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读史,天天向上

这周连续读了两本书,押沙龙的《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和《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写得十分精彩,都是令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的。读完之后才想起,好像挺长时间没遇到这种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了,看来和好书的相遇也是要看缘分的。

两本书一共讲了四个故事:“希波战争”、“耶稣传道”、“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肆虐”。作者只选取了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件事来写,其余的一概省略,其实远远没到“世界史”的篇幅,所以作为读者,看完之后还意犹未尽,甚至还有点埋怨作者:为什么不写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版的世界历史呢?不过那至少得写成一个系列,不是两本书就能讲清楚的内容了。

在第一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当波斯大军压境时,希腊人绝不屈服的斗志,即使力量对比悬殊,也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终于让骄横不可一世的“万王之王”薛西斯铩羽而归;第二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同身受地看到耶稣的步步艰难,他试图用爱感化世界,救赎世人的灵魂,却最终被民众和统治者钉死在耶路撒冷;第三个故事,让读者看到宗教残酷的一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于是把异教徒赶下地狱甚至挫骨扬灰就成了正大光明的事,由此引发的血腥屠杀甚至在千年后的今天都尚未绝迹;第四个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瘟疫的恐怖,原来不只是战争才能造成“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地狱般的惨象,同时也能目睹作为一个整体的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所遭受的深重苦难。

有人说为什么要读历史呢,都是过去的事情,也未必对今日的现状有多大的参考意义。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时光虽然流转千年,但当我们翻开历史的时候,依然可以对古人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我们甚至仅仅通过文字就能体验到古人的所爱所恨,所思所想,因为情感不变,人性不变。譬如时至今日,我都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到《史记》里当刘邦听到韩信被杀的消息时,太史公用“且喜且怜之”短短五个字就精准地刻划出刘邦那跃然纸上的帝王心术,而读者也可以感受到情感和权力角逐时的惨烈。

读懂历史,是为了看清未来。

记得罗振宇曾经讲过,他曾经请教过某位知名学者,如果不考虑一切现实的功利因素,只站在求知的角度,那么推荐给孩子的最好的两门学问应该是什么。学者说那应当是“天文学”和“历史学”,因为前者可以让人从空间上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后者可以在时间上从茫茫的时间河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一旦确定这两个位置,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我想我们当代年轻人如果能站在这样的尺度思考问题,那当我们再次面对人生中的无助和迷茫时,我们可能会更有信心早日认清前路。

好好读史,天天向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读史,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