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读红楼之宝钗——大道自然(随笔)

        冬讀紅樓之寶釵——大道自然

                  文/小昭君(武汉)


冬读红楼之宝钗——大道自然(随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冬天又是读红楼的季节。“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宅在家中,沏一壶香片,红楼梦再续。此书之妙在于每读一次都有新一层的认识和感悟。

    世人皆认为宝钗心机深重,是宝黛爱情最大的破坏者,是一个反面人物。而我越看越觉宝钗既心无所求,又无可奈何。红楼是一部“闺阁昭传”,红楼群芳中,最具灵心慧性,能洞悉世事的人莫如宝钗和黛玉(曹公的设定,宝玉身边的女子都是为度化他的)。黛玉和宝钗一先一后投奔贾府,同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至后来家族衰败,最终逃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催结局,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史的见证人。


冬读红楼之宝钗——大道自然(随笔)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贾府中,黛玉是孤傲的、冷清的,但我认为黛玉却是入世的,她的冷淡是装出来的,自进贾府,“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以此保护自己,而所作诗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正是黛玉内心的真实写照,她的心里一直渴望着护花之人。她一生之泪也因心有不甘,心有不舍。而宝钗却是冷静的,也是冷漠的,她倒是出世的,她的冷是真实的。时刻保持着一份清醒,“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很多人觉得此诗借物喻人,暗示宝钗的青云野心,而我反觉她其实早已悟透“随聚随散”,亦知自己的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没缘分转眼分离乍”,不如随风上青云,眼不见为清净。

      宝钗的出世早已体现在她日常的衣食住行上。她出场衣着“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上去不觉得奢华”,接着送宫花薛姨妈也说“宝丫头古怪着,不爱花啊朵啊,富贵闲饰”。饮食上她也很随意。她过生日,贾母让她点菜,她就点了些老人喜欢吃甜烂之物,按照贾母的喜好来。居住的“蘅芜院”更是“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哪像皇商家的小姐,和清修之人倒也不差。

      再看宝钗的为人处世,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正可谓是“才高而不自持,心高而不自傲,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夸。”她的稳重平和,是待人一视同仁;她的大方得体,是无小儿女之态,反觉金玉良缘没意思,对宝二奶奶这个位置更是不屑一顾,人到无求品自高。大家的认同对她来说,原非她有意而为之,是自然而然。“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山中高士宝钗是具有大智慧的女子。

      而黛玉则小聪明、敏而多感,她对宝玉一见钟情,“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她的内心是一直追求人间情爱,她向往木石前缘的圆满。所以,黛玉宝玉倒成了梦中人,眼耳鼻舌身意都在梦中。最终,黛玉枉死,宝玉出家以求解脱。

      寄生草说得明白“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钗一早已悟道,她早不是梦中人,又怎会痴迷宝玉,不择手段获取宝二奶奶的位置。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宝钗的品性和境界。小隐于野的黛玉孤标傲世,却太多牵挂不甘,最终分离乍;大隐于市的宝钗反而独善其身,心静如水,一生随缘化;生离死别中宝玉大梦初醒,最终无牵挂;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宝钗是红楼里一道宁静风景,无悲无喜,如大道自然。


冬读红楼之宝钗——大道自然(随笔)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冬读红楼之宝钗——大道自然(随笔)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读红楼之宝钗——大道自然(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