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下的人们——《寄生虫》

       上午在某乎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挺适合今天我想讲的这部电影的。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是的,可以说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就概括了这部电影的内核:底层人民的悲欢。

       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部电影,就是首次为韩国摘得首座戛纳金棕榈奖,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电影——《寄生虫》。

       顺便提一句这位奉俊昊导演还曾执导过另外一部经典电影《杀人回忆》,这部电影我也打算以后有机会,好好的讲一讲。


黑暗下的人们——《寄生虫》_第1张图片

       影片围绕一个居住在半地下室的四口之家展开:父母二人是无业游民,一双儿女也辍学在家,四人唯一的收入就是为披萨店折包装盒得到的微薄酬劳。

       直到有一天,儿子基宇在即将出国留学的朋友的引荐下来到富豪朴社长家中,为其女儿做英语家教,而随着基宇和女主人也就是“朴太太”的交谈中,发现女主人的确如出国留学的朋友所言,十分的单纯善良,对她的小儿子也非常溺爱,也因此他发现了可乘之机,编造出了一个“艺术辅导师”的人设,成功将自己的妹妹介绍进来成为艺术老师。

      从这里开始,这部电影就展现了极其精妙的设计和剪辑节奏,开始完成这一家人“举家入侵”朴家的过程,儿子是英语老师,女儿是艺术老师,到后来,父亲基泽顶替了原来的司机给男主人开车,母亲则顶替了原来管家的位置。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原来在富豪的家中还有一处没有被人发现的“地下室”,而那里正存活着的两个人,这是这个家庭最原始的“寄生虫”。

       而这个伏笔其实在影片的前半段就多次有过暗示,也是为最后的大反转,埋下了一根导火索。

       其实整部电影的场景,几乎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基泽一家生活的半地下室;另一处就是朴先生一家生活的高档豪宅,从这里也能看出导演与编辑强悍的叙事技巧。

       基泽一家生活在地下,而朴先生一家生活在地上,上与下的对比,光与暗的切换,使整部电影的基调,更好的被观众了解。

       而电影的最后其实是悲剧的,朴先生一家失去了这个光明的地方,不知所踪,作为生活在半地下的父亲基泽,本来还有一扇窗户可以望见外面的光明。却在追逐光明的过程中,掉入了丝毫没有一线光明的完全黑暗之中。


黑暗下的人们——《寄生虫》_第2张图片

       在《寄生虫》的海报上,剧中所有的人物,不论穷人、富人,均是面无表情,眼睛被黑色的条码遮住,看起来十分的诡异。

      其实这个画面的寓意,就是揭示出穷人阶级与富人阶级的视线盲点,他们都无法看见或体会到对方的阶层生活,这才是整个社会最恐怖的地方。

      界限

      父亲基泽作为一家之主,年轻时作为货车司机跑过很多地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所以在成为朴先生的司机之后,就显得十分有经验,也很让朴先生满意。

       可基泽能感觉到,有一条无形的“界限”,存在于他和朴先生之间,这让他很不甘,他想往上爬,想真正触碰到这个世界的上层阶级。

       所以他会多次试探性的询问朴先生:“您还是爱夫人的对吧?”这是一种朋友间对话式的询问,他妄图成为这个富人的朋友。

       而当赶走前管家的时候,他也曾主动地握起夫人的手,幻想着自己已经成为了夫人的亲信,所以会向胜利者一般,试图与上流阶层建立起联系。

       然而最后迎接他的,是朴先生提醒他:“不要试图越界。”夫人提醒他:“是否记得洗手。”

      是的,到最后,父亲也没有跨过这条界限。


黑暗下的人们——《寄生虫》_第3张图片

      气味

      气味,真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东西。这个世界上,不论是看到的,亦或是听到的,都可以通过欺骗的方式来掩藏,但气味,是挥之不去、无法磨灭的,就像是你体内的基因一般,无法改变。

      生长在富人家庭的小儿子多颂,会闻着基泽一家的味道,纯真无邪的说道:“他们身上的味道好像。”

      朴先生也会在自己的妻子闲聊自己的司机的时候说道:“他身上的味道我好像闻到过,以前坐地铁的时候,偶然会出现。”

      这是什么味道?

      这是半地下室的“霉菌味”;这是下层人民的味道;这是贫穷的味道;这是失去尊严的“寄生虫”的味道。

      气味就好像是一种警觉剂。富人一家嗅出了来自不同阶层的味道,警觉地守住界限;穷人一家则因这种挥之不去的味道,在尊严这座山上坠入深渊。

       气味不是原罪,却是不同阶级对味道的感知,创造了这种罪,因为气味带着最原始的暴力和冲动。


黑暗下的人们——《寄生虫》_第4张图片

       石头

       影片的开始,儿子基宇的朋友送来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能给家庭带来财运,好运。于是基宇一家将这块石头奉若神明的摆放在家里。

       到后来,暴风雨之夜,基宇唯一从家中抱出来的东西也是这块石头,“他似乎长在了我身上”基宇说。

       当他想留在这个富人之家,便拿着这块似乎能给他带来的好运的石头,去黑暗的地下室中杀死那两个知道真相的人。

       然而他没有预料到的是,最终的他差点死在了这块给他带来好运的石头上。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

       穷人想在半地下室活下去,尽管前方似乎是看不到尽头的黑暗,只有一盏灯在他的眼前,给予一点希望,那么像石头这种似乎是给人带来幸运与财运的“宝物”,就会成为穷人们的珍宝。因为他们对自己已经失去了唯一的信心。

       然而这块石头真的能带来幸运吗?

       富人只会对此不屑一顾。


黑暗下的人们——《寄生虫》_第5张图片

       很多人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都表示倍感压抑,因为最后派对的杀戮,带着一种绝望的气息,这种绝望是在于自己唯一的希望破灭之后,被仇恨占据全身的绝望。

       而影片的最后,当杀死朴先生的父亲基泽逃进了那个地下室之中,通过控制电灯的闪烁给儿子发送摩斯密码,告知他自己在这里的消息。

       就这样忽明忽暗,在儿子的眼中,直至消失。

       就这样,寄生地下的臭虫,只能靠呼吸黑暗中的空气,企图染上富人身上的气味,却进化成行尸走肉一般的活鬼;

       而位居高位的宿主,却沐浴着精致庭院中的阳光,喷洒着药剂给自己消毒,最终进化成了沾满金钱的“天使”。

       或许就像基宇母亲在剧中说的一句话:“我要是有钱,肯定比她还要善良。”

(完)

后记:韩国电影在刻画人性和讽刺社会上非常有一套,这部电影也是近几年韩国电影中的佳作,我的表达能力有限,还是建议各位读者们去找一下电影,亲自看一下,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感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暗下的人们——《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