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之际,倍感思亲

一个平平常常的秋日早晨,天空高远,白云如纱,空气清新,鸟儿啁啾,我班的孩子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朗朗读书声让宁静的校园浸染诗情画意。

一、课前做好听课准备,充满上麦期待

石蒙恩早已打开电脑,辛卓燕把《微雨夜行》写在了黑板上,我和孩子们布置今天将要学习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孩子们备好了美术纸、彩笔和摘抄本,静待上课。

今年带的七年级班孩子们还没有上麦展示过呢,正因为如此,心里充满了期待。

“多少名次?”孩子们想知道麦序。“16个”我说道,孩子们都很高兴,渴望展示自己的风采。

佳节之际,倍感思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欣赏诗配画,聆听《国家》这首歌,师生相互问好,我们走进“何处秋风动客情”秋季小课程,在甜美大方的张冬艳老师带领下,走进充满无限思念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诗人的思念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诗人想象着兄弟们成群结伴、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亲临盛会,共享欢乐,兄弟们也会感到一种无法团聚的缺憾。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佳节之际,倍感思亲_第2张图片
尚愉涵诗配画

我引导孩子们理解题目、作者,走进诗歌,在朗读中体会诗意。

孩子们习惯了品读、感悟,感受诗歌的情真意切。

“山东是山东省吗?为什么诗人思念亲友却说是亲友在思念自己?大家还学习过哪些思念亲友的诗句?”我提问孩子们。

孩子们回答得真好。其中尚愉涵说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吕静回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感谢本节课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小结思乡之情诗文的窗口,也令我们倍加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

三、初次上麦展示,难忘的回忆

到了自由抱麦时间,我们的麦序已经到了第八。

我安排尚愉涵领读,吕静自告奋勇拿手机,张家硕把教室电脑音量调到最小。

我一再告诉孩子们不要发出声响,坐端正。

“有请陕县沈老师班级里的孩子们读一三句”,张冬艳老师把我们抱上了麦,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尚愉涵领读,孩子们跟着读。

第二句不是我们读的,尚愉涵也没有领读,但孩子们毕竟第一次朗读,出于紧张兴奋,还是惯性,竟然把蔡淑棉班级孩子们的第二句也读了出来。

我打手势制止,聪明的孩子们马上明白了,紧接着读了第三句,没有读第四句。

我为孩子们点赞,第一次上麦展示,是需要勇气的,孩子们都是棒棒的。

这次上麦展示中出现的失误,也成为了成长过程中永远的回忆。

值得回味的一节课结束了,我们选出了优秀诗配画作者:李亦菲、张家硕和尚愉涵。

佳节之际,倍感思亲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节美美的晨读课,一节难忘的上麦显示课,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首令人热血澎湃的《国家》歌曲……因为彩虹花晨读,我们感受着生活中的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佳节之际,倍感思亲)