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了下电动车领域,正好有家这个领域不容错过的企业——宁德时代即将登陆创业板。宁德是个时代的企业,它的上市值得我们去见证。这也是个节点,标志着电动车时代的到来,2018年这个领域将迎来快速攀升的窗口期。
1、动力电池、电动车时代与进击的宁德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不仅各国政府先后公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计划,各大国际整车企业也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2018年起,各大厂商新一代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的,并配备L3级自动驾驶的车型将作为主力车型逐步上市,预计到2022年各大厂商纯电动并配置L4级自动驾驶车型将大规模商用成为主流。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除了节能环保现实需求,主要益于动力电池技术的初步成熟,各方面性能稳定且持续提升,使得动力电池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让电动车相关应用研发和商业化迎来了收获期。
锂电池技术主要有三类,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中国用磷酸铁锂的比较多,国外用三元材料的更加普遍。
车载的动力电池更关注的是能量和重量的比,电动车有续航的要求,同时车也不可能像手机那样为了牺牲寿命而换取能量密度,因此动力电池还得考虑寿命平衡.。随着研发的改进和市场的扩大,安全性、寿命和成本等问题都会逐步得到缓解,但能量密度受限于材料很难有较大的提升,因此三元材料的动力电池将是未来的趋势。
引领电动车时代的搅局者,电动车标志性企业特斯拉,正是在特斯拉Model S/X系列车型上,率先采用了松下当时还是非主流的三元材料。因为新材料的应用和松下出色的动力电池技术,特斯拉的电池组能量密度可达到300Wh/kg,让特斯拉在续航能力上无出其右。作为回报,特斯拉接近十万级的电动车年出货量也成就了松下,成为动力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而受此前政策定调影响,国内的主流是发展安全性好的磷酸铁锂电池,国内最大的汽车供应商万向集团,为此不远万里收购了美国的A123,以获得后者在磷酸铁锂电池上先进的专利技术。当时的考虑是,国外在三元锂技术上已经领先太多,发展国外不甚重视的磷酸铁锂,有望弯道超车。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在施行后,却被现实给否决了。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极限大概也就在170Wh/kg左右,且一致性差会让电池组实际的寿命和能量密度更差。采用磷酸铁锂的比亚迪E6,其电池组的能量密度仅为100Wh/kg。因此,磷酸铁锂的先天缺陷在消费者的电动车续航里程焦虑下,变得越来越不可饶恕。
当然,国内电池厂家点错技能树还有市场导向的原因。在电动车时代发展的初期,对质量不敏感但对安全性要求更好的电动客车大力发展也让磷酸铁锂电池有较为广泛的现实需求。
电动车时代的初期,有一段值得一提的大国博弈与恩怨情仇。
日系的松下因为与特斯拉的合作,稳坐电动车动力电池第一供应商位置。对在特斯拉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韩系三星、LG来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成为韩系动力电池厂商超越日本所寄望的市场高地。
由于较早的布局,三星与LG的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一致性、循环寿命上仍高出国产动力电池一截。更重要的是,韩系电池在发展上同样采用了在内存和面板上国家逆周期投资的策略。大财阀的三星与LG,成为整合完毕的巨舰,超大体量投资带来的规模与技术优势武装出了它们的坚船利炮。
而国内厂商除少数龙头外还处于大多属于小规模靠补贴存活的阶段。面对韩系电池的杀入,点歪了技能树的国产动力电池尴尬迎战。宁德被时代的风口浪尖推至台前,由于ATL技术孵化和积累的缘故,宁德还算是难得一见的遮羞布,但仍难掩行业整体被韩系电池压制的现实。
以国家力量支持的进攻,只能应对以国家层面的防御。
2016年6月20日,工信部发布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录。三星与LG在华动力电池公司都未能入该名录。而这一名录直接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挂钩。使用了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才能登上《推荐目录》,获得中国政府提供的新能源补贴。车厂在选择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时候,必然需要考虑如何拿到高额补贴。如此一来,中国政府相当于间接为国内的动力电池建立了价格优势。
价格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没有登上《推荐目录》的新能源车产品,存在无法上市销售的风险。最富戏剧性的上汽荣威eRX5,则不惜以身试险,展示了什么是“逆向操作”——eRX5曾经登上第4批《推荐目录》,当时eRX5使用的是上汽旗下捷新新能源生产的动力电池。而申请第5批目录的eRX5,使用的动力电池则来自“南京乐金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所谓“南京乐金”,正是LG在南京的动力电池工厂。经此一役,再不敏感的整车厂,此时也应该知道,韩系动力电池是条摸不得的高压线
2017年2月8日,三星SDI天津电池工厂炸了,这次爆炸昭示了三星乃至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华业务的全面崩塌。
外资电池企业被排除在外,导致宁德时代等国内有优势的电池企业供不应求。从补贴退坡情况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还会持续3-5年,这让宁德时代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还有几年时间去补足技术和商业研发的短板,完善工艺的精密程度和生产一致性。
宁德时代的确也没辜负时代给予的机会。早在2012年宁德成立第二年,依托于宁德创始团队在ATL(从事高端消费电子产品锂电池)时与顶级消费平品牌的合作经验,宁德从众多宝马合作伙伴中脱颖而出,开始与宝马的合作。华晨宝马的首款高端纯电动车“之诺1E”的动力电池系统由宁德时代和宝马共同开发,由宁德时代制造。
与宝马合作后,宁德时代声名鹊起,市场也被迅速打开。短短几年内,上汽、北汽、长安、吉利、长城、东南汽车、宇通、海格、金龙、重汽、东风等多家国内车企都之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宁德时代还成为PSA的动力电池合作伙伴。雪片式的订单和较高的市场声誉让宁德从众多动力电池企业中涌现,一步步成为行业龙头。最近3年,宁德时代的销售收入一路攀升,从2014的7.5亿,到2015年的56亿,再到2016年的146亿,宁德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总的而言,宁德时代的发展是踩在了一个正确的时间点上。“第一是国家对电池采购有限制,日韩电池没法用。其次是宝马合作,不光进一步促进宁德动力电池技术的全面提升,还为它打开了国内外市场。这两点极为重要。
到2016年,宁德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2016年宁德电池销量达6.80GWh。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销量排名中,宁德排名第三。据GGII统计数据显示,宁德2016年动力电池销售额国内排名第一、销量国内排名第二。
商业和市场的成功也让宁德在股权融资一路狂奔。今年3月份,鸿海集团旗下子公司以10亿元投资,仅获1.19%的股份,高达840亿元的市场估值当即令人咋舌。然而半年过去,到双11前一天,宁德时代在创业板预披露了IPO招股说明书,整体估值更是进一步攀升至1300亿。
面对如此进击的宁德,我倒对他在后续资本市场的遭遇担忧起来,我们的资本市场是否足够成熟去承载宁德这一时代的车轮呢?。
2、资本市场的偏见与摘取皇冠的科大讯飞
如果电动车的皇冠是动力电池组,那人工智能的皇冠就是语言识别。
欲带皇冠,必承其重。从1996年开始创立的科大讯飞也明白这个道理。18个合肥的年轻人,为了语音梦想而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和唾手可得的百万高薪,从蜗居民房中开始起步,做技术、做产品,做产业联盟,做语音源头技术。从合成做到识别,从识别做到了评测,从评测做到翻译,一坚持就是21年,最终才在客服、教育、车载等行业中淘到第一桶金。
上市后的9年间,无论团队多么努力,多少专一,很长时间科大讯飞的估值一直就在400亿以下徘徊。直到今年8月,赶上人工智能的风口,公司估值这才突破800亿。资本市场上,一直不断有这样一种声音:科大讯飞是“股市上的大公司,财报上的小公司”
面对质疑,科大讯飞人轻言微,对于笃信固有成见和活在过去的人,他们也无力解释技术的愿景与对活在未来的期许,只能偏安一隅默默承受市场的压力
他们更知道行胜于言,直到11月初的科大讯飞2017年度发布会上,他们才高调展示讯飞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
第一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证的机器人,讯飞输入法的识别率达到98%,方言识别已覆盖22种方言,英文手写识别准确率达到97%,城市障碍赛自动驾驶场景成绩81.45%,位列第一,并刷新该比赛的纪录……。
现场发布会上,讯飞更是一口气推出了讯飞晓译、译呗、阿尔法蛋、黄金蛋、飞鱼系统、魔飞等10大重点产品,囊括教育,医疗,司法,公益4大消费场景。这些是对质疑最好的回应。
2017年11月中旬,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别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一共有4个平台入选,包括百度的自动驾驶、阿里的城市大脑、腾讯的医疗影像以及谁都没想到讯飞智能语言平台。
至此,人工智能皇冠的荣耀光彩夺目于一时。
在那个时点,腾讯市值35000亿,阿里巴巴31000亿,ALL in AI的百度也有5450亿。唯独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刚刚熬出头的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风口下打肿脸充胖子也就800亿。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偏见让我们的资本市场对未来的确还偏爱不起来
3、资本市场的偏爱与王者归来的茅台
那我们的资本市场现阶段偏爱什么呢?非大蓝筹莫属。9000亿茅台无疑是当下蓝筹里面最耀眼的明珠。资本市场的区别对待,特别是视而不见和听风听雨的心态,可能是我们参与资本市场时不得不长期面对和反思的问题。
当然不是说茅台不是好公司。还记得前几年,在茅台市值因禁酒令和八项规定承压在2800亿的时候,我有一番研究和判断,到今天我想我也不会改变。
酒的核心是品牌,以一贯之。
国酒茅台,品牌形成至今,是中国文化和对外的脸面,也是茅台自身的立命之本。茅台是一个能有大体量商业规模还能长期能维持90%+毛利,50%+净利率以上的商业模式。拿钱去发展其他领域,很难再有一个版块能有那么高毛利率。若是做得不好稀释了品牌价值,没准损失更大,这对茅台真没意义。茅台布局电商也好金融也罢,本质都是固本,而不是开源。也就基于这些种种原因,茅台长期执行超高比例的分红策略。
茅台需要维护的始终是它的品牌,它需要不断刷新市场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对它的认知;强化的是它对渠道的管控,甚至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原本的RFID基础上解决生产到消费全流程可追溯防伪的问题;最终让消费者更为方便的获取在保真的商品。
我记得在那段时间资本市场充满这样一种负面声音——“茅台依赖政府性消费,而且产品结构单一,仅依靠53°飞天…”当时为了验证这种逻辑正确,我还特此对比研究过当时世界第一酒企通过并购重组掌握40个品牌产能和销量10倍于茅台的酒业集团。
当时结论是,对于酒企品牌而言,多元化和并购,不管是品牌消亡还是管理成本,都居高不小;Diageo的多元化和并购更多是在逐渐走低的欧洲市场中,大大小小酒企品牌的包团取暖,共享销售渠道和营销成本。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何况这鸟还是中国神兽祥瑞凤凰。所以,当时我就判断茅台超过当时的Diageo(当时市值6000亿)没啥问题。
到今天,不管是茅台在市场消费结构的改变、市值上的超越,还是双11中茅台在电商的表现,这在一个消费升级大时代,一点都不让人惊讶,是一个强势品牌自然而言的市场转变和王者归来。
明白“品牌”这两个字,就能明白茅台王者的心态,只要品牌还在,9000亿也好,2万亿也罢,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虚拟数字高低不影响茅台的实体如何发展,他已经有自己的节奏。他也许更愿意看到战狼2事件中意外曝光的长脸而不是高市值。市值的喧嚣,茅台大体是不在乎的。茅台或许会更怀念在禁酒令的阴影中那段的岁月,负重前行让老树逢春。
所以,茅台没有问题,科大讯飞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资本市场中的众生们。
我们老在抱怨BAT这类时代的企业为啥不在A股,实际上一个个时代的企业或早或晚都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缺的只是理性和发现。对于宁德时代的登陆,新时代资本市场的众生们,又是如何反应呢?
这没准又是一个充满怀疑、相信和疯狂的不断认知之旅:有人笃行前行,一直都在;有人中途离场,惊吓得不行;也会有人跃跃欲试,但就是没进场。或许又会应验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宁德时代,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