不是靠意志力。
总之一句,延迟满足感就是,想象你先完成困难的事情后,马上就会有美好的结果在等待着你,成就感和价值感是非常高的。
六、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或看法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盲点和局限,别人不是你,他给你的建议只是站在他的立场和角度,未必就适合你。
如果一个人鼓励你,让你获得力量,那你去汲取和相信就好了。真诚的反馈或反对的声音要听,但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打击你、否定你,这样的建议可以忽略不计。
有些人的习惯是,当你做成某件事了,当你成功了,他会过来祝贺你,当你开始比较难的时候或者最终失败了,他会说,我早就和你说过了会这样,你不听……
永远不要去怀疑那些坚定付出、认真有韧性的人。
当有人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说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不要管他们,他们也没强大到哪里去。
无需去计较和在意别人的说法,专注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行动和结果是最好的回复。
七、深度复盘反思的能力。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能让我带走一项能力,我会带走复盘反思的能力。
用生物学的术语来说,复盘反思就相当于生物的自我进化、自我迭代。进化和迭代,让生物变得越来越适应当下的环境。
复盘反思,就是你要不断地复盘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找到犯过的错误,避免下次再犯,不断地纠正、改良,再采取更好的做法去面对未来。
我这两年的成长相比于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快,是因为,我在不断复盘反思。
我会复盘我的情绪,我当时为什么会有情绪,哪怕是一点点情绪,都要找到背后的根源,思考清楚为什么之后,人变得更加通透。
我会复盘我的语言,当时为什么讲错了话。
我不怕出错,我认为每一次犯错都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在与人沟通时,如果你能觉察到自己的错误和毛病,收获反而是巨大的。
以前我不懂复盘的时候,我只会总结,总结得失,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就会懊悔,当时为什么这样,真尴尬或丢脸。懂得复盘之后,我会想,我什么会有尴尬或者觉得丢脸的情绪?
关于如何高效复盘,可以看这篇文章《为什么你“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竟然是…》,里面提到的一本书,一直影响我到现在。
有人问我,你31岁了,你会焦虑吗?你会孤独吗?你有危机感吗?……问这些问题的朋友,都是比较容易关注情绪或者可能比较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我们不经意间被情绪左右了我们的思考、行动和选择。
我想说,
我会焦虑,但我接纳焦虑。
我偶尔会孤独,但我尝试着与孤独更好地相处,享受独处。
我有危机感,但我不会被危机感吞噬,我是个普通人,我不用杞人忧天过多忧虑,按着自己的节奏前进就好。
31岁生日,我告诉自己,慢慢长大,我会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以上7条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