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信息协同标准体系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在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上构建完整、合理的标准体系框架,成为指导智慧城市科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内涵边界

        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创造了以互联互通、整合共享、协同联动、创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大数据成为全球信息化的重点所在。从城市运行的层面来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部门,服务对象面向城市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城市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需要整合全部政务信息资源,以及智慧城市管理中需要的社会资源(包括社会公开资源及政府有权限提取的非公开资源)。

        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的信息获取方式不同,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的信息更多的属于物联信息,来自于对城市中不同实体状态和行为的实时感知,呈现出多源、异构、海量、实时、不间断的显著特征。物联信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业务信息,成为城市运行管理中信息流转的主体。

协同框架

        从系统学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市系统本身与系统周围的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城市系统下又包含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子系统。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建设是促进城市各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城市产业链优化、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信息协同则是保障城市系统中其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基础,是城市系统更加智慧运行的前提。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城市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协同发展。

智慧城市信息协同标准体系_第1张图片
城市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协同发展框架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技术变革的深入发展,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成为标准壁垒时代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随着信息系统的泛在化逐步成为全球信息化向高端发展的主要特征,城市运行管理需要城市各部门、各领域、各主体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在解决一个个“信息孤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又形成了领域间新的“智慧孤岛”,各领域应用均按照各自的管理思路和标准体系建设,在城市和区域层面上缺少统筹协调。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协同标准体系成为城市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标准体系

        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协同标准作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包含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和城市运行标准体系两个范畴的必要元素;同时,还应体现智慧城市不同于传统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典型特征。

智慧城市信息协同标准体系_第2张图片
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协同标准体系框架

        内部结构:

        (1) 基础信息标准系列:重点在于物联实体的基础信息属性、编码及其表示方式。

        (2) 信息流转标准系列:重点在于城市系统下的信息共享方式、信息流转模式及其共性规范。

        (3) 领域应用标准系列:以业务属性为主,具体内容由行业的要求和特点决定。

        (4) 安全标准系列:主要包括安全防护体系的基本规范,重点涉及身份验证、访问控制、传输安全等技术要求。

        (5) 接口标准系列:重点在于信息流转过程中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及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与识别和定位相关的认证授权接口规范。

        内部关系:基础信息标准、信息流转标准和领域应用标准在逻辑关系上自下而上,下层标准是上层标准的基础;安全标准和接口标准属于标准体系的共性规范,与其他所有标准相关联。

        外部对接:第一,与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协同总体框架之间,形成协同标准与协同模式的对接;第二,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中的其他标准规范之间,形成信息标准与城市标准的对接:第三,与已有基础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之间,形成拟制定标准与现行标准的对接。

总结


        城市运行管理的各部门和各领域主体应在信息协同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基础上,分别制定本行业、本领域的应用和服务标准,实现技术标准与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与城市标准、规划标准与现行标准的一体化管理;同时,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和城市运行两个范畴的重要内涵,做好标准体系与信息协同总体框架的无缝对接,体现智慧城市不同于传统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典型特征,逐步建立完善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协同标准体系。



参考: 《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协同标准体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慧城市信息协同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