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1895 年 11 月 27 日,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签署了他的遗嘱,将他的大部分财产用于奖励表彰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诺贝尔奖。1968 年,瑞典银行(瑞典中央银行)为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了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即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 月 7 日新鲜“出炉”,所谓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百年历史中,有人过世 3 天获殊荣,有人陪跑 32 载终成空。诺贝尔奖官网在近日的报道中,为我们分享了 1901 年至 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相关事实和趣闻。
奖章的含义
每名诺贝尔奖得主将得到 3 样东西:一份诺贝尔奖获奖证书、一枚诺贝尔奖奖章和一份奖金证书。每一份诺贝尔奖证书都是由瑞典和挪威最为卓越的艺术家和书法家创作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正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颁奖 109 次
自 1901 年以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了 109 次。其中 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 和 1942 年未颁发。
为什么呢?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规定:“如果提名的成就未达到诺贝尔奖标准,奖金将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没有符合规定的获奖者,奖金将会存入基金会储备资金中。”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的颁奖次数也减少了。
获奖 216 人
1901—2018 年间,共有 216 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 1 人、2 人、3 人荣膺该奖的次数分别为 39 次、33 次和 37 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规定:“如果有两项研究都被认为应该获奖,那么这两项工作将平分奖金。如果其中一项研究由两到三人共同完成,那么奖金将一起授予他们。在任何情况下,奖金得主不得超过三人。”
迄今最年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外科医师弗雷德里克·班廷。他与C.H.贝斯特等一同从动物胰腺中提得可供临床应用的胰岛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作出巨大贡献,因此荣膺 192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是也。
迄今最年长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是美国生物学家裴顿·劳斯。他因发现了病毒在某些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而荣膺 196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2 名女性
216 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中,12 人为女性。其中,美国细胞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是唯一独享该奖项的获奖者,她因发现玉米中的“跳跃基因”而获奖,1983 年获此殊荣时她已 81 岁高龄。最近一次获得该奖项的女科学家是来自中国的屠呦呦。
900 万瑞典克朗
2001—2011 年的单项奖金为 1000 万瑞典克朗;2012—2016 年因基金收益下降,奖金下调为 800 万瑞典克朗。2017 年,基金财务状况好转,奖金改为 900 万瑞典克朗。今年每项奖的奖金仍为 900 万瑞典克朗。
逝去 3 天获殊荣
目前,还没有人多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由于机缘巧合,有人死后获得该奖项。
从 1974 年起,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就规定,诺贝尔奖不能颁给已经过世的科学工作者,而在宣布获奖后获奖人才去世的情况不在其列。而在 1974 年前,诺贝尔奖有两次颁给了已经过世的科学家:分别是 1961 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达格·哈马舍尔德和 193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
但历史总是充满了各种偶然和巧合。201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后,人们才发现其中一位得主拉尔夫·斯坦曼(因在树突状细胞研究中作出的贡献而获奖)3 天前就已过世。诺贝尔基金会董事会对相关法规进行审查后得出结论称:斯坦曼应该继续保留诺贝尔奖得主的称号,因为宣布他得奖时并不知道他已经去世。
尽管如此,斯坦曼这位“大牛”最终没能知道自己已获得无数同行梦寐已久的诺贝尔奖,当然更无法去斯德哥尔摩发表演讲、参加盛典,享受人生的辉煌时刻,可谓遗憾至极。
陪跑 32 年终成空
这个世界上有幸运儿,当然也有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抱憾终生的“弃儿”。
奥地利神经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32 次被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从未获奖。1929 年,诺贝尔医学委员会聘请的一位专家认为,由于弗洛伊德的研究没有科学价值,因此没有必要对他进行进一步调查。
此外,弗洛伊德还曾被 1915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提名 1936 年诺贝尔文学奖,当然最终也未获奖。
基因科学领域获奖者最多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涉足领域最普遍的是基因科学,共有 48 位科学家获奖。
父子兵、夫唱妇随、兄弟连
所谓虎父无犬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也不乏来自同一家族的人。包括父子、夫妇以及龙兄虎弟等。
其中夫唱妇随的科研伉俪有:美国科学家格蒂·特蕾莎·科里与丈夫卡尔·科里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因发现糖代谢中酶促反应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女性。
此外,挪威科学家迈-布里特·莫泽和丈夫爱德华·莫泽及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因发现大脑中的定位系统而荣膺 201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阵父子兵!瑞典科学家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 1929 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儿子生理学家和药理学家乌尔夫·冯·奥伊勒获得 197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 1959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儿子罗杰·科恩伯格则于 2006 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荷兰科学家简·丁伯根 1969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弟尼可拉斯·丁伯根则是 197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