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年夜饭怎么吃?

    因为爸爸是上海人,妈妈是云南人,所以可以体验两种风格的过年方式。

      大年30那天,一大早爸妈就会把买的鸡鸭鱼宰杀拔毛,处理,准备各种菜,比如萝卜青菜,年夜饭必须有萝卜青菜,家里长辈说,这叫“清清白白”。因为爸爸是上海人,还会加入一些上海的元素,比如蛋饺和八宝饭。

    蛋饺粉丝汤,那叫做,“金钩钓元宝”。准备的差不多了,中午简单吃一点(为丰盛的晚餐留胃),午餐后就再收拾一下家里,摆放一些鲜花,整理水果,拾掇菜(接下来的日子菜场少有新鲜菜,所以节前囤了很多),当然不能忘记的是要贴上春联。3、4点,洗个澡,午休(为了晚上守岁准备)。午睡是在酥肉、红烧鱼的香气中醒来,换上新衣服(重点),这时父母已经在准备丰盛的晚餐,6点左右,所有的菜上桌,一般会有鸡,必须是土鸡,整只,红烧鱼,整条,活虾,鸡汤作为汤底的青菜炖萝卜,青菜不是那种圆头上海青,是云南特有的苦菜,整株近一米,杆粗叶肥。其余菜色则每年不定,三口之家吃这些菜,委实多了一些。妈妈还喜欢炸酥肉,即用带肥肉块裹上鸡蛋淀粉搅匀的糊糊,炸成金黄色,每块大约拳头大小,炸好之后滋滋冒着香气,可以切成小块和青菜萝卜一起炖汤,或者切片再深度油炸。往往匹配一碗糊辣椒做的蘸水,可以蘸青菜萝卜等滋味寡淡之物,也可以蘸鸡。蘸水是个神奇之物,在云南这个多民族区域,我觉得蘸水也是汉族包容它民族饮食习惯的衍生物。鸡一般是有要求的,具体是公鸡还是母鸡不记得了,似乎是阉了的公鸡吧。这些都是90年代的配置了,印象中大致如此。这是三口之家的年夜饭。

    吃饭之前还有个步骤就是要到门外去放一挂鞭炮,鞭炮响毕,才开始回到家里打开红酒,举杯庆祝。晚饭过后,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12点,还要放一挂鞭炮,这两个时间段,整个小城都是沸腾一片的。


你家的年夜饭怎么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到了外婆家,那就热闹了,外婆有6个女儿1个儿子,女婿儿媳各一,外孙就多了,总共40来人吧。一般不是大年夜,而是初一初二,按规矩是要带女婿上门的,女儿们提着鸡鸭鱼肉饮料等等,携丈夫孩子回到娘家,欢聚一堂,一般是舅舅舅妈掌勺,姨妈也参与,厨房里两口大锅齐开,黄焖鸭,排骨炖藕,粉蒸排骨等大菜都要准备一锅,分成3、4份上桌,因为男人一桌,孩子一桌,女人两桌,菜全部备齐之后,全部从厨房陆续端出上桌,每个桌子放10来个菜,都是土菜口味的,加上米线,米饭等主食,女人们各自叫着搓麻将的丈夫,门外玩耍放鞭炮的孩子,浩浩荡荡回到大厅,上桌吃饭。主座是必须属于外公的,早些年外婆还在厨房忙活,这几年应该都已经被晚辈们包揽了掌勺的大任,所以也和外公一起等着开饭即可。外婆会在这个时间段准备一点饭菜,爬上五楼,放在先祖的牌位前面,如果这时有孩子上去了,外婆也会告诉他这是谁谁谁,算是佳节时分对亲人的一点追思。

 

  随着菜都上齐,外公放下水烟筒,坐到主座,大家也都就坐,男人们开始斟酒侃大山,议论国家大事,酒气冲天,声音越来越大,孩子们都在妈妈们的督促声下开始扒饭,几个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捧着小碗都开吃,每个桌子上的长辈们就开始分配鸡腿鸭腿给小孩,客人。虽然话不多,但是女人们也是祥和愉快的,你让我吃点这个,我让你尝点那个,大家庭的气氛轻松和睦。吃完饭之后,孩子们又出门在村庄里游荡,爬山。大人们收拾好碗筷又开始搓麻将,或纷纷午睡,养精蓄锐为之后的麻将、电影、卡拉OK做准备。云南的春节,村庄四周油菜花黄澄澄,午后温度已经很高,穿着薄毛衣爬山,还会出汗,需要戴个帽子挡紫外线了。村庄里的狗慵懒地卧在路边,走过它身边都懒得起身,或许是过年赏赐的骨头吃胀了。

  虽然只是一年一度的团聚,但是却可以见到平时见不到的亲戚,还是很让人期待的。特别是这些年家里添了很多新的成员,嫂子们会带着孩子一起玩,妹夫们也会带着孩子互相递烟,不知道90岁的外公外婆看到这番热闹的景象是如何感受。小朋友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大家族,而我自己也会觉得,哇,原来有这么多亲戚的感觉是这么安稳踏实。

    前几年的一个春节,妈妈随同爸爸,到上海过年,和两位姑姑家团聚,在奶奶的小屋,摆开了大圆桌,姑父掌勺,我们10多个人围坐在桌边,先上了几个凉菜,海蜇头,酸辣白菜,熏鱼等等,然后就是热菜一个个端上,姑父就在厨房忙活,我们几个晚辈就开吃了。早些年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我记得还会往空着的座位面前洒一点酒,大概是祭祖的意思,洒完之后再动一动椅子,请祖先离开。不知别家有没有这个规矩,毕竟很多年没有在上海过年,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看着在厨房里忙活的小姑父,妈妈觉得不妥,非常不适应,几度放下筷子张望,这掌勺是个男人,还是女婿,还没上桌,怎么大家就吃起来了呢?这事在上海是司空见惯,和上海的同事交流过,上海的同事都是习以为常。然而妈妈却非常不自在,对我说了好几次,表示十分惊讶。对小姑夫的表现高度赞赏:“脾气太好了!居然不生气!”等所有菜完成,很多菜都已经是残羹了,小姑夫才上桌随便吃点。妈妈对此满含抱歉。因为在我家,如果她做好菜还没上桌大家就开始吃,那她会很生气的,觉得没规矩,觉得不受重视。但是上海就是这样,凡是从最有利于家族的角度来考虑,有人奉献,有人付出。同时也得到尊敬。越是先进的地方,男人越懂得尊重和爱惜女性。男女地位平等,男人有绅士风度,这些我已经习惯了的事物,可能在一些人眼里还是那么不可思议,这也是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结婚后,随同丈夫到丈夫的家乡湖南娄底去吃饭,风俗果然大不同。一大早就开始吃年!夜!饭!难以想象吧,一大早就是米饭,配上几个菜,菜色是地道湖南口味,辣椒炒碎肉之类下饭的重口味菜品。当然,地方不同,习俗也不同。虽然说不上这么做是为什么,为什么是早上吃年夜饭,但是就那么惯性地延续。和云南一样的就是,菜上齐了再大家一起入座吃饭。娱乐主要就是嗑瓜子聊天看电视。吃饭前也有个重要环节,对祖宗烧香,祖宗的照片挂在一进门的大堂,抬头就可以看见。

    中午和几个上海同事聊起来,张姐说,她家的座位是她儿子在主座,爷爷奶奶坐旁边,她和丈夫坐下座,并不那么讲究座次。在上海,有些繁文缛节已经被摒弃,或许在某些外地人看来,这种行为可以被提升到目无尊长的地步。然而这么多年我感受到的,因为上海还是一个高素质人才密集的地方,讲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而不是崇拜年龄,对老人的尊重是有的,但也不会有老人梦想着自己可以永远让晚辈崇拜,言听计从。比较想得开能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上海的先进不仅仅局限于年轻一代,而是老一辈也是思想先进的,这种先进就像接力赛,一直传递下去。

   

    几位同事统一的说法,过年都是公婆或者丈夫烧菜,且都是边做边吃,一个菜上桌大家就开始品尝,原因应该是因为上海气候寒冷,除夕夜如果等所有菜都上齐再动筷子,估计都是冰冷的菜了。往往这个时候就是一家之主在主勺,清一色都是男人,50年代后到80年代出生的上海男人,想必都会烧的一手好菜吧,特意写出来,就是让像我妈妈那样不了解上海人的人了解一下。

    现在很多家庭也不会把年夜饭局限在家里,有些人家会选择到餐厅里去就餐。年夜饭的预订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了。

    今年我们家会在上海首次体验上海餐厅里的年夜饭,你家的年夜饭怎么吃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家的年夜饭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