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是写不好

写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是写不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来两个多月,不经意间竟然写下了八万多字,但看看阅读量还有点赞数寥寥无几,又不禁有些失落,原来做一件事情不是你努力去做,坚持去做就能做好的。

昨天晚上在一块听听公众号听了曲玮玮的讲座《普通人都应该学会写作》,虽然讲座算不上精彩,但从中也受到些启发,找到了些为什么写了这么久却没有进步的原因。

01、写作不深入,大多蜻蜓点水

文章大多是自嗨型,没有深刻的道理也没有优美的句子,从头到尾一直平铺直叙,没有任何看点。

也曾研究过写的好的文章,也曾质问过自己为什么描述同样一件事情,别人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我只是在讲与别人无关的故事。大家耗时间去阅读,就是想看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没有人会对你的感受,你的家庭,你的工作感兴趣,这些只能归类为日记,并不适合分享给大众。

02、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刻意练习

写作并不是很多人想像的是作家的事情,聚精会神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也没有所谓的天赋,大多都是一点点写出来,一点点练出来的。写了这么多,不能说一点进步都没有,最起码每天都会有写作的动力,都会有记录的冲动,渐渐在养成写作的习惯。之所以写不出高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去刻意练习。例如描写阳光,头脑里第一出现的词就是温暖,但是用什么样的修辞,什么样的描述去传递出温暖,那就凸显文学功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写得好,要经过长久的刻意练习,就像奥运冠军一样,付出许多年的努力,才能赢得台上那短暂的时刻。

写作没有什么门槛,可要想写的好,写的受欢迎,则需要一番苦功去模仿,去练习。

03、不会讲故事

小的时候我们总听许多故事:哪吒闹海、八仙过海、聪明的一休……睡前不听故事都睡不着觉。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渐渐不喜欢讲故事了,更别说写故事了。初中高中大多写议论文,老师一再强调论点论据,很少写以故事为主的记叙文,总觉得这样的文章缺乏内涵,没理没据,像水上漂浮的浮萍一样,风一吹就跑偏了。

进去大学后,经常和室友聊天,才越发觉得原来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宿舍里熄了灯,各自躺在床上,你说一个故事,她说一个,不知不觉就凌晨一两点了。当然这只是聊天,并不讲究故事的细节、逻辑等等,但要写成文章就大不一样了。提起笔对着笔记本发呆,不知道怎样开始,如何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怎么安排人物的出场顺序。写的故事前后逻辑混乱,没有画面感,比方说描写走路,别人读了之后也想象不出主人公是急匆匆大步走,还是忧心忡忡,心不在焉地走。不会使用修辞,文章干巴巴的,就像一个人有骨架有血管,却没有血液,俨然死人的状态

04、总是苦于没有素材

自己写的时候总不知道写什么,可看别人的文章时却感同身受。听了玮玮的讲座,才明白身边处处都有素材,十字路口的交警,路边的环卫工人,讨钱的乞丐,深夜飙车的富家子弟,只要想写,他们都能成为你故事的主人公。

有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素材,而是不知道如何开头,如何描述,才逐个放弃,最终造成没啥可写的。看到一个事物不懂得联想;捕捉到一个热点,不懂得分析,不会提炼其中有用的东西,总而言之并不是没有素材,而是自己没有足够的水平去描绘所看所听所思所想。向日葵在生活中再普通不过,可梵高却能以此画出世界名画,这说明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有人能写活,而有的人写着写着就奄奄一息了,归根结底还是写作水平有限。

05、文字不精炼,常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就像一个人觉得热,可却只脱了一半的衣服,耷拉在身后,看着就不清爽不整洁。一篇好的文章讲究炼字,同样一句话,用的关键字不同,韵味也就不同了。我写文章的时候总是随心所欲,乱写一气,从不琢磨措辞是否正确。

高中时经常会修改错别句,那是刻意练习,而现在写文章时,往往天马行空,丝毫不顾及语法语气等等,仿佛高中学的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很扎实地应用到写作中去。

归根结底文章写得太随意,太不讲究了。虽然说我手写我心,可是太随意也是写作的大忌,不能一犯再犯。

06、书读少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子里没有存货是写不出有血有肉的文章的。写的时候总感觉东拉西扯、东拼西凑,马马虎虎凑出一篇四不像的文章。

好文章会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有些是出自名家名句,有些则是经过长期的模仿学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我读的书少,没记住什么经典名言,也不会模仿超越,所以只能写出白开水般的文字。

2017年要学的还有很多,要做的还有很多。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不来,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好好练习。文章不仅要走心还要有诸多讲究,这恰恰是我要多加练习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是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