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经历越来越多,会逐渐对一些原本很在意的事情,失去激情。比如过节
注:作者对没有给出来源的图具备所有权,并为此负责
TL; TMI; TR
长文;多图;慎点
[Intro]
Pretty Hate Machine by Nine Inch Nails
(据说不让放外链,请自行寻找此专辑,请在该专辑做BGM的情况下阅读本文)
这个圣诞非常冷
冷的不是气温,而是气氛。
圣诞节当天的最低气温零下6度,不算冷,起码还不到要穿棉衣的地步,但感受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冷清。
下午5点,我们坐在北京最恐怖的地铁线路之一的一号线的车厢里,空座很多。
走在街上难得见到如往年般穿着圣诞装扮的人、喜气洋洋的笑脸、马路边车站旁卖圣诞小饰品的小商贩、胡同里唱《哈里路亚》《金钩铃声》的国外友人…
曾经堵车到半夜的簋街,��现在门可罗雀。
很多之前人气旺盛的酒吧、餐馆顾客寥寥。
……
一切都让我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这座城市大部分是由外国人组成的,而他们赶着春运回家过圣诞去了!
这个圣诞不畅快
过的真是憋屈
雾霾
好像今年的雾霾才是对圣诞最上心的。平安夜、圣诞节,雾霾狂欢了整整两天,等人们从圣诞夜醒来发现,雾霾却事了拂衣去。
而我们则是戴着口罩、开着空气净化器,艰难的度过了一年中,这个仅次于春节的、最欢乐的节日。当然,今年的春节,估计也不如往年那么让人觉得轻松了。
巨星陨落
今年去世了太多巨星,甚至在圣诞当天,中国歌民的好朋友,George Michael也去世了。
虽然跟圣诞也没多少关系,但在如此冷清的气氛下,难免会无端生出些感怀。
无聊,不开心
圣诞到处都在开Party、搞活动、做市集。然而,可能也正因为活动太多,加上各种可说不可说的客观条件,参加活动的人有点不够用了。
今年突然变成烂片集中爆发的一年。为了票房,请网红明星;为了平衡演技,请经验丰富的老牌演员。大量刷新观众接受底线的、巨头们花重金投资的、跨国合作的……大片们,纷纷抢占各大荧幕,其中不乏大导演、大制作、老戏骨们的参与。
京城到处在修整、打击「违建」。南锣鼓巷一年两次整修,鼓楼附近胡同大修,簋街�拆除违建……原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地方,现在,唉!……突然发现能去的地方好像就剩那么几个了?
行业遇冷,资本寒冬,公司裁员,求职维艰……不能再多说了。
圣诞夜实录
�虽然很寒心,却还是有点不甘心。任由圣诞就这么平平淡淡冷冷清清的过去吗?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我心中却充满了无法释怀的焦虑感,对莫测的未来充满担忧。
处理完一些事情已经是23:00,这个时候我突然有种强烈的冲动。我想看看北京最繁华的夜生活圈之一的三里屯,会是一种什么状态,会不会仍然有不愿意回家,在外面散播圣诞气息的人。此刻好像只有繁华,才能给我一点点的踏实的感觉。于是大半夜我骑了车去了一趟三里屯。
这张图中间路线缺了一块,没有形成闭环,主要是不想让你们知道我的住所。(其实是忘记开了…)
行路,记录
在我印象中,二环内的主干道上,无论白天夜晚总是比别处要繁华一些的。白日里堵车,夜间仍然川流不息,就仿佛是这个城市散发不完的能量和活力。此刻,却静如处子。
圣诞夜的东直门,寂静无声。左侧亮灯的地方就是来福士。
1958年,北京有了第一条夜班公交。目前有15条线路,主要集中在二环。往日载满代驾师傅、午夜歌手、夜店动物……的夜班公交车,今晚不知道能拉到多少乘客。
通往工体的路,也通往宽街。三里屯就在工体的东边。考虑到工体附近夜店较多,而且经常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我特意绕远路过工体。
工体
工体北门,偏门前的伸缩铁柱。夜晚看上去颇为壮观。
工体成就了夜店,夜店也成就了工体。京城最著名的夜店,三里屯占了大多数。也许只有这里,最能感受到圣诞气息了。
三里屯
三里屯不仅是北京时尚中心,白天有各种穿着光鲜新颖的潮人、来逛景点的游客、来逛街的青年男女,以及带着长枪大炮的摄影爱好者往来穿梭;同时也以拥有京城最为丰富的夜生活所在而闻名于世。圣诞夜的三里屯,只有夜,没有生活;只有夜班工作,没有夜生活。
After XMas
用过的饮料杯、外卖包装、食物残渣……所有不能卖钱的都被留了下来。
白天一定有很多人在此自拍留影吧。
硝烟散尽,鸡毛一地。白天的塑像、装饰等,被拆除殆尽,只等完全清走,为后来者腾出舞台。
看得出,苹果店刚刚拆掉了圣诞装饰,工人已经将现场恢复的差不多了。
虽然2016很丧,但是它就要过去了
2017,希望要发光!
[Outro]
La Mer, Prelude to an Afternoon of a Faun, Nuages, Iberia: Munch and the Bo
(据说不让放外链,请自行寻找此专辑,请在该专辑做BGM的情况下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